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华纳因故拍不成“导片”,就用这2万5千元拍一长片。
三、片集播出的片酬:
a、半小时:初播3千元,重播再按比例增加;
b、1小时,初播4千元,重播再按比例增加。
华纳公司还跟李小龙谈了向电视台和他国出卖版权及广告收入,李小龙所应获取的利益问题。这就是说,如果李小龙在今后主演的电视剧火爆的话,李小龙倾刻就会成为好莱坞的明星富翁。
无论是派拉蒙还是华纳,都还没有跟李小龙正式洽谈让他主演电影。但较过去好莱坞对他的暖昧态度,无疑是一大飞跃。
当时,李小龙处在犹豫、彷徨之中:是留好莱坞长期发展,还是回港获取短期功效。
这种矛盾心理,可通过李小龙当时接受美国武术杂志《黑带》专访的言论中看出。李小龙指责港产功夫片是“乱打一通,用刀剑来制造大量血浆的功夫片”。他同时指责所有的港产电影,“国语片里的表演,都太过火了。”
李小龙对混迹香港影坛,有一种掉价的无奈感。
当然,他也不认为香港影坛就不可救药,他说:“我希望能在香港拍出雅俗共赏的电影。你可以仅仅陶醉于表面的故事情节中,但如果你想仔细回味其中的深妙之处,也可以。”
“为了能够拍出真正精采的影片,就应该多运用桥段(艺术手段),以及多注意细微之处,但在电影界(指香港影坛)很少有人肯拿钱去冒险尝试一下。”
李小龙直到他生命的终止,都顽固地认为好莱坞是个真正发展电影事业的地方。
那么,香港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1971年10月,李小龙携莲达飞赴香港,出席《唐山大兄》首映典礼。嘉禾的所有演职员都出席了典礼,老板邹文怀坐在李小龙身边,他没就李小龙在港在美发展意向发话询问。所有这些都得以影片的放映效果来决定。
那一夜是李小龙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夜。观众站起来,大声叫喊,拍手欢呼。从开映到放映完毕,整个戏院都沉浸在海潮般的气氛中,观众时而屏住呼吸,鸦雀无声;时而高声叫骂,攥拳蹬脚;时而朗声欢笑。掌声雷动。李小龙更是激动不已,数次站起来向影迷们招手致意。当邹文怀、李小龙一行要离开戏院时,影迷们纷纷离开座位,将李小龙团团围住.他们喊着跳着,有人热泪盈眶,有人叫声嘶哑,致使李小龙久久离不开戏院。
这一夜,改变了李小龙人生的一切,他的长达十多年的努力和艰辛,都在这一夜得到回报。李小龙观念亦有较大嬗变,艺术离不开观众有如鲜花离不开土壤。
本港各家报纸,均报道了这一夜的盛况。李小龙在一夜之间成为红得发紫的明星。
《唐山大兄》的情节出奇地简单,是由于李小龙的出色表演,才使影片大放异彩,不少影评家认为这是李小龙主演的几部影片中最出色的一部。
李小龙所饰的唐山大兄郑潮安,为生计所迫,到曼谷投靠亲友,在一家制冰厂找到工作。不久,他发现制冰厂原来是毒枭的贩毒中心及销赃窝点,他的一些华侨兄弟姐妹倍受毒贩及流氓的威胁和欺辱。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会武功的郑潮安是个饱受欺辱、忍气饮恨的角色。因为他离家时,母亲给他一块佩玉,悬之胸前,这块玉提醒他不可随便动武,“忍”字为重。因此,他数次遭歹徒侮辱,或见同胞被恶棍欺负,他极愤之下欲出手还击,可一捏着胸口的佩玉,便不敢违背母命动手。
影片以忍作为不可再忍的铺垫,将情绪推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这时候,电影观众几乎要跑到李小龙跟前乞求他还手,或冲向银幕为受凌辱同胞狠揍恶棍一顿。
郑潮安终于动手了,影片旋即进入高潮,郑潮安一人迎战十多个手持刀棍的歹徒。李小龙的功夫得以借郑潮安一角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快人心——他大获全胜,扬眉吐气。
香港的一位影评家如是写道:
“所发生的事情真难让人用笔墨来形容。”
“在一连串难以相信的打斗中,他有条不紊地扫荡尽所有对手。有—场戏令人久久回味,那是和大毒枭的喽罗们打斗时,他把其中一人逼得贴在墙上,然后以惊人的臂力猛地一推,就把那个人打得穿墙而过,把墙上打出个人形的空洞来。”
