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是大手笔。”
    除了阿里克塞之外,其他三人都选择用英语交流。阿里克塞听翻译就有些吃力,此时不明白的道:“苏董事长在计划外增加了勘探队?”
    “哦,不。今天来的勘探队,就是计划内的。”
    “1000人的勘探队?”
    “4支勘探队,总共1100人左右吧。”
    “哦,听李先生的意思,您还会继续派人吗?”阿里克塞对这个问题很关心。他虽然不懂石油勘探,但人越多勘探的越快的道理,总是明白的。
    苏城点头,道:“后续还会有支援。”
    支援这个词的含义很广泛,既可以是勘探队,也可以是后勤保障。
    尽管如此,阿里克塞也非常高兴的笑道:“苏董的作风我喜欢,人是最厉害的,比什么机械都厉害,苏联的时候,我们勘探石油,也派遣了很多勘探队。西伯利亚太大了,人少的话,什么事都做不成。”
    “中苏两国确实有很多相像之处。”苏城端起酒杯示意,然后淡淡的抿了一口。
    李政夫心里一动,扭向阿里克塞问:“如果是苏联公司做竞速勘探,您觉得会有多少人参与?”
    阿里克塞也是聪明人,知道李政夫是想获取信息。但他举行这场晚宴的意思,本来就是要让双方获取信息,这样的竞争,才能促使他们使出全力。于是,阿里克塞笑眯眯的道:“如果是苏联的国家石油公司,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经常会组织1万人以上的队伍进行勘探,也就是20到30支勘探队。”
    李政夫吓了一跳:“30支勘探队?”
    苏城不动声色,暗道:苏联的人口还是少了。万人规模算得了什么,中国哪次大会战,不准备个五七八万人。10万人都不算多。
    即使如此,李政夫也觉得不可思议,看向苏城道:“苏董不会也准备派遣30支勘探队吧。”
    苏城笑而不语。
    伊藤信重脸色变换,最后沉声问:“30支勘探队的开支?苏董是想同归于尽吗!”
    “什么意思?”
    “30支勘探队……如果苏董真的这样做的话,我们不得已,要必须增加勘探队的数量了。”
    “哦,增加到多少支?”苏城嘴角轻挑。人海战术确实是一种能够模仿复制的战术,但也要分情况。要是换成新马集团自己,也许可以从马拉西亚、巴西乃至挪威英国外包请来五六七八个勘探公司的二十五六七八个勘探队。但是,加上伊藤集团就不行了。
    世界五百强这种规模的公司,它的官僚主义往往胜过盈利的冲动。伊藤集团如果要外包请来勘探公司,就一定要签订合乎规范的合同,而且会一家家的谈过去。而外包勘探公司一看是世界五百强的订单,要价都会有所上浮,并倾向于签订有保障的合同。
    无论是伊藤集团,还是BP集团,或者埃克森美孚这样的公司,他们请一支勘探队的月成本都要超过10万美元,同时邀请30支勘探队,意味着光是人力成本,每月就要数百万美元。
    新马集团是耗不起的。
    他们不光耗不起,而且不会用。就算他们请到30个勘探队,如何整合这些来自不同公司的队伍,也将是非常麻烦的事。石油勘探,可不是真的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刨下去,而是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监测和验证,从而进行科学推断的。
    中国用了很多年,来训练整合不同的勘探队,以使得他们能够召之即来,来之即用。其他国家的勘探队伍,从未进行过这种勘探体验,又怎可能生而知之。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六章 潘多拉魔盒
    “如果大华实业确实要大量增加勘探队的话,我将在职权范围内,立刻增加3支勘探队,请他们搬场过来的话,最多只要3天时间。并且,我会向董事会申请更多的勘探队和钻井队。”伊藤信重停了一下,凝神看向苏城,道:“苏董,我们有必要这么拼吗?”
    他看了一眼阿里克塞,不管他的表情如何,对苏城道:“无限竞争对双方都有害,苏董如果将勘探队控制在5支以内,我们也不会增加勘探队,就以此为基础,钻井队也设置为五支,然后进行竞速如何?”
