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煜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唐书》,怵目惊心的描述比比皆是。例如,秦宗权在中州腹地指使部将秦彦、秦贤、秦诰、孙儒等四出攻战,闹得“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⑨这种无休止的不义之战,使神州大地蒙受了继“安史之乱”以后的又一场浩劫。不仅黄河两岸里邑荒废,悉为榛莽;就是富甲天下的扬州,经过秦彦、毕师铎、孙儒、杨行密的交相争战,也是“庐舍焚荡,民户丧亡”,“雄富扫地”⑩。因此,尽快脱离兵连祸结的战乱漩涡,与民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复苏凋敝的社会经济,便刻不容缓地摆到每一个有图王问鼎之志的藩镇面前。草莽出身的杨行密亦莫能外。

  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自身难保的唐昭宗李晔,苦于杨行密兵强马壮,无力驾驭,便以官爵笼络,加封他为吴王,官拜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但在名义上还不承认其辖地是独立王国。后来,杨行密建立的政权称“吴”,便来源于此。为区别于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史称“杨吴”。破产农民子弟杨行密,自幼熟知底层民众疾苦,特别是战乱岁月的悲惨熬煎,所以他在称王之后,就把招抚流亡,轻徭薄赋,奖励耕织等措施,作为立国富国之本。由于当时民心思定,民心思治,杨行密没用几年,便将江淮地区治理出一派农桑复苏、公私富庶的兴旺景象。不幸的是,杨行密壮志未酬,于唐天二年(公元905年)病故。

  杨行密死后,其长子杨渥嗣位。杨渥骄奢淫逸,不恤政事。他在居丧期间,竟然昼夜酗酒作乐,点燃十围粗的巨烛与宠臣击球狂欢,一烛费钱数万。有时任性单骑出游,竟日忘归,连侍从都不知所向,只好跟踪候命,奔走道路。杨行密倚重的部将,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坦诚规劝,他竟蛮不讲理,勃然大怒:“尔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为了尽兴骑射,他更不计后果,轻率地将捍卫衙城的亲军撤到城外,并把营地改成靶场。由于杨渥昏庸无能,遂使得军政大权旁落,集中到张颢、徐温手中。至唐天五年,杨氏否认朱全忠称帝,拒用后晋年号(公元908年),张颢借机杀掉杨渥,对外佯称吴王暴死,妄图瞒天过海,但又怕事情败露,杨氏旧将群起而攻,便密谋向朱全忠投献吴王辖属的版图户籍以求后梁庇护,结果事泄,授人以柄,被徐温以弑君之罪所诛。

  张颢被杀,徐温一手遮天。徐温,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人,年轻时以贩盐为业。杨行密庐州起兵,徐温投身其魔下,与刘威、陶雅等号称“三十六英雄”。徐温虽无卓著战功,却足智多谋,深得杨行密青睐,留在府中参谋军机谋划。杨行密和杨渥死后,徐温表面上他极力维护任其摆布的政治傀儡、杨行密次子杨渭(亦即杨隆演)紒紝矠,实际上自己总掌百揆,独揽大权,并用心腹严可求、骆知祥治军理财,行政安民。为了早日实现篡位窃国的梦想,徐温在先后制服了杨行密的宿将刘威、陶雅、李遇之后,外镇战略要地金陵,遥控朝政,命其长子徐知训留守扬州“辅佐”杨渭,又命养子徐知诰驻兵润州策应。一旦时机成熟,父子三人里应外合,改朝换代。

  徐知训怙权恃势,我行我素,颐指气使,狂傲不羁。他不仅对群臣目空一切,骄横跋扈,而且连吴王也不放在眼里,处处寻衅,肆意狎侮。有一次,吴王赐宴文武百官,徐知训在席间提议君臣联袂表演“参军戏”助兴。他自演主角参军,幞头绿衣,英姿飒爽,而让杨渭扮演参军的仆从苍鹘,穿戴寒酸,卑躬折节,跟在趾高气扬的参军后面亦步亦趋,唯命是从。另一次泛舟浊河,他不满吴王先于他收桨停船登岸,竟极为蛮横地以弹丸击打杨渭,被吴王的贴身侍卫以盾牌挡住。还有一次,赏花禅智寺,他又使酒骂座,侮辱吴王,杨渭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忍气吞声,回宫暗自流泪。老臣李德诚的家伎,姿色颇佳,被徐知训看中,欲纳为妾。李德诚差人婉言谢绝。徐知训恼羞成怒对来人说:“吾杀德诚,并娶其妻,亦易尔。”

