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革命“并非是机械论的衰落或某一组专门实验导致的结果,而是作为科学问题和客观
知识本源的数学理论的出现所孕育的产物。”
库恩和贝龙是依据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来认识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显然他们所说的
并非是同一场革命),他们丝毫未提具有革命性的机构变化。哈恩则强调指出,机构变
化是第二次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门德尔松也强调了第二次科学革命所具有的机构
特征或社会学特征。卡尼主要关心的是物理学中的变化,但他注意到,在19世纪,不同
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科学传统,而政府对科学的支持也是因国而异的。只有伊恩·哈金在
认识上实现了卓越而大胆的飞跃,他指出了观念上的第二次科学革命与机构上的第二次
科学革命之间的联系。
素心学苑 收集整理
第七章 哥白尼革命
每当史学家们著书立说论述科学中那些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时,首先跃入他们心头的
便是宇宙中心问题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一改那种把地球看作是宇宙的静止不动的
中心的观点,而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变革,亦即众所周知的哥白尼革命,常常
被描述为我们参考系的一次全面的变更,它在许多层次都引起了反响。宇宙学上的这一
转变被看作是富有革命性的转变;所以,哥白尼就是一位“反叛的宇宙设计师”,他导
致了一场“宇宙概念结构中的革命”(爱德华·罗森1971,pref.)。托马斯·库恩
(1957)看来,作为一场“思想中的革命、一场人类宇宙观及人类自身与宇宙的关系的
观念等的转变”,哥白尼革命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尽管用的是“单数”名词)。据
说,这一“西方思想发展中划时代的转折点”需要从不同意义的层次上来考虑,这是因
为,首先,它是一次“天文学基本概念的革新”;其次,它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理解的”
一次“根本性”的变更(它最后以“一个半世纪以后”“牛顿的宇宙概念”这一“出乎
意料的副产品”的产生而告结束);再次,它是“西方人价值观转变的一部分”(pp.
Vii,1,2)。所以,按照库恩的观点,人们所说的哥白尼革命并非仅仅是科学中的一场
革命,它是人的思想发展和价值体系中的一场革命。然而其他人[例如,克龙比(1969,
2:176—177)〕却仅仅认为,“哥白尼革命只不过把天体看上去的周日运动归因于地球
围绕其轴线的那种自转,把它们的周年运动归因于地球围绕太阳的那种公转。”
从对科学革命概念的批判性分析的角度讲,哥白尼革命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在当
时,哥白尼的著作和学说并未在已被人们所承认的天文学理论的基本体系中造成任何直
接的根本性的变化,它只是对实验天文学家的实践活动有些轻微的影响。那些承认有过
哥白尼革命的史学家和哲学家们,并没有去关注哥白尼行星理论的原理或细节,他们也
没有去关注月球理论或实验天文学家日复一日的工作——如计算行星和月球的位置,制
定星历表等实际工作,所有这些都是用占星术算命所必须的。如果他们首先注意到天文
学是一门艰辛的科学,并且把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倘若哥白尼思想真的影响了天文学家的
工作,其可能的影响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那么,这些史学家和哲学家就不会再断言
16世纪曾有过一场天文学革命,更不会断言有过一场普遍的哥白尼革命了。对于科学来
讲,哥白尼天文学的影响直到他的论文发表(1543)大约半个世纪到四分之三个世纪之
后才开始出现,当时,亦即问世纪初,通过对地球运动物理学的思考,人们提出了一些
运动学的问题。这些问题直到一种全新的惯性物理学出现后才得以解决,而这种物理学
绝非哥白尼物理学,它的产生是与伽利略、笛卡尔、伽桑狄和牛顿等人的工作联系在一
起的。此外,到了17世纪,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已经完全过时,它被开普勒体系取而代