    别说30支勘探队了,派10支勘探队也是伊藤信重难以承受的。而且,现在只是竞速勘探的开始阶段,大手笔的投入令伊藤信重的心理也很难接受。
    他甚至做了准备,等着苏城的讨价还价。比如说,将新马集团和伊藤商社的勘探队限制在3支,从伊藤信重的角度来说,这是最优的选择。
    然而,苏城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他对目标坚定的追逐,而大华作为他的私人公司,苏城也不必考虑股东和董事会,完全能够忍受短时间内的成本飙升和资金亏损。
    胜利者获得补偿,失败者自食其果。
    自确定了竞速勘探的那一刻起,苏城就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他笑的悠然自在,道:“竞速勘探,如果连勘探队都舍不得的话,直接认输好了。限制勘探队的数量,有违合约精神。”
    “这只不过是无意义的军备竞赛而已。”李政夫无力的反驳了一句。
    “当你签订竞速勘探的协议的时候,难道不知道签下的就是‘军备竞赛’的合约?”苏城讽刺一句。他调派勘探队的成本和新马集团是两个概念,10支勘探队的成本也许还没有李政夫两支勘探队来的多。而他们的效能却将远远的超过装备先进仪器的外国勘探队。
    一名普通的中国工人的月薪还没有500元,人力成本的投入也不超过1000元,而一名外国勘探队的成员月薪至少要上千美元,即使日元升值免去了伊藤商社一半的支出,一队百人的勘探队,也需要10万美元以上的人力成本支出,那些拥有高技术职称的设备操作员,或者包含了多工种的勘探队,人员数量往往高达三四百人,成本跃升10倍也不稀奇。
    账面上的数字是伊藤信重最熟悉的,正因为如此,他心里才不爽的很。国外的勘探队伍自70年代以来,就在追逐高科技少人力的方式,哪里想到,今天会遇到苏城这种不按国际潮流走的家伙。
    高科技少人力的勘探队,它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增加效率,而是为了降低成本。
    随着世界上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石油行业对勘探的总投入是逐步降低的。采用高科技设备的勘探队,只是顺应这种形势,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开采速度,许多成本高的勘探队,在工作量不足的情况下,往往趋于倒闭。
    假如有公司图快的话,完全可以雇佣多个勘探队进行勘探,并让那些半死不活的勘探队活过来。事实正好相反,公司都倾向于尽量少的支出,而将盈利的希望放在股市等金融市场。
    换个角度也能想的明白。5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勘探设备再先进,也不会比90年代的中国的设备先进。既然50年代的欧美国家能够勘探世界大部分的地区,90年代的中国就没有理由因为设备落后而抱怨。
    大庆石油会战,胜利石油会战,都用了不过两三年的时间。那还是六十年代的贫困中国。换成国外的石油公司,不管是1960年还是1990年,开发一个大庆油田,用10年时间一点都不稀罕——当然了,以外国石油公司的成本,他们要是采用石油会战的模式,勘探出多少石油都是死路一条,这是想学也学不来的东西。数万名直接整装退伍的成建制部队,以等同于义务兵的形式投入到石油建设当中,并伴随着火热的建设热情。由此迸发的力量,不是几台起重机和先进一点的钻机所能取代的。
    埃克森美孚和BP学不来,伊藤商社和新马集团照样学不来。伊藤信重因此才想要限制竞争。
    限制勘探队的法子被苏城拒绝后,伊藤信重沉默片刻,道:“苏城董事长,你提高了竞争的成本。既然如此,我们两家也只能同步提高竞争成本了。您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苏城一晒,道:“自从签下竞速勘探协议的时候,魔盒就打开了。”
    石油公司不喜欢签订竞速勘探的协议的原因也在于此,不管事先说的有多漂亮,为了巨大的利益,双方最终都会尽其所能的提高自己的筹码,直到一方放弃或失败。
    伊藤信重忽的一笑,道:“说的也是。”
    阿里克塞觉得自己有点被忽视,因而绷着脸。不过,看他们有加大投入的趋势,阿里克塞又笑容满面的举起了酒杯,呼喝道:“祝两位成功!”
    “成功!”几个人各怀心思的喝下伏特加,然后辣的呲牙咧嘴。
    伊藤信重吐出一口浊气,放下杯子,笑道:“苏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