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政夫想了一会,然后看着苏城随着车队驶离开营地,不由答应道:“可以尝试。你准备怎么向上面说明?”
    “这就是竞速勘探。”伊藤信重同样不喜欢这种赌博的形式,但他也没什么选择。
    离开营地1公里,1105钻井队的重卡就开始在泥泞中挣扎了。
    西伯利亚的冻土路,就是一条没有树的泥浆路。一米深乃至更深的泥浆,像是无数只手似的,抓着汽车的轮胎,车内颠簸的像是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
    重卡时不时的会陷入坑中,这种时候,就是考验师父技巧的时候。
    苏城眼望着前方,默默的感受着这片蛮荒之地。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章 钻井
    新马集团将预探井放在了一个重磁力的坳陷处,并将装备最好的挪威勘探队给派了出来。
    预探井属于投资风险较大的一种探井,多数情况下,打预探井是为了得到区域的地质构造。对小小的库瓦克油田来说,为此付出数百万美元是有点不值得的。
    但在竞争的压力下,伊藤信重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假如竞速勘探失败,这将会是他的严重失误。
    若果成功,才有机会掩盖过去。
    伊藤信重义无反顾。竞速勘探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伊藤商社和新马集团分别用掉了2000多万美元,这还不计算各种隐性的投入。
    对伊藤信重来说,只要失败,那就是惨败,会不会多一个严重失误,他并不在乎。
    他在乎只是速度。
    然而,挪威勘探队并没有按照伊藤信重的命令,按时出发。
    眼看着都到了下午,挪威勘探队仍然在整理行装,伊藤信重终于忍不住了,派人出去询问,自己在办公室里对李政夫道:“中国勘探队说出发就出发,这些号称专业的勘探队竟然要用一天时间装箱。”
    李政夫有所预料,没有吭声。
    不多一阵,去询问的人回来了,报告道:“他们的队长说,道路太颠簸,许多仪器都要等直升飞机运输,另外,装备井架等重装备的卡车状态很不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维修。”
    “一两天?”伊藤信重对北欧人的悠闲实在是难以忍受。
    询问的人小声的解释道:“他们的那几辆重卡,确实有点问题。苏联人对卡车早就不维护了,我们租赁来以后,也只做了简单的养护。一些零件早就去买了,结果半个月也没送来。要是半路抛锚,那就麻烦了。”
    “大华的重卡怎么能用?他们租赁到的卡车更好?”
    “中国人对苏联的卡车比较熟悉,而且……他们自己的车也挺破的,所以擅长维修,不一定要替换零件。挪威人坚持要换上完好的零件,检查无误再出发。劝说也不行。”
    伊藤信重一阵无语。难道经常开破车也变成了一个利好消息?
    他确实见过中国工人的自制零件,甚至还曾在中国见过自制的法兰盘,那时候觉得好笑,如今拿出来比较,中国工人明显比挪威工人可爱多了。
    北欧人向来是废话多,破事多,干活少……要是平常年份,看在比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上,也没有关系。但在如今混乱的俄罗斯想购买前苏联装备的配件,难度确实大了一些。
    他愤愤的骂了一句“巴嘎”,却不得不解决问题道:“让他们把需要的配件列一张清单,我让人到莫斯科想想办法。怎么不早点报告车辆问题?”
