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位好领导者,而这种〃慈爱之心〃恰恰是为民上者的人伦基础。但是,对他说来,问题在于他的力量。如果没有与领导者相应的力量,那么不管具有什么样的高迈理想与温馨的心情,最后甚至免不了要牺牲可贵的百姓。领导者刘备的悲剧之一,就在于他空有这美好的心情而缺少保证这种心情的实力,由于这个缘故,使西蜀招致不幸的事例,绝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刘备的故事,说明了即使一个领导者非常热爱民众,但能将民众保护到底,又是何等的困难。这点,也是我本人平素真实不假的感受。正义与力量——能够兼而有之,对于领导者说来,该多渴望能够同时具备这两种条件啊。
考察〃仁德之人〃刘备的一生轨迹,使人再一次认识到这点。
〃仁德〃之人·刘备的轨迹(2)
——母亲、继承人、人生论
关于刘备,有一件不该轻易看过的事,那就是关于他的母亲。刘备是个很有孝心的青年。父亲已故,只有母亲一人。
刘备衷心敬爱母亲。而他的母亲又是个非常气性刚烈的人。伟大的母亲,任何时代也好,都是这样的。
刘备离开故乡,二年、三年——虽然壮志未酬,但在思乡之念的驱使下,他回到母亲身旁。这位老妇人不但没为儿子的归来高兴,反而严厉地向他说道:
〃这是怎么的啦,活像个吃乳的孩子。……你这样,还算是个忧国的大丈夫吗?既然回来,也就不必提了。但不准你久呆,今晚安歇一晚,明天你就走好啦。〃
同时老母还以严峻的爱子之情,鼓励他说:〃你要想到千万人的幸福!我这个余年无几的妈妈,算得了什么!你的心思——好容易立下的大志——如果只为了我这样的一个妈妈就有所松懈,那么妈妈我为千万人的幸福,宁愿少活几年,也要鼓励你出去啊〃(《三国志》,吉川英治著)。
正因为有这样伟大的母亲,刘备才没有放弃初衷,并加强了自己的决心,得以不断地前进。的确,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我见过许多这种关系,我是深知,母亲的一个决心的举动,一个决心产生的力量,对孩子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同时,通过刘备的这样家庭环境,正像俗语所说〃家贫出孝子〃那样,可以说,一个杰出的人物,大都是出身于贫寒家庭,这几乎是古今不变之理。
另一方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和刘备正相反的事例却是他的长子刘禅。西蜀在刘备死后,这位刘禅继承了帝位,他没有其父那样的大才,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不知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的。的确,培养后继者是极其困难的,领导者最大的忧虑也在这里。以刘禅来说,他是刘备年近半百时所生之子,刘备死时他只有十七岁。从这种意义说,也许他被过分地骄宠了。
户田先生说过如下意思的话:〃父母在艰难创业时所生的孩子多易成人。〃这是告诉我们说:从某种意义上对于孩子说来,了解父母最艰难的时刻,和父母一起体验千辛万苦,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
不过,刘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自己的儿子刘禅的未来,不掺杂任何私情。他预感到死期临近,向孔明托付一切后事,留下了遗言。吉川英治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对这一场面做了如下的描写:
〃君(孔明——引用者)之才十倍曹丕。孙权也难与君相比。……所以必能安蜀,使基业不致坏坠。但太子刘禅年纪太幼,很难说将来会如何。如刘禅充分具有为帝之资,君又辅助之,固所欣慰。但,如刘禅鲁钝、非帝王之器,则丞相可自为帝,以治万民……。〃
随又给刘禅留下遗言:〃汝父死后,汝可父事孔明。〃吉川英治先生以动人的笔触接着描述说:〃这该是何等英明的决心,何等悲壮的遗诏啊。这分明是说,太子如不才,汝可自立为帝、完成帝业。孔明伏俯在龙床之下,痛哭流涕,几成血泪。〃刘备作为领导者不同凡响之处,正如表现在他对孔明的信任那样,他不搞专制君主那种习以为常的家天下,比起家天下来,他更重视大义,这说明他毫无私心的态度。
他的这种态度,可以认为是君臣的楷模。而受托一切后事的孔明,在刘备死后,果真以〃死而后已〃的决心,为完成先主的大业,奋不顾身地开始了尽瘁于国的努力。
