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我不清楚……”被一群年轻记者挤在中间,真是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圆颈大脑的干部这才明白,为什么独独挑中了自己出来通知,敢情是看重了自己的体格。
    央视的媒体级别高,不用上去挤,任新月看的好笑,低声问靳燕柔道:“你说,他们留大华实业的董事长在里面是什么意思?”
    “说不定是安慰,说不定是训诫,谁知道。”靳燕柔也伸长了脖子,白皙的皮肤从背后看,有种异样的美感,好几个小伙子都面红耳赤的偷眼看过来。
    任新月羡慕嫉妒的说:“靳姐真好看,这些登徒子都要流口水了。”
    “别管人家……”靳燕柔说到一半,缓缓停了下来。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石门后方。
    她迟疑了一下,就见任新月飞也似的冲了上去,比那些身材矫健的男记者跑的还快。
    “苏董,你获得海沧计划了吗?”任新月芊芊素手只捏着话筒的末端,然后尽可能的伸向苏城。
    五郎和四郎竭力拦在苏城前面,他们早就是大华实业集团的高管了,但本身的经营水平尚待磨练,来到国务会议这样的场合,也只是以积累经验为主,此时顺便发挥一下强悍的身板。
    好几个记者试图冲刺,都没有逼到苏城跟前。
    好在苏城并没有走远,他来到人行道的一侧,背靠院墙,拿过任新月的话筒,道:“准确的说,是国务院批准了大华实业继续完成海沧计划。是的,大华实业将会在未来的五年内,陆续投入70亿美元,完成海沧计划的设想。”
    “大华实业独立获得了海沧计划吗?”
    “国务院批准大华实业集团独立建设和运作海沧计划。”
    “第一年会投资多少钱?多久能产生效益?多久能进行生产。”问话的已经是本地财经新闻的记者了。
    任新月被挤到了一边,但她仍用大大的漂亮眼睛盯着苏城,用只有靳燕柔才能听到的轻声说:“听他说70亿美元的时候,好有气势,感觉像是……小虎队……”
    靳燕柔莞尔,问:“小虎队有气势吗?”
    “有虎字,当然有气势了。”任新月昂起脑袋,眼睛却看向苏城的方向。
    苏城缓慢有序的回答着记者的问题。这不光是媒体的问题,也是政治要求。中国的权力体系和欧美的三权分立截然不同,媒体的地位也远比不上欧美国家,但在上传下达,争取民意方面,媒体的作用仍然非常突出。用润滑剂来形容媒体记者是相当恰当的。大华实业获得海沧计划,经由媒体宣扬出去,如果不引来成吨的上书,此事就算是成了。要是全民反对,纸片一般的反对信飞过来,此事就还有商酌的必要。
    因此,虽然苏城不喜欢记者,仍然尽职尽责,尽其所能的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记者的问题则越来越迫近:“大华承接海沧计划以后,中石化的扬子乙烯工程队,是否还会继续帮助大华实业?”
    这是苏城曾经找周老要来的福利。由中石化的人帮大华学习乙烯工程的经验。做了功课的记者,都知道这件事。
    大家顿时静下来等苏城的回答。
    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报导大华实业获得海沧计划,自然没有大华与中石化之间的恩怨更吸引人。91年的媒体人,也开始考虑发行量和收视率的问题了。
    短短的一个停顿,苏城朗声道:“大华和中石化的任何协议,都是签订了合同的。如果中石化愿意遵守,我们欢迎之至,如果中石化拒绝遵守,我们会与重新进行商谈。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
    记者无视他后面的套话,再问:“苏董的意思是,中石化不光未能获得海沧计划,而且还要帮助大华进行海沧计划?”