之了。简而言之,正如本章将要表明的那样,认为科学中有过哥白尼革命的思想受到了
反驳,它是以后的史学家虚构出来的。(我发现最早提及哥白尼革命的是J.S.巴伊和
J.-E.蒙塔克勒,他们的这些论述将在补充材料7.4中予以分析。)显然,伴随着所
谓17世纪中叶的英国革命也有类似的情况,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场所谓的革命,
在一个半世纪以后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并没有被普遍地认为是一场革命。
哥白尼体系
哲学家。史学家(以及科学史家)对哥白尼的介绍实在太多了,而所有这些介绍都
局限于哥白尼的专著《天体运行论》开篇的数页上。在这里,哥白尼描述了通常所谓的
“哥白尼体系”,并用一幅画有同心圆的常常被转载的图作了生动的说明[见图4(1)]。
这幅图看起来很简单,但对它的解释远非一件容易之事。原稿上展示了一组共八个同心
圆,但并没有充分说明它们所表示的含义。位于中心的圆中有一个词“Sol”,意为太阳,
它是静止不动的。从最外面的圆向内看,圆与圆的间隔处依次从1到7编了号:第1条环状
带上所标的是恒星,以后每一条环状带都标看一种行星的名字:2,土星;3,木星;4,
火星;5,地球;6,金星;7,水星。每条行星的环状带上不仅标有一个行星的名字,而
巨还有该行星公转的恒星周期。例如,从外面数第三条环状带上标着:“3Iovis xii a
nnorum revolutio”(3,木星,12年一转)。标有地球的那条环状带上写着:“5.Te
lluris cu Luna an,re.”(Telluris cum Luna annua revolutio:地球带着月球,
一年一转)。
这些圆和环状带是什么呢?在那些未受过训练的读者们看来,它们似乎是圆形的轨
道,但是,研究哥白尼的学者爱德华·罗森(1971,11…21)已经使我们转过来面对这样
一个事实:这些并非是行星的轨道。它们是那种物理学家所谓的天球。哥白尼返回到嵌
有行星的天球这一概念上了,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欧多克索斯、亚里上多德、卡
立普斯等人的学说,这些人认为(环绕着地球的)那些行星处在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球
体之中,由此看来,从(欧多克索斯引入宇宙论中并被亚里上多德加以推广的)天球这
种概念的意义上讲,哥白尼著作的标题《大体运行论》应当改为《大球运行论》。不过
我们也注意到,哥白尼已经把古希腊的那种以地球为中心的天球思想转变成新的以太阳
为中心的天球思想。这本书的标题很难说是富有革命性的,相反,它暗示着该书与古代
有关宇宙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哥白尼使用天球学说还暗示着、哥白尼也许以为,他的
工作是对古代天文学的一种改良,而不是富有革命性的替代。哥白尼所采用的描述顺序
和描述方式严格地遵循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的方针,则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这一点
(参见下文)。
近年来,人们对哥白尼天球的真正本质已经有了愈加激烈的争论。诺埃尔·斯韦德
罗(1976,127—129)业已整理出了一些相当令人信服的证据,它们说明,哥白尼可能
已经构想出了一系列相邻的天球。斯韦德罗指出,在其手稿中,哥白尼给七个圆标出了
插图说明,而所画的圆却有八个,所以很明显,这些插图说明肯定指的是圆与圆之间的
七处空间。他得出结论说,这几处空间大概是对应于“那些大球自身的,每一处都表示
某一空间层(具体范围并未划定),每一处都是与其上面或下面的天球相邻的。”木刻
版印制的书(纽里姆伯格,1543)使我们的问题复杂化了,哥白尼没有核对出也没有更
正印刷中的问题(参见图4(2)'。在这里,算上附加的表示围绕地球运动的月球轨道的
小圆,一共有九个圆。木刻者也许只是愚蠢地把插图说明标在了这些圆错误的那一侧,
但这样一来圆的数目就过多了,因为这两个未标说明的国位于标着地球及月球的那个圆
周的两侧。关于这些大球的真计一本质以及它们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程度存在着争论,
对这种争论若无非常深入的了解,我们可能仍然会认为,哥白尼手稿中所画的图比那位
千里之外的木刻者所制的图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并己会得出结论说,这些图中所面的的
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