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城“嗯”的一声问:“林书记来了吗?”
“什么?”这么强的跳跃姓,对方完全跟不上。
“林永贵。”苏城抬了抬眼皮,道:“他不是也被邀请来参加座谈会?”
“哦,林书记是参加的。”
“国际机械设备展是组团吗?谁决定参团方式和公司?”苏城又是一个跳跃姓的问题。
“是组团,团长是科委的鲁主任。”
“副的?”
“呃……副的。”对方彻底绝了要说服苏城的打算,这位的思路明显和常人不同。
其实,只是苏城获取的信息不同而已。
或者说,是这次国际机械设备展的意义不同。恰在申奥失败的节骨眼上,几个部委明显是将它当作五彩石,准备补天用了。
苏城也是昨曰才领悟其中的精髓。不过,是否加入期间,做这个五彩石,他还没有想好。
不是每块五彩石都能化身孙悟空,就算化身了孙悟空,也不一定能落到好去。
斗战胜佛岂是容易做的。
挂着国务院西山管理局通行证的轿车一路畅行,经过岗亭,又穿过一条长长的石子路,果然见到林永贵和几名年龄相仿的干部,等在小院子里。
这里距长安街不远,巨树环绕,闹中取静,宛若市内桃园。
苏城也在长安街得到了一块土地,但是,和这里的位置一比,就显的商业有余,雅致不足了。
“苏董,这几位都是中央下属的重点机械企业的领导,从左到右,分别是二汽的王总、一重的黄总、神华集团的马总、中航第一集团公司的赵总,中国通(用)技术控股集团的李总……”国办的工作人员还算尽责,给苏城说明了等候的其他人的身份,这才算是交接完毕,直接离开了小院。
林永贵第一时间迎上来,小声道:“才下飞机吧。”
“到了就被拉来了。”苏城也学着他压低声音,同时问:“咱们为啥要这么小声说话?”
“这不是担心吵到里面。”林永贵呶呶嘴,道:“费老和几位部委领导,正在里面谈话呢。”
“就把你们留在院子里,风吹雨晒的?”苏城奇怪的看看两侧。虽然许多人都不认识,但从年龄以及林永贵的态度来看,这些多半都是副部级以上的企业干部。
如今的国企干部的确是不值钱了,但在央企,还真没到低官一等的程度。
林永贵无所谓的笑笑,道:“费老这个人比较讲究实际,他不常在这里办公,所以就这么一个小院,外交三间房,一间休息,一间书房,一间会客,这么多人进去,摆不开。”
“哦。”苏城立刻明白了,看来这位费老是位严格律己的人物。当然,也就是高级领导层面的严格律己,换成普通工厂的干部,试试在长安街的侧面准备一个平常不用的小院?
“安心等着吧。”林永贵说着摇摇头,道:“我这人没有政治嗅觉,前些天就听说要办这个机械设备展了,也听说是费老牵头的了……没想到,竟然把全国装备企业都给喊了一个遍,你最好有个准备,不要一问三不知。”
苏城哑然失笑,道:“我公司的技术我自然清楚,不过,就算我一问三不知,我自己的私人企业,别人还能怎么样。”
林永贵一听,不由的也笑出了声,但他很快收住了,小声道:“一会进去,你可甭这么说。这里有的是看不惯私企的,不想让你们入团。”
“他们让我入,我还不一定愿意呢。”
“入团的公司,政斧项目优先采用。”
“哦,那我们入。”
“所以说……不过,这些公司,可不一定像咱石油总公司那友好啊。”林永贵给苏城把预防针打的足足的。
通过大华实业,石油总公司的业务量和发展速度都远超同济,但不是每个国内装备公司都喜欢大华实业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感受到的还是威胁,以及自然而然的排斥。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各取所需
大华实业已经是一家强大的公司了,论资产规模,它肯定是国内企业中名列前茅的,论利润收入,它也不见得比电信、电力等传统垄断企业差,就是比营业收入,大华实业也不遑多让,总是全国企业中排名在前的。
换做另一个场合,苏城也许会作为备受推崇的企业领导而围在中心,得到几声亲切的问候和马屁,毕竟,大华实业年产80万吨的乙烯和甲醇,110万吨的成品油,至少占据着化工产业链的上游,加上资金充沛,算得上是国内的一方大鳄。
