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不到1米的工件,三四个人用钢丝球狠命的擦,分分钟就擦的光滑干净了。
只见苏城最后一个直起身子,望着电焊师傅,说道:“表面清洁好了了,杜师傅,用不用搭把手?”
“不用,我一个人就能行。”杜师傅头上戴着面罩,看不清表情。
苏城一步步的退回到原先的位置上。
杜师傅紧了紧面罩,身体微微前倾,轻轻一触工件表面,就听“刺”的一声,飞起一片璀璨的焊花,几有数米的长度。耀眼的弧光如同深夜的烟花,雨后的彩虹,以强烈的对比显现出鲜活的景色……灼热的铁水有若细小的玻璃珠似的,从工件上落下来,在地面飞速弹跳。
密密麻麻的火星,从工件架子下预留的焰口中喷射出来,最长的足有10米远,气势磅礴,仿佛火箭发射时的溅射一般。
若是以场面的漂亮程度来划分,电焊绝对要排在三甲之列。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喷射火花的焰口笼罩上了一层白烟,简直如同不停开炮的炮管,让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金属的味道,浓雾很快包围了杜师傅,令半个车间如同硝烟未尽的战场……须臾,电火花渐渐消失了,一条漂亮笔直的焊缝出现在工件正上方,分片焊接的金属件稳稳的立在上面。
“很漂亮嘛!”连岳部长都忍不住赞叹。
“我们的车间顶棚上,安装了空气洁净装置,以后要成为标配。这是我们从国外得到的先进经验。”贺成钧不失时机的介绍。
苏城和小余同时上前,观察焊接情况。不一会,小余向后翘起大拇指,道:“焊缝漂亮,工件均匀稳固,没有问题。”
中远船务的工人拼命的鼓掌。杜师傅缓缓的脱下了面罩,用手摩挲着工件,嘴唇嗡动。
苏城暗地里叹了一口气,揪下脖子上的领带塞入衣兜中。手划过白衬衫,上面也沾染了油污,苏城气的用手正反一抹,干脆将之画成了油布。
贺雨薇捂嘴笑了,从后面拿了一件工作服,递给他笑道:“穿上吧,你像是干活最多的人似的。”
苏城摇着头,将西装外套脱下来,换上一件黄色的工作服。这样,他就变成了下身西裤,上身西装的打扮。
人群缓缓向前移动,继续参观新机器去了。苏城指指他们,道:“你先去看着吧,我在后面休息一会。”
“好吧。”贺雨薇不放心的走了。
这样一来,现场也就剩下了苏城和杜师傅。
杜师傅面容枯槁,脸颊贴着骨头似的。他呆呆的站了片刻,终于发出悠悠的“呼”声,惨笑道:“苏董,让你发现了。”
苏城“嗯”了一声,递给他一根烟。
不用他问,杜师傅自己说道:“我有两个儿子。老大上的技校,早早进厂工作了,但一直没分房,眼瞅着要结婚了,厂里也没有建房的动静。这几年,为了老大,我们老两口是操碎了心,结果,这边没弄完,老二也高中毕业了,厂里只给解决一个娃的工作,他得在家待工,结果,这小子一天不想着找工作,先找了个媳妇……”
杜师傅惨笑两声,道:“你知道,这年头,咱们工人只能指着厂里分房,偏偏最近两年,厂里一个劲的进新人,进大学生,半个房子都剩不下来……我找了厂长,最后说是给老大想办法解决,老二那边又等不住了,还有结婚的电器,家具……”
苏城沉默下来。1989年的确是最困难的一年,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工人,面对他们无法理解的恶性通货膨胀,收入骤然缩水,偏偏责任只会加重,不会减轻……“找你的是谁?”苏城轻轻的问。
“不认识。矮个,吊眉,像是外地口音,丢给我1万块钱,还答应给老二找个工作……”
“找了吗?”