  徐知训的倒行逆施,自然激起杨行密旧部众将的怨怒,最后为行营副都统朱瑾所计杀。朱瑾是江南闻名遐迩的战将,因其英勇善战,功勋显赫,被心胸狭窄的徐知训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心积虑要加以剔除。朱瑾家蓄养的宠伎良马,也使徐知训馋涎欲滴。于是,徐知训便绞尽脑汁暗算政敌朱瑾。最后他决定袭用历史上阴谋家们惯用的”清君侧”手法,盗用吴王杨渭的名义,宣布外放朱瑾出任静淮军(镇泗州,今江苏泗洪)节度使。而虎视眈眈伺机惩治徐知训的朱瑾,岂肯俯首就范?为了先发制人,他佯称赴任之前举行家宴,与徐知训把盏话别,并赠以歌伎骏马。徐知训不知其间有诈,届时兴致勃勃地前往朱府赴宴。开宴之前,朱瑾在侧室埋伏下打手,并预先约定击掌为号,又将两匹雄性烈马同槽拴在廊下,任其踢咬嘶鸣,混淆外人视听。席间,朱瑾令府内色艺双全的宠伎轮番敬酒。等酒过三巡,徐知训醉意朦胧之时,朱瑾又令夫人陶氏出堂拜谒,趁徐知训拱手答拜不备之机,朱瑾抽出笏板猛击徐知训的后脑,并击掌三声。打手闻声赶到,手起刀落,轻而易举结束了徐知训的性命。

  随后,朱瑾用手提着徐知训那颗血淋淋的头颅出府,吓得徐知训的随从作鸟兽散。朱瑾翻身上马直奔王宫面奏杨渭:“臣朱瑾今日已为大王除害,从即日起大王得以亲政矣。”胆小怕事的杨渭见状大惊,吓得魂飞魄散,忙用衣袖掩面,不敢再看。因为朱瑾与其父同辈,又与其母同姓,所以杨渭平日称朱瑾为“舅”,此时仍按旧称哀求朱瑾:“舅自为之。甥不敢知。”朱瑾见他胆怯如鼠,不禁大失所望,便厉声地呵斥道:“汝果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孺子如此软弱无能,吾怎能与汝共成大事。”说着,便愤然将徐知训的首级朝着王宫内的圆柱掷去。这时徐知训的亲兵已像潮水般向王宫席卷而来,朱瑾在宫中不敢再多停留,便提剑向外冲杀。不料前面宫门紧闭,朱瑾只好返身奔向后园,试图翻墙脱身,结果坠地折足。他自知难于幸免,便在绝望中仰天长叹道:“吾为万人除害,以一身担祸,当死而无憾矣!”接着便将手中利剑猛朝颈部一横,倒地殒命。

  久受徐知训欺侮和压制的徐知诰,得到镇守扬州附近蒜山渡口的心腹马仁裕的急报,星夜引兵渡江入城控制局势,接替徐知训执掌吴政,解了长期郁积心头之恨。因为在徐知训的心目中,徐知诰是迟早要除掉的政敌。徐知训平日极度蔑轻徐知诰,称他为“乞子”。不屑与他以手足之情相待。有时乘徐知诰到扬州觐见吴王之机,邀请徐氏兄弟痛饮美酒,徐知诰恐其居心不良,回避不至,徐知训使直言不讳地说:“‘乞子’不欲酒,欲剑乎?”一次,徐知诰应邀到场饮酒,徐知训又事先设下埋伏,欲趁机使人杀之。幸亏良知未泯的徐知谏暗中以足碰撞徐知诰的足踝,徐知诰才借口如厕逃脱。而穷凶极恶的徐知训却不依不饶,又命杀手刁彦能前去追杀,刁彦能不忍加害徐知诰,中途而返。屡涉险境的徐知诰,终于等来了化险为夷的时机。

  吴仍称唐天十六年(公元919年),徐温为了改变自己权重位轻的处境,一再鼓动文武同僚拥戴杨渭称帝。杨渭身不由己,宣布正式立国,举行大赦,改元武义,建宗庙、社稷,置百官、宫殿,文物制度均用天子礼仪,只是不称帝号。同时,拜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军事,封东海郡王;授徐知诰为左仆射,参知政事。又立诸子弟为各郡郡公。庐江郡公杨颇有才干,不甘寄人篱下,对其兄所为愤愤不平,慨然叹息道:“父辈创业历尽千辛万苦,而今家国为何拱手让于他人?”

  翌年五月,杨渭病危,召徐温自金陵入朝商议立嗣大计。杨渭说:“当年蜀先主刘备临终时,曾向丞相诸葛亮托孤:‘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未等杨渭说完,徐温便言不由衷地回答:“吾王此言差矣!臣当初假如有意窃位,当在诛杀叛逆张颢时信手轻取,何须拖延至今?杨氏天下不容他人染指,即使无男,有女亦当拥立。朝内倘有图谋不轨者,定斩不赦!”紒紣矠于是,他便以杨渭的名义下诏,迎丹杨公杨溥来扬州监国。不久,杨渭病逝,杨溥正式嗣位,但傀儡地位未变,仍被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