    “可能要的量比较少,后勤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勘探部门的需求……”手下尽可能的解释了一句,同时道歉。
    伊藤信重“哼”了一声。他命令提前一个星期钻井,的确有点出乎意料,但这不是后勤不作为的借口。他冷然道:“告诉后勤人员,我不想再听到这样的事,下次的责任人,就回国内养老去吧。”
    他的手下满脸苦笑,不得不提醒道:“有一半的员工在申请调回国内。回国养老,可能不是惩罚了。”
    伊藤信重愣了半天,最后气的说不出话来。
    像是他们这样的日本大公司,都实行年功序列,轻易不会开除员工,就像是中国的国企和事业单位一样,坐冷板凳就是最大的惩罚。所不同的是,施行年功序列的公司员工,无论工作辛苦与否,薪水基本一样,30岁的人就拿30岁的工资,40岁的人就拿40岁的工资,互相之间相差无几。
    在日本国内,这种平均主义还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北海道的工人不会因为自己和大阪的工人薪资相同而闹情绪。但在国外,西伯利亚和东京的差别就太大了。
    在西伯利亚工作的再好,员工们也不会产生荣誉感。远离家人和朋友,更让他们的辛苦工作变的有些失去价值。
    回国坐冷板凳,或者在西伯利亚得到重用,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时间拖延下来,宁愿坐冷板凳的人也就越多。
    李政夫轻轻咳嗽一声,解除了伊藤信重的尴尬,低声道:“我去解决直升飞机的问题。争取在一天内找到零件。”
    伊藤信重“嗯”了一声,让手下再去催促挪威勘探队。
    外包公司只是为了钱而工作,在不违反合约的情况下,他是没有斥责权力的。而且北欧的公司非常偏执,说不干活就真的敢违反合同。经常做国际业务的伊藤信重不愿冒这样的风险。他不出面,也是留着说话的余地。
    第二天。
    经历了忙碌的协调后,挪威勘探队终于出发。他们的许多装备要等直升飞机运输,但也不能所有的装备都交给直升飞机。不仅是成本高昂,直升飞机的数量也有限,尤其是大功率的重型运输直升机,非得找俄罗斯军方才有办法。
    望着外面堆积如山的装备,伊藤信重和李政夫商量道:“苏城似乎亲自去钻井了,如此一来,他们的速度肯定不慢,我们也应该考虑派员去监督,以尽可能的加快速度。”
    李政夫听出他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去,立刻说道:“挪威勘探队的技术先进,进尺速度肯定会超过中国钻井队,如果想让他们加速的话,不如给出奖金。”
    “奖金可以,但实地监督也有必要。这是此次竞速勘探的核心环节,不能有任何的失误。”伊藤信重盯着李政夫,他所在的伊藤商社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规模远超新马集团,双方所占的股份是相同的,公司隐性实力则决定了两方高官的地位。
    “我推荐新马集团的技术副总监邵思汉。”李政夫一咬牙,把老好人邵思汉给卖了。
    在临时营地里,适合去井区的高管不多。伊藤信重没想到还有一个,也无所谓的道:“那就派他去吧。第一口预探井的速度一定要快,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完井后就能见到油。勘探图最多一周就能完成,到时候,我们再决定第二支钻井队。如果预探井的结果好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第二次分析,追上大华的速度。”
    李政夫也不多说什么,转头就去找邵思汉了。
    作为工会代表,邵思汉要求的劳动保护几乎超过了新马集团的后勤极限,以世界级的装备和千万美元的佣金请来的勘探队,速度竟然比大华实业的人海战术慢了一周,这里面有邵思汉的原因。
    李政夫觉得,这样的道友,死一打也不值援救,让他自己去西伯利亚的井区谈劳动保护去吧。
    同一时间,1105终于挣扎到了预定位置。
    100多名钻井队员,没有休息的时间,立刻按照计划,分成小队工作。
    队长李仁军胡子拉碴的钻出重卡,就高声道:“所有人都紧着组建房子,这是首要工作。老王,你找两个人,把水烧起来,热热的开水。”
    他一边指挥一边给苏城解释道:“我们在东北的时候也是这样,零下30度在户外,是要冻死人的。也不能一直住在车上,休息不好,柴油也不难弄。”
    “您有经验,我听您的。我就是你的一小兵。”苏城温润的笑着。做了4年多的老板,他要是还不会表现礼贤下士的那一套,早就被社会给淘汰了。
    两天时间里,李仁军也熟悉了苏城的作风,客气了两句,就放开膀子干了起来。
    体力劳动总是容易让人的思想单纯,军队和工厂的风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工作环境所早就的。不像是城市里工作的人,做勘探和钻井的工人一向都有良好的决断力。婆婆妈妈的墨迹,是难以在野外环境下工作的。
    虽然着急进行钻探,苏城还是抑制住了“指点江山”的冲动,一言不发的把自己当作一名小工人,随着1分队做事。
    提意见容易,做事太难。
    传统往往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