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发现了《北京海淀考王》。原来如此……
第二天起,光明就开始不再理会严恪了,他觉得自己的小哥们儿跟他玩心眼:这还不是明摆着的事,像《北京海淀考王》这样老师推荐的高考复习好书,他光明所在的小城里是见不着的,谁能搞到这样的书就很“牛”。光明心想,你严恪从小跟我是哥们儿,但到了高考复习的关键时刻,却连得到了好的复习资料都不肯借我看,一个人暗着使劲把我扔在每次考试的后二十几名,说轻一点是不够哥们儿义气,说重一点是忘恩负义——可不是嘛,在中考时我光明从表哥那儿得到了一套名校复习资料时,就毫无保留地给你严恪复印了一份,现在你小子得了一套《北京海淀考王》就偷偷藏在家里一个人看,这不是忘恩负义是什么?
光明要报复,因为他知道严恪有个弱处,那就是他的外语不好。但老师和同学们从来没见严恪的外语排名落后过,这其中的奥秘只有哥们儿光明知道。
新一轮考试又开始了,严恪的数学成绩照例直线上升,在排名表上已经跃居前三名。瞧着严恪那得意洋洋的劲儿,光明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机会终于到了,外语考试的卷子刚刚发下,光明见监考的老师走到桌前时,有意摆弄了一下自己的笔盒,然后用嘴呶呶坐在右侧前排的严恪。老师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不动声色地暗暗盯着严恪的每一个小动作,大约在开考十分钟左右,严恪动作了:只见他佯装换笔,将笔盒的底一起翻了过来,正在这时,一只大手从严恪的背后伸过去抓住了那笔盒,再翻过来一看,笔盒底有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小字条……严恪作弊被当场抓住。坐在他后排斜侧的光明脸上露出了一丝快意。
新一轮的排名表出来后,严恪从上次摸底的前五名一下降到了二十几名,而且受到了班主任在全班大会上的严厉批评。严恪痛苦地低下头时,用仇视的目光斜了一下昔日的好友、如今成了仇人一般的小哥们儿光明,那目光分明在说:准是你小子出卖了我,否则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我笔盒下的“秘密”。
像上面这对因排名而反目为仇的小哥们儿,在高三年级中为数不少。有位同学告诉我,他说老师搞的考试排名次,使本来和睦相处的同学间互相成了对手和敌人,常常同宿舍、同桌的人都互不说真话,谁要是能借某一计谋把对手弄蒙了,心里好像比考高分还得意和开心似的。“一张排名表,使同学间的友情全都彻底消失了,整天老死不相往来,埋头盯着对手使暗劲。可气的是老师还要用排名引发同学间的不和,进而制造家长与子女、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他们对排名在前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笑脸相迎,对排名在后的同学及其家长则横眉冷面,仿佛欠了他(她)债似的。”有个学校的同学们还透露道:他们的学校做得更绝,每次考试前是任课老师跟他们订合同,等考完后排名一出来就开始“现场兑现”,达到“合同”标准的,可以享受“提高班”免费上课的待遇,没有按“合同”规定达标的,想进“提高班”必须交一百至二百元钱。这种“合同”开始是在老师和同学之间签订的,后来又变成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签订,如果学生考得没有达标,不仅学生本人受到某些像上“提高班”要交费那佯的罚款式的处罚,学生家长同样要被召到学校接受训斥。
我参加过一个高考班的家长会,那会上若干位受到点名批评的学生家长中有的是大公司的老板,平时在自己的单位里从来是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可是到了这样的家长会上,就只能老老实实当三孙子。我问其中的一位家长对学校搞考试排名次有何感想。那家长很肯定地回答,他是赞成这种做法的。“排名可能有些负面作用,但正面作用应该大于负面作用。高考对孩子们来说是决定一生命运的门槛,不想争上游的人以后怎么可能在社会上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功呢?”这位家长说。
