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慧初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败阙。到这里说什么阎王老子,千圣尚不奈你何。〃
赵州谂曰:〃汝但究理,坐看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大慧杲曰:〃当人当以生死二字,贴在头上。茶里饭里,静处闹处,念念孜孜,心知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亦不得。到这个境界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切莫放过,正好把一个话头直截看下,看时不用搏量,不得注解,不用分晓,不得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会,不得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得向师家说处领略,又不得掉在无事由里,行时卧时,但切切提撕,提撕得熟,口议心思都不能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莫滋味时,千万莫要退志,正是好消息到也。
又把一个话头,喜怒静闹处亦须提撕,第一不得用意待悟。若用意待悟,则谓我至今迷,执迷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悟。但举话头时,略抖擞精神,看是个什么道理而已。
又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无?〃州云:〃无。〃此一无字,便是破生死疑情的刀子也。这刀子把柄只在当人手中,教别人下手不得,须是自家下手方亲。若舍得性命,方肯下手,反之亦须在疑不破处,捱将下去。倘蓦然自肯舍命,一下便休,那时方信静时便是闹时的,闹时便是静时的,不着问人,自然不受邪师胡说乱道也。
又日用二六时中,不得执生死佛道是有,不得拨生死佛道是无,但只看个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如是参法,舍是无法。行人但行是法,无事不办,即名胜行、上行、梵行、可忽乎?
4、话头之歧路
古德参话头得入者,指不胜屈,而策意行心略不外右之理趣。果能把此一心不异,蓦直而前,何坚不摧,发悟可立而待也。然则话头法门百益而无一害乎?曰:〃否!〃钱伊庵云:〃话头之弊,岐途有二。〃伊庵造诣固不足称,然检点斯处,亦有可取,宁曰以人而废言乎?今说之以餍行者。
钱伊庵曰:〃参话头之弊,厥有二岐。一说道理,二认光影。如参无梦无想公案,忽然自心谓云:不过令断妄想,亦别无奇特。又谓既无梦想,何有主公?更以所参在无梦想处,而实悟不在此之类,各各游思,种种妄想,落说道理边收也。参情紧急,忽觉本心,如日当空,或如孤灯独照,或密入无间,或大弥虚空,或金光闪烁,或暗然空寂,或大地平沉,或见佛菩萨像,以及一切殊胜非殊胜,种种皆光影边收。非悟门,非本心也。〃
上之种种,无一而非透路,无一而非要门,总在当人明得透,信得及,把得住。一闻便信,一信便行,一行便深,一深便直趋,而入阃达奥,方堪称为宗门种草。若徘徊岐路,相羊两头,痴云甚矣!
5、话头之检择
检择话 ,以何为尚?大慧杲多主单提〃无〃字,天奇瑞专以〃谁〃字示人,伊庵则以〃无梦无想主人公毕竟在什么处安身立命〃,为学人必参,此乃能于八识上大亚一刀云云。余意不然,火器铁器,均能杀贼,任一话头皆可结秀。苟能激得学人疑情起者,便是杀贼利器,固不必拘有义路,无义路,或半有半无义路等。所谓欲尚无所尚,欲为无所为矣。比来丛林,总以念佛是谁交令学人一味死参者,亦可笑也。
6、话头之罢参
问者曰:〃参究话头以何时已?〃
先生曰:〃是话头也,在未司前为方便般若,既悟后为实相般若。未悟前参一话头便是一话头,有参时有不参时,有打成一片时,有走着而片段不成一片时,迄彻后一话头该一切话头,一切话头为一话头,大地、山河、风云、雷雨、四时八节,人我是非,一切三昧,一切修多罗,十方圣哲,四类含生,语的、默 的、静的、动的,何一而非话头?学人到此,参也是他,不参也是他,觅一星儿参与不参皆是戏论,皆是诤语,皆不可得、何时而已?落在何处?当人自检。思之思之。