    “在海沧计划的归属确认以后,中石化的帮助属于公司间的行为,与海沧计划无关了。事实上,大华实业的实力雄厚,我们正是凭借着自己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以及拼搏的精神,才获得海沧计划的。”
    苏城话里话外,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记者们的心思很快又被拉了过来,开始重新询问海沧计划的细节。
    霍昌的、张超、钟志根、李琳等人听着苏城演讲般的话语,毫无压力的品咂着胜利的滋味。
    就连空气,都仿佛飘荡着甜丝丝的胜利味儿。
    等待了几分钟以后,靳燕柔开始现场直播的准备,此时的国内新闻,还很少有现场直播的情况,各方面都很重视,甚至有中宣部的官员出面协调。
    只几分钟的功夫,苏城面前的记者群就被驱散了。
    同一时间,还有无数的大华供应商,以及涉及到乙烯项目国产化的公司,开始盯着屏幕祈福。
    大华的成功,并不独独是大华的成功,还有许许多多的上下游厂商将因此而受益。中石化用垄断的手段闭门造车,甚至连生产螺丝钉的钢铁都企图自己供应,他们虽然能因此获得巨大的利润,却不免要与其他国企和单位产生利益冲突。
    三名摇摆委员的投票,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利益相生和利益冲突的结果,指不定谁会借力推一把。
    最终,苏城在临上车之前,说了一句“我们欢迎台湾工厂主,继续前来海沧建厂”,再次引爆了全场的猜测。但苏城乘坐的轿车,却已喷着轻烟,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意外。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高歌猛进
    1991年的中国经济虽然虚弱,但已不再是运动前后的凄惨模样了。这一年,中国的GDP总量有2万多亿人民币,年发电量157亿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将在11月正式建成验收,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将在12月并网发电……和它们比起来,还没有建成的70万吨乙烯工程,在普通人的眼中并没有多少神圣的味道。
    只有很少的人知道,真正顶起中国脊梁的,只能是这样的大型重化工企业。至少50年内,核电站和水电站只能是基础设施中的佼佼者,远不到能决定国家命运的地步。
    媒体保持的尚算冷静。为了得到海沧计划,苏城已经做了将近三年的准备,不说买通舆论,但每年几千万的广告费是大手笔的撒了出去,光是没有必要的招聘广告,每个季度都要在数个平面媒体整幅刊登。因此,在媒体不刻意追求眼球效应的前提下,大华得到的祝福多于贬损。
    但在10月中旬,大华的一言一行还是被搁在了放大镜下,细细观察。苏城在公共场合的每一句话,也都有专家进行分析。
    “欢迎台湾工厂主”的言辞,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石化基地之所以称之为“基地”,就因为它包含的范围很广。除了炼油和乙烯的主业之外,海沧计划还囊括了大量的中下游工厂。
    在台塑的设计中,他们会邀请众多的台商一起到海沧来投资建厂,以充分利用原料优势。可以说,海沧计划在引进外资方面,不仅有质量,而且有数量,涵盖的行业还很多。
    大陆方面的热情欢迎和台湾方面的坚决阻止都与此有关。
    如今,台塑建设海沧基地的计划被阻止了,大华却邀请台湾工厂主继续前来海沧建厂,这种举措自然受到了大陆官方的积极响应,至于台湾方面,就只能沉默以对了。
    苏城静静的等待了几天,做完接收海沧计划的一应准备后,就亲自监工,令大华公关事业部做了一整套的邀请函,然后寄给数百家有名有姓的公司,邀请他们来参加10月末的海沧基地的奠基仪式。
    选在10月末,也是为了抢在葛洲坝的完工仪式之前。若是拖延到下个月的话,国家级领导人估计就没有来参加的兴趣了。
    当然,他的真正目标并非是领导。
    邀请函抵达的当日,王胜就绕道香港,找到了苏城。
    他笑呵呵的又说了一遍贺喜,然后就问:“听说你要吸引台企到海沧?”
    “这不是延续台塑的计划嘛。还得多谢台塑给我开拓的思路。”苏城并不是说风凉话,口气也非常的郑重,双手紧紧的握住王胜。
    王胜自然理解,苏城其实并不是在感谢台塑的思路,而是在感谢他的这个电话。
    台塑在台湾的石化行业内,影响力稳居第一。即使是占据上游的台湾中油,借着政府背景,也只能与台塑在某些方面打打擂台罢了。正是因为这种行业老大的地位和资本,台塑才敢说在海沧计划里,引入多少多少家的台湾企业,并且囊括乙烯下游产业。
    作为“弱小”的大华实业,苏城没办法囊括所有的下游产业了,他所期望的只能是尽可能多的下游企业。
    即使要达成这样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