这样,我们从各种角度来观察了刘备的人性,而他走过来的、波澜起伏的人生轨迹,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教训。首先,这是刘备在西蜀建国以前的事:当时,他周围的人为刘备的不得志而深感愤慨,但他本人却泰然处之。为什么他会这样?当时在刘备的胸中有如下的想法,即〃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即所谓蛟龙潜子深渊,目的在于升天〃(《三国志》,吉川英治著)。这里所说的〃蛟龙〃是传说上的动物,它潜伏在水中,等待雷雨,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化龙升天,在这里给人一种生活的启示:当人生处在逆境或不遇之时,应如何对待。
特别是青年时代,一个人很容易为别人不承认自己的处境而悲叹,但青年时代也需要有一种深沉大度,内心里抱着到了四、五十岁时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时代的活动天地,而泰然地等待时机的到来。千万不要忘记如刘备所说的那样,曲是为了伸,竭尽全力,尽到现在的本分,一边等待着天时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通向大成之路。
而且,在人生中有时也会失败。遇到这种时候应如何自处,如何行动呢?刘备不只一次遇上过作战的不幸失败,有一次,他的结义兄弟关羽鼓励他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的成败在于时机,……时机来了则自然顺利,时不至则如何挣扎也无济于事。对待漫长的人生,得意时不为得意而骄,面临绝望深渊,也不陷入失落感。——
不为外界所动,不受外界摆布,出处进退,均能处之泰然,才是最难能的啊〃(同前书)。
在人生中,如果面临一次失败,就悲叹来悲叹去,那就会甚至使整个人生陷于失败。倒是应当将这次失败作为下次胜利的动力和决心,以积蓄自己的力量。
关羽还劝说刘备:〃人也总要有几次须效仿'泥鱼'那种隐忍的时期〃(同前书)。泥鱼,是一种什么也不怕的鱼,遇上久旱水涸的时候,就会全身裹上呢,滚上几天,八五八书房有了水便立刻从泥壳中爬出,又照旧游来游去。
〃泥鱼和人生〃——这又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启示。失败,的确会给人生带来失意和绝望,但只是胜利,也绝不会造就深刻的人生。只有经历过多次的败仗,懂得自重,一心锻炼自己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人生胜利的喜悦。这样看来,使人感到,比那种简单的英雄、胜利者,克服了多次失意与失败的刘备的一生,蕴涵着不知要强大多少倍的人生的深邃、人生的可贵、人生的价值。
希世的名臣诸葛孔明
——《三国志》上灿烂光芒的睿智
《三国志》后半部中的英雄诸葛孔明,使任何时代的人都会对之崇敬不已。他那不朽的光彩,可以说是《三国志》中任何人也不可能与之比肩的。户田先生也是在所有登场人中最喜欢孔明的。那么,孔明究竟是什么缘故能使人感佩至深呢?不消说,一是他那〃智慧〃的光耀,使人觉得达到了人所能具有的智慧的顶峰。在孔明身上,到处体现出类似人所憧憬的理想的〃智慧〃的明晰性。他那宛如满天星斗般的〃智慧〃的光耀,为三国兴亡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辉和丰富的色彩。
诸葛孔明的〃智〃——刘备〃三顾茅庐〃时曾向孔明说过:〃先生神算,每次都使我心服口服〃(《三国志演义(上)》,立间祥介译,平凡社版)。这说明刘备对他的完全信任。他的神妙的智慧,还在于既非学究式的,也非权谋数术式的策谋。它是在后汉已经倾颓、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为了那些饱尝涂炭之苦的民众,企图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从这样一种人道主义迸发出来的实践的智慧,这点也正是使人们所以深为感佩的缘故。说它是人的睿智的究极的出发点,也并非言过。
使孔明登上正面历史舞台的机缘,是刘备那次著名的〃三顾茅庐〃,当时他二十七岁。构成这两人带有命运性的相遇的伏线,据认为是刘备与司马徽的一段问答。吉川先生描写说:司马徽曾说,像刘备这样的人奇。com书,使之身心徒然疲惫,空度岁月,实在〃可惜〃。对于这点,刘备则概叹〃自己的时运不济〃。司马徽指出:不该委之命运,原因在于刘备身边人才不足。
据司马徽的看法: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