曰戒、曰定、曰慧?支开为三,理原不二。任何一学,皆可了彻本来,发明大事。未了彻前三学竞秀,理有殊;既了彻已,一物也无,事非殊致。以戒言,能持即定,知持即慧;以定言,知定即慧,能定即戒;以慧言,能慧即戒,常慧即定。明其德曰智仁勇,即其体曰法报化,绳其用曰戒定慧。随处立名,立名即真。既有真也,妄即虚形,非离真而有妄,实藉妄以诠真。真妄虚名,三学焉寄?非达天德者,其孰能游?志公曰:〃无智人前莫说,打汝色身星散。〃大慧杲曰:〃无智人前莫说,打你头破额裂。〃今昔永叹,贤哲徒怀。
………摘自《维摩精舍丛书.黄叶闲谈》
第二章 修定与参禅
………定慧初修
盐亭老人门人乐清南怀瑾 著
佛说戒定慧,为三无漏学。即定言定,实为戒慧二法之中心,且亦为全部佛法修证实验之基础;盖由定而使戒体庄严,慧发通明,八万四千方便法门,皆乘定力而入菩提果海,各宗修法,皆定所摄。唯定并非专指跏趺坐(俗称打坐)而言,坐与行住卧等,各为四威仪之一,且坐有多种姿势,修定门中,约为七十二种;诸佛所说,以跏趺坐为最殊胜。跏趺坐中,既得定已,而后于行住卧中锻炼如一,乃至应事接物,定力不失,方为坚固。以此证取菩提,如攀枝取果,无不得心应手;然知见不正不彻,修法易歧,摄其理趣法要,略陈端绪,广探其奥,须遍习诸经论,尤于禅观等经,如天台止观、密宗法要等学,详为会通。
兹略述坐法——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
一、双足跏趺(俗名双盘),不能者或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脚放右腿上)。
二、两手结三昧印(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两大拇指相拄)。
三、背脊直立如串铜钱(身体不健康者,初任其自然,定久自直)。
四、肩平(不可斜塌拖压)。
五、头正颚收(后脑略向后收,下颚收压左右两大动脉)。
六、舌抵上颚(使舌轻接于上龈唾腺中心点)。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七、两目半敛(即半开半闭状,或开而易定则开,但不可全开,稍带敛意,或闭而易定则闭,但不可昏睡)。
附注事项:
1.坐时裤带等束身之物,一并放松,使身体松弛,完全休息。
2.气候凉冷时,必使两膝及后颈包裹暖和,否则,风寒侵入,非药可治,须特别注意。
3.初习定者,空气光线应须调节,不可使光线太强或太暗;因光强易散乱,光暗易昏沉。座前三尺, 空气务使对流。
4.过饱不可即坐,昏睡过甚不可强坐,待睡足再坐,方易于静定。
5.无论初习或久习,臀部必须稍垫高二三寸。初习者,两腿生硬,可垫高至四五寸,渐熟渐低(臀部不垫,身体重心必至后仰,气脉壅塞,劳而无功)
6。下座时,两手搓揉面部及两脚,使其气血活动,然后离座,且当作适度运动。
7。坐时面带微笑。使面部神经松弛,慈容可掬,不可枯槁,免使面容趋于峻冷矣。
8。初习坐时,时间少坐,以适为度,次数多坐,以勤为用,如初练时。强之久坐,必生烦厌。
初习禅坐时,务须极力注意姿势,如渐久成习,无法改正,影响生理心理,反易成病。此七支坐法,所以必须如此规定,其中皆涵有深义,极合于生理心理之自然法则,不宜或违。
人之生命,首赖精神之充溢,故精神须加培养;培养之法,但使心空身宁,使生理机能,生生不已;生之不绝,耗之日少,自然充沛胜常。精神随色身气血之衰旺而见盈亏,气血以思虑劳疲而渐消失;故安身可以立命,绝虑弃欲,可以养神。古医者谓生机籍于气化,气运流动,循脉以行;脉非血管,谓身体内部气机运行必循此一规则之脉路;惟此事微妙,非粗浅所可知。内经言奇经八脉,当从古代道家脱胎;道家以任督冲三脉为养生修仙之要,西藏密宗亦以三脉四轮为即身成佛法要。密典如甚深内义根本颂,论气脉之学,较之《内经》《黄庭》诸书,各有其独到之处。唯藏密与道家,虽皆修三脉,而道家主前后,藏、密主左右,此为修法之大不同者。但均重中脉(冲脉)为枢纽,两家之见皆同。坐禅姿势,采取毗卢遮那佛七之坐法,虽不明言专注气脉,而其功效,已蕴涵其中。两足跏趺,使气不浮,易沉丹田,气息安宁,心易静止,气不乱行,渐循诸脉流动,反归中脉,迨其脉解心开,妄念不生,心身两忘,斯入于大寂之境。如其心脉不宁,而云能得定,绝无是事。例如常人身体,健康正常,心感愉快,脑力思虑亦少;如有病态,则属相反。又如得定至初见心空者,必感身体轻安愉快,神清气爽,无可言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