那次家长会上,学校的老师最后说:尽管上面一再要求取消考试徘名,但他们不准备取消这种做法,其目的除了让学生有比学赶帮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动员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来确保孩子们在高考前一直保持高昂的战斗状态。
虽然近期国家教委又明令不让将学生的分数进行排名,但看来只要高考不停,排名次的备战手段也不会轻易消失。
●最后出招:户口大迁移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高考前所有的招术再翻弄不出新花样时,一切好生和差生、估计能考上的和考不上的全都成了学校和学生以及家长的议论中心时,一项更加惊心动魄的备战措施开始悄然拉开了帷幕,这就是“招外之招”的户口大迁移。
湖南与广西交界地区的A县和B市,是两个相邻却各属两个省份的不同区域。以往A和B都是两省的边远小县,是那种穷得没多少人爱管的地方,这两个县有一座相连的大山,大山的腹地隐藏着地下资源,过去曾经因为抢挖不均,发生过许多次血腥的械斗事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两个地区的百姓之间竟然停止了械斗,变得和睦相处起来。B得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优势,由县改为市,而A则仍沿革县的旧体制。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方,突然因为一件根本不能放到桌面的事,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睦邻友善好兄弟。
这事说来蹊跷,是因为孩子参加高考引发的。A县在湖南,都知道湖南也是中国“五个高考大省”之一,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受传统影响,送儿女上大学一直是毛主席故乡人的好遗风。当年湖南出革命的大人物,而今湖南出状元也在全国挂得上名。但在湖南考大学实在不易,应届高中生中能上大学的平均百分之三十的比例都很难达到。那么多湘妹子湘伢子想上大学咋办?总有辙吧!有一天,在广西工作的B市教育局老李回到湖南老家的A县,他刚进门,本家的二叔就来找到他,说兄弟啊,你在那边的教育局工作,我想问问你,怎么都是在中国地盘上,俺的伢子考了450多分还上不了大学,可远房表妹的孩子在你们那个市才考了400分刚刚出头,咋就被大学录取了,而且还是个重点大学呐!这是咋回事?
老李笑笑,说二叔呀,我们那儿是广西,是国家照顾的少数民族地区,同样的高考生,最后在录取分数线时要比咱们这儿的湖南省录取分数线要低不少呢!二叔一听,眼珠子一转,说兄弟呀,那你能不能想想法子,把我讶子的户口转到你那儿去,等娃儿明年再考一次,我想凭他今年的分数,明年考上学应该是没啥问题的。老李不好推辞,说我回去就替你试试看,能不能先联系一个接收的学校,这样可能更好办些。二叔听后很开心,说兄弟这事你要办成了,我请你客,给你两大块腊后腿肉。老李咧着嘴笑,说事成了再说。老李回到广西的B市,凭着自己在教育局工作的面子,市二中的校长一口同意了接收那个湘忻子到他们那儿读书。
“校长,这事我得好好谢谢你呀!”老李在电话里对二中校长道了好几个谢。
“老李啊,你这一声‘谢’不是说远了吧?要说谢,还得我谢你哪!你给我送人才来,明年真的高考录取比例上去了,我这个校长脸上不更有光了嘛!说不准还能加一级浮动工资哩!”
“哈哈哈……好事好事。”老李和校长一拍即合。二叔小伢子转户口的事由于校长出面到当地派出所去办理,很快也就成了——那派出所所长的孩子就在二中上高二,校长出面不是一句话的事嘛!再说B市是新建市,各方面的人才奇缺,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吸纳人才,重点中学吸引好学生进来也可以算得上是“引进人才”吧。二叔的伢子从进B市二中读书,到把湖南的A县户口转到广西B市,用了前后不到一个多月时间。第二年高考时,这位湘伢子在广西B市考了578分,结果顺顺当当地被广西某重点名牌大学录取。消息传到湖南的A县老家,整个山洼洼都沸腾了。二叔一高兴,特意把有功之臣的本家兄弟、在广西B市教育局工作的老李也叫了回来,热热闹闹地在寨子上办了十几桌酒席。
“我家的伢子能被名牌大学录取,全仗着我们李家兄弟在B市那边花的心血。我得向这位兄弟鞠三个躬,烧三炷香。”二叔当着寨内寨外的亲朋好友,实实在在地给本家老李兄弟弯了三个九十度的腰,点了三撮香火。
这事很快传遍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