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荣与梦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显示:4月下半月我们将时来 运转。今天是4月13日星期五了。转折点已经到来了!”希特勒也颇信以为真。但是,东京广 播电台的广播却出人意料,它引述首相铃木贯太郎海军上将的话说:“我得承认,罗斯福确 是领导有方,美军今天优势地位莫不有赖于罗斯福之领导。因此,他的去世对美国人民是个 巨大损失,这点很可理解,我也深表同情。”然后播音员接下去说:“为了对这位伟大人物 的去世表示敬意,我们现在特别选播几分钟的音乐。”  至于默默无闻的人,则以其特有的方式,寄托哀思。圣地亚哥市有一位名叫佩特罗斯?普鲁 托帕帕达基斯,向法庭申请改名为佩特罗斯?罗斯福?普鲁托帕帕达基斯。纽约消防局 向所 属消防站发出“四五长鸣”,这是消防队对因公殉职的队员志哀的信号。芝加哥一个男孩在 后园里摘了一束花送去,附了一张纸条说,他不能参加葬礼,深以为憾。格罗顿中学学生, 在进晚餐前获悉本校1900届毕业生总统逝世的消息,没有进食就在校长率领下,列队进入校 内教堂哀祷。在海德公园村的圣詹姆士主教派教会教堂,为了悼念他们这位年长的教区委员 ,敲钟志哀。《纽约邮报》表示哀思的方式,简单隆重,若总统有灵,也会深为感动。该报 只是在每日伤亡栏栏首,发布一则消息:  华盛顿4月16日电:最近一批部队死伤名单及其近亲的姓名:  陆军—海军阵亡  富兰克林?德?罗斯福,总司令。妻:安娜?埃莉诺?罗斯福,地址:白宫。  美国军队的《扬基》周刊的编辑写道:“我们曾说过罗斯福的俏皮话,我们拿罗斯福寻过开 心……但他毕竟是罗斯福,是领导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人……他不但是武装部队的总司 令,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总司令!”佐治亚州一位老年黑人说:“就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 ,他给我们开出一条道路。”很多与罗斯福从未谋面的人都纷纷对作家约翰?根室说:“我 从没有见过他,但感到好像丧失了一位挚友。”至于根室本人,他最初也难以理解这样一件 举世同哀的事。“他与世长辞,似乎难以相信。他相信人的本性善良,他致力于改善各地贫 贱之人的处境,他理想高尚,又有雄才大略,信任人民,而又有无比的能力去鼓动人民群众 ,使人尽其才——现在这一切都已成往事,实在令人一时难以接受。”众议员林登?约翰逊 在国会山谈及罗斯福,真是如泣如诉:“他呀,对我一直就像父亲一样。在我所认识的人中 ,不管是在哪里,他是惟一无所畏惧的人。上帝呀,上帝——他是怎样把我们所有的人的担 子全担起来的呀!”  当然,也有很多美国人并不认为他是个战时英雄,也没有感到有如失去挚友,肯定更没有感 到他亲如生父。这些人的情绪,往往是悲喜交集的。有一位曾经拼命反对他的人悲伤地说: “现在我们得自己做主了!”但是,有些人对今后可以自己做主,倒很高兴。当有关总统的 第一则急电传出来的时候,有个著名华尔街律师的妻子,在公园大道一家旅馆的电梯里听到 这个消息,神经质地把一只手套捏来捏去,急不可待地想从收音机里听听消息。突然,后面 有一个男人大声说:“咳,他总算是死了!可不是也到了该死的时候了!”这位妇女转过身来 ,用手套打了那个人一个嘴巴。  有些人感到罗斯福将永远是他们的总统。塞缪尔?格拉夫顿的悼辞,也许最能反映他们的感 情。他说,“人们想到他,就觉得他好像是一个笑容可掬的司机,烟嘴翘在嘴里,每次急转 弯时都听到后面惊吵之声。他们老是对他说他这样装车不行。但他知道他装载的方式,在下 一个转弯时不会出问题。他知道后面人什么时候是真的惊叫,什么时候只是故意吵嚷。但他 对搭客们是有感情的。他不在人间了,汽车也停了下来,离开天堂之门还很远。现在乘客彼 此争辩,相持不下:究竟下一个弯该怎么转法呢!”  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那时正在康涅狄格大道4701号二楼五间一套的房间里,换衣服准备赴 宴。电话铃响。她听到父亲的声音,据她后来回忆:“又紧张又特别。”但她想着当晚令人 兴奋的晚会,却高兴地说,“嗨,爸爸您好!”  
11。曾是丁香满庭时(9)
“叫你妈妈来听电话!”  “您回家吃晚饭么?”  “叫你妈妈来听电话!”  “我只不过说句客气话嘛!”  “玛格丽特,请你叫妈妈来听电话,好不好 ?”  她很委屈,眼睛湿润,回到化妆台前。几秒钟以后,她抬起头来,见妈妈站在门口望着她— —或者说,从玛格丽特看来,好像妈妈视而不见,只是朝她这个方向望过来。  “妈妈,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贝丝?杜鲁门回答得很慢:“罗斯福总统去世了!”  “死了?”  贝丝给一位朋友去电话,这时门铃响了。玛格丽特去开门。一