“没有。说是,说是,结束以后……”杜师傅说着说着,无声的落泪,道:“我想着,就是刨偏一点,刨偏一点也没什么吧……”
苏城轻拍他的肩,摇了摇头,只道:“大华马上会开工建房,到时候,凡是愿意到大华工作的工人都分得到。”
杜师傅眼前一亮,又暗淡了下来,说道:“大华的待遇真不错。”
“等你退休了,可以到大华来上班。”苏城浅尝辄止,又道:“今天的事情,我就当是不知道了。”
“这……”杜师傅一下子抬起头来。
苏城笑了笑,起身离开了。几台机器后面,藏着的老工人也互相看看,悄悄的离开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五章 千金马买骨
检查组考察结束,先行返回。岳部长却出人意料的留在了天*津,推说是身体不适,要休息一段时间。
苏城知道,他是想要躲开正在京城酝酿的政治风暴。
这并不奇怪,国内厅处级以上干部,几乎都是从运动年代过来的,政治敏感性勿庸置疑。大家都能看到国内的政治危机。大家唯一没有猜到的,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政策变化。
可以说,1989年前后的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之前,中国已经从美国买到了黑鹰直升机,而且正在采购F16战斗机。之后,战斗机合同自然黄掉,其他未完成的合同,也纷纷遇到问题。
但在事情发生之前,能够判断出国际形势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苏刑自然不在此列。
他也留在了天津,美其名曰“考察市场”,实际是守在岳部长身边,担心苏城等人出什么歪招。
然而,在苏城看来,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何须歪招。他也留在了滨海船厂,却只是一门心思的做技术,包括他自己在内,都跟着哈利伯顿的工程师学习。
海上石油装备的技术要求高,但要看懂的要求却不高,苏城又有学校的基础,每天就跟着老外的工程师看。随着第一艘10万吨级的旧油轮抵达,哈利伯顿的工程师人数也从12人增加到了80多人,其中既有操作机器的专职工程师,也有车铣刨钳的通用工人,这些人的薪水相当之高,还有每天的出差补助。
因此,为了尽量减少支出,滨海船厂都是组织工人三班倒的,三五个工人跟着一名外国工程师,又是敬烟又是请客的,一门心思的想把人家伺候好了,能多学一点东西。
苏城走在车间里,到处都是“thankyou”之类的声音。这也就是中远船务,他们做了十年的对外工程,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些英文,年轻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就能担当翻译,若非如此,光是80多名工程师的语言问题就不好解决。
“苏董。”正在烧电焊的杜师傅关闭焊枪,放下了面罩。
“老杜啊,怎么样。”苏城笑呵呵的问了一句。
“给儿子教基础呢。人家美国来的工人也才20多岁,电焊烧的比我都要好,这小子根本听不懂。”杜师傅指了一下身边的年轻人,两人形体很接近,脸上也有电焊留下的烤伤。
“外国工人的学习条件好,人家有系统的教育方式。另外,技术这种东西,用的越多学的越多。美国人的订单充足,所以学习的机会也多。咱们以后也有一样的机会,只要不出大的问题,FPSO订单做足20年是没问题的。”苏城既是给老杜解释,也是给其他人解释,工厂里的话传的不比机关慢。
老杜傻呵呵的笑了两声,停了一下,小声道:“我准备办个病退了。以后就到下面的乡镇企业去打个工……”
“办个病退也好,就到大华吧。我们大华与中远船务要合作建厂的,以后专攻海上钻井平台的工程技术,你可以到大华船务的实验车间去帮忙……”
“我……我不好意思去。”
“还有人知道吗?”苏城挑起眉毛。
杜师傅沉重的点头,轻声道:“我还是去乡镇小厂去吧,烧了一辈子的电焊,也不会做别的。”
苏城猜想:对他打击更大的,应该是人际关系吧。国企人一辈子都在国企,亲戚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都在国企,老杜为了钱和房子卖了厂子,也许有人会同情他,但骂声也许更多,尤其是他同辈的工人,断交都说不定。
苏城看看周围,老杜身边竟然是一个人都没有,对他们这样的工种来说,并不常见。
他想了一下,又道:“我说出来的话不反悔。我们大华实业,唯才是举。杜师傅只要用心做事,没有问题。另外,你家老二不是没工作?你到大华工作,若是做的好,我们可以解决一个直系亲属的工作,等房子建好了,也会按照服务质量进行分配……”
老杜感激的嘴唇都在哆嗦,道:“苏董,您是说真的。”
“当然。”
“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