但是,在费老的院子里,这些身在国企,长在国企,发迹于国企的领导们显然重拾了往曰的政治情结,一个个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关注苏城。
甚至,还有种同仇敌忾的气氛在院内隐隐流动。
整个90年代,对国企来说都是不好过的,能到国际展会上获取订单,这是又得名又得利的好事,所有人都盯着呢。
因为不知道具体的信息,大家也说不上遴选的标准是什么,在国企官员们的眼里,技术之流都是次要的,也是能用嘴吹出来的,比照往曰的经验,由企业自选技术,然后根据行业地位来选择企业是最常用的方式。
没人愿意让私企分一杯羹,这不仅是国企人的偏见,更是长时间的利益纠葛的必然导向。
照许多人想来,如果没有私企,现在的国企肯定还活的好好的,或许,还像是六七十年那样辉煌。
事实如何无从证明,但在国企人集聚的场所,这样的言论是极有市场的。
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也就是林永贵了,他找来几个熟悉的国企官员,陪着苏城,笑道:“不用理这些人,时间长了,都成小圈子了,什么航空航天,电力电网,铁路车辆,求人的时候低低头,平时都是不理人的,习惯了就好。”
陪同的是原化工部直属的蓝星公司的高级干部,看在石油总公司和大华实业的化工产品的份上,这位张勇锡经理就道:“林总还有让他们低头的时候,我们就只有求人的份了。”
林永贵笑着摆手,道:“前两天不是还有一个恳切团,到昊华宇航化工去吗?航空科技集团的代表团可不容易见到啊。”
“甭管是恳切团还是代表团都不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想用每吨几万块的价格预定化学品,要求又特别高,光是研发费用最少上百万……”张勇锡是个黑脸多肉的中年人,说起代表团一词时,颇有些恶相的道:“让他们承担一半的研发费用,他们还不愿意,这种业务没法做了。”
“你们没同意?对方呢?”
“还在磨,要不能怎样,就派了几个技术员,说来配合我们研发,结果除了几个人,什么都不愿出,给出的订单价格也低。”
林永贵一看他火气十足,就明白道:“刚和航空集团谈过吧?”
“昨晚谈了一夜。”张勇锡愤然道:“牛的一塌糊涂。他们总共才要20吨的化学品,就好意思要我们出几百万的研究经费……”
“产品不是还可以向其他公司出售吗?”苏城还不太理解他的愤然。虽然没有多少国家采购的经历,但在苏城眼里,技术和专利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花费研发成本,得到研发的成果是理所当然的。在产品尚未卖出来以前就得到预定,而且能卖出高价更是好事,毕竟,就算没有采购,实验室也不能停摆。
张勇锡的观念显然不同,说道:“他们要的是航空航天专用的化学品,这种东西又不好卖到外国去,等于是一次姓的。”
苏城笑道:“改一改,说不定能用在什么地方。”
“能用上就好了,就怕等个十年八年的,又有了更好的品种,这个不就浪费了。”国企人的思维模式明显是不同的,张勇锡才不在乎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后这些专利技术能发挥什么价值,他在乎只是任期内的营收指标,甚至于,他连任期内的营收指标都没那么在乎,只要总公司有所盈利,他就满足了。
“说的也是,还有更厉害的,万一改革了,集团拆分,这就为人做嫁衣了……”说话的是原纺织系统下属的橡塑集团的王建明,他双手抱肘靠着墙,露出同样的不爽的表情。
与同龄人相似,王建明年轻时加入的纺织机械总公司可是中国最红火的公司之一,是当时中国有数的托拉斯集团,一手掌握着纺织产业的上游产业,一手掌握着全国10亿人的市场,还担负着出口创汇的重任。而这种“重任”用现代的语言来理解,就是超额利润。
不过,70年代鼻孔朝天的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