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煜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一城生灵免遭涂炭,何罪之有?”随后伸手向李煜作了一个揖让的姿势,“请阁下快快入座。”

  在这决定未来命运的场合,李煜怎敢轻举妄动?他稍加思索,便极为得体地回答:“元帅在上,岂有李煜僭越之理。”

  曹彬见李煜驻足不动,也就没再谦让,便带领众将先后入座。

  这时,李煜才和南唐一班宗室近臣走到曹彬的对面坐下。但是,仍然不敢正视对方,只能悄然环顾左右。面对眼前这种剑拔驽张的受降阵式,李煜的心情骤然又紧张了几分。

  双方代表坐定之后,曹彬想尽力缓和气氛,暂时不谈正题,先同李煜海阔天空地寒喧家常。可是李煜误以为曹彬在引而不发,情绪始终紧张,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心里忐忑不安。直到临近尾声,他还用颤抖的声调探问曹彬:“在下今后如何行止,尚望元帅不吝赐教。”

  曹彬道:“圣上对此早有安排,已饬有司在汴河岸边风景佳丽处特建宅第,专供阁下安居宴游。”说到这里,他稍加停顿,随后又加重语气说:“不过,归顺天朝以后,俸禄有限。阁下生来又惯于锦衣玉食,挥金如土,回宫置办行装,一定要多留金银珠玉,以备后用。否则,宫内府库一经随军文官清点注册,阁下可就难动分文了!”②

  有了曹彬此番关照,李煜惊悸顿消,内心如释重负,连连回答:“元帅见教极是!在下不胜感激。”

  曹彬受降归营,发现诸将面面相觑,神色不安,便问个中因由。心直口快的两位裨将梁迥、田钦祚抢先回答:“元帅胸襟大度,特准江南君臣回宫办装,可曾虑及后患?”进而又直言相告:“倘若李煜罪己自尽,元帅将何以回朝复命?”

  曹彬听罢,摇头含笑回驳:“尔等不见李煜优柔怯懦,假如他敢于铤而走险或视死如归,又何必率众肉袒出降?”③随后命李汉琼率亲军五百前去戍守南唐各个宫门,以保宫苑安全和清点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并传令下属诸营官兵,严禁入宫骚扰,违者定斩不赦。

  事态的结局果真被曹彬言中。当初,李煜“倔强不朝”之时,确曾将生死置之度外,坚定地向臣下表白:“他日宋师见讨,朕定躬擐戎服,亲督将士,背城一战,死保社稷。如其不能如愿,则聚宝自焚,终不作他国之鬼!”可是在曹彬逼降的通牒面前,特别是参与攻城的吴越军火烧升元寺,致使数百避难该寺的士大夫和富商妇孺丧生的消息传入宫中以后,李煜不忍全城玉石俱焚,事到临头又犹豫起来。④

  然而,他那番洋溢着男儿阳刚血性的话语传出以后,却强烈地感染了净德尼院的八十多位女尼。净德尼院是后妃公主进香拜佛的皇家禅院,紧靠皇城,殿宇齐备,佛像贴金,神圣而森严,晨钟暮鼓,令凡人望而生畏。寺院女尼都是青春已逝的宫娥,她们惧于晚景凄凉,生活无靠,相继托身尼院诵经修行。这些年少入宫与世隔绝的软弱女子,对皇家赏赐的优闲生活尽管并不心满意足,却可以免受冻馁之忧,安心颐养天年。当她们得知国难临头,李煜要率先自焚时,也在佛前慷慨盟誓,为求全节,免遭兵祸凌辱,定在火中“涅”。可是她们万没想到,城破之日,李煜却肉袒出降了。这些忠于自己诺言的女尼,见到黄保仪焚烧图籍经卷书画的浓烟烈火,误以为是李煜在蹈火赴死,于是便个个坦然自若,趺坐斋堂,闭目诵经,然后纵火点燃殿宇四周的积薪,净德尼院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⑤

  两天过后,李煜按照曹彬的叮嘱准时如约,率领王公后妃、百官僚属到江边码头集结,奉命登舟北上。这日,天低云暗,雨雪霏霏。李煜伫立船舱,久久凝望南岸。背井离乡的幽怨,使李煜及其随行者本来就茫然若失的心境愈加空虚凄凉。从而在启碇开船之后,出现了本书《引言》部分所描绘的场景。

  此刻,站在另一艘船舱里的老臣徐铉,怀着对金陵的无限眷恋,以及对前景渺茫的忧虑,吟了一首沉郁感伤的《过江》诗:

  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

  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

  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

  此心非桔柚,不为两乡移。⑥

  曹彬指挥的船队,先是沿着大江顺流东下,至扬州入古运河北上,到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再入淮水西南行,并经洪泽湖至泗州临淮(今江苏盱眙)入汴水,再经虹县(今安徽泗县)、宿州(今安徽宿县)、宋州(今河南商丘)、雍丘(今河南杞县)等重要埠头,最后驶抵汴梁。时值隆冬,汴水浅涸冰冻,舟行不便。赵匡胤诏令沿途州县衙署,设法保障船队畅行无阻。各地官吏奉旨督办,冒着风雪酷寒,亲自坐镇号令民工,或修闸蓄水,提高水位;或破冰击冻,疏通河道。⑦

  北宋南征凯旋的船队晓行夜泊,扬帆鼓棹,在城乡居民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农历正月初二抵达汴口。赵匡胤的四弟、秦王赵廷美奉命到此劳军,并就便会见李煜。二人以文会友,评诗论词,谈得颇为投机。

  汴口是汴水与淮河汇流之处,也是汴梁通往江南漕运要道上的一处繁华埠头。这里舟船如织,商旅云集。

  遐迩闻名的普光寺就在附近。这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佛寺,依山傍水,殿堂配置齐全。所谓殿堂,是寺院重要屋宇的总称。大体而言,殿是供奉佛像以备僧侣香客瞻仰礼拜祈祷的场所,堂则是僧众说法修行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普光寺除了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其他配殿以及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禅堂等也一应俱全。由于是新春佳节,寺院香火极盛,前来许愿抽签、礼佛布施的善男信女不绝于途。他们对佛祖的虔诚,引起了远在船上观望的李煜的心灵共鸣。

  乐施好善的李煜通过北宋特使郭守文向曹彬提出请求,要偕小周后上岸礼佛。同行的一班南唐降臣,认为李煜此举不合时宜,相继出面劝阻。李煜对此大动肝火,怒斥左右:“吾自幼即为汝辈挟制,处处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事事谨小慎微,不敢有一言出格。结果如何?落了个家国俱亡的下场。眼下拜佛一事,难道还要尔等作主不成?”最后,李煜冲破众人阻拦,得到了曹彬的认可。

  曹彬遂命郭守文进寺与住持长老商量,待夕阳西下时静寺回避,悉心接待前去礼佛的李煜,并安排可靠的军校届时护卫。李煜也通过郭守文,要随行的殷崇义、陈致雍备好礼佛布施的财物。

  在曹彬的关照下,李煜如愿以偿,在红日偏西时,率小周后等一行数人上岸入寺,跪在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前祈福禳灾,乞望佛祖保护他们不受杀戮和凌辱。临行,向普光寺住持长老捐赠了价值千两白银的财物。⑧

  到汴梁后,李煜一行被分别安置在警戒森严的驿馆里,等候北宋君臣“受降献俘”的摆布。

  汴梁由外城、里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外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二步,开有十二座城门,城墙为土筑,城高四丈,城基宽五丈九尺,四周有护城濠,称“护龙河”。里城开有十座城门,城外也有护城河。外城和里城为居民区和商业区,中央官署分散在里城当中,宫城又称皇城或大内,开有六座城门,即南三门:中为宣德门,东为左掖门,西为右掖门;东一门为东华门;西一门为西华门;北一门为拱宸门。宫城四角建有角楼。宫城南部为外朝,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场所;北部为内朝,又称禁中,乃皇帝与后妃起居之处。宫城高墙之内,阁台林立,殿宇对峙。主要有大庆殿、文德殿、紫宸殿、垂拱殿、集英殿、保和殿、皇仪殿、迩英阁、龙图阁、福宁殿等。四条人工河(五丈河、金水河、蔡河、汴河)穿三城而过,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共有大小桥梁三十余座,其中以虹桥和州桥最为著名。三城之间,还有四条皇帝出入所经的干道,统称“御路”。

  正月初四,赵匡胤冕旒衮服,在近臣、禁军和仪仗护卫下,御驾宫城正门的城楼明德楼,举行威严的受降大典,接受曹彬统率的凯旋之师献俘。

  李煜等南唐君臣后妃,一律白衣纱帽,在全副武装、得胜归来的精锐师旅押解下,先是乘车沿着宽阔的御路,自南向北,经外城的南熏门,抵达里城的朱雀门,然后徒步朝着宫城的明德门缓缓行进。弃车舍轿,步行朝觐,对李煜来说,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