李小龙在片中,不仅功夫出众,演技亦堪称一流,为影评家叫好。他的表情、动作皆很真实,自然不会有他所抨击的港产影片“过火的表演”。尤为行家看好的,是他忍无可忍、佩玉被歹徒打碎时,他要破戒复仇大展拳脚的一瞬间表情。这是全片戏眼,是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影迷们对这个镜头津津乐道,回味不已。
《唐山大兄》同样吸引了在港的外国人,一位美国娱乐记者赞道:“这部影片是李小龙从影来最好的一部动作片。这是人类出现在胶卷上最卓越的一次。我认为可和克林伊斯威特、史蒂夫·麦昆或007号情报员的影片比美。”
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一片中,第一次恢复使用他童年时的艺名“李小龙”。熟悉他早期影片的影迷说:“李小龙回来了,小龙却变成了大龙。”当时和以后的华语片商,在发行李小龙在美饰演过的电影电视时,一律将原片中的英文名字改为“李小龙”。
当时,《唐山大兄》的电影海报,主题是李小龙高跃腾空飞踢的画面。这一动作成为李小龙功夫的代表动作。在他以后摄的几部片子中,各地的发行海报和宣传画几乎千篇一律采用这一动作的形象。
《唐山大兄》极为轰动,大破纪录。
当时,保持最高票房纪录的港产影片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它在九个星期内卖了230万港币。
而《唐山大兄》不满三星期就破其纪录,在港埠一地上映,就赚了350万港币。然后,在国语片市场(如台湾、澳门、新加坡等等),均打破当地影片的票房纪录。
在对中国文化、中国功夫颇为陌生的罗马、贝鲁特、悉尼、布宜诺斯文利斯等外国大都市,这部影片也受到热烈的欢迎。
《唐山大兄》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得嘉禾这只雏鸟,骤然间羽翼丰满,成为翱翔国语片市场的大鹏。众多小制片公司为之呕舌惊羡,连邵氏公司这样的影业巨头也不敢小觑了。
在李小龙离美回港参加首映式前,李小龙曾对美国《武打明星》杂志说:“《唐山大兄》对我来说是一部至为重要的电影,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担任主角(除了童年时拍的电影)。我觉得,我可比在《青蜂侠》中演得更好,而且当我刚刚为派拉蒙公司拍了《盲探神犬》(首集截拳道)之后,我更有充分的信心。我不奢望《唐山大兄》打破什么纪录,但我确实希望它叫好又卖座。”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成功,李小龙又惊又喜,他对香港的传播媒介说:“打开始我就知道这部电影会成功,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成功。”
这是一惯狂妄自大的李小龙在巨大的成功面前,道出的难能可贵的心底话。他同时又认为这部影片并末全然表现出他对影片的理想。他说:我只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在国语片中代表一种新的趋向”。
“我的意思是说,观众喜欢不止是大打一场的电影。如果运气好的话,我希望能拍出一部适合于各个阶层的电影——就是那种外行看热闹,而内行看功力的电影。到现在为止,大多数的国语片都非常肤浅,只有一面。”
“在《唐山大兄》里,我就试过我的那种想法。我演的角色是个非常单纯而爽直的家伙。比方说,你告诉他什么,他都会相信。但最后当他终于发现他被别人利用之后,就火气大发。这不是一个坏角色,但我不要总是演这种人。我宁愿扮演较具深度的角色。”
对于在香港去留彷徨的李小龙心念已决。
于是,就有了他回港后的第二部电影杰作《精武门》。
功夫影帝李小龙……第十五章精武门前小龙腾空名飞扬
第十五章精武门前小龙腾空名飞扬
《精武门》公映盛况空前,大破《唐山大兄》保持的纪录。《精武门》在新加坡上映造成交通阻塞。带有强烈反日情绪的《精武门》竟在日本大受欢迎。成了当之无愧的香港超级明星,走到那儿,影迷都如潮水把他围住。去餐馆就餐,等他签名的人排起了长队。买下精宅一幢,渴望过一种宁静的生活。气盛性傲,又把朋友多多得罪……
《精武门》一片是在香港拍摄的。
《精武门》的背景是1908年的上海。
李小龙在片中扮演《精武门》首领、大侠霍元甲的高足陈真。故事以霍元甲之死拉开序幕,陈真赶回去参加师父的丧礼。在丧礼上,一名日本武士道的代表,送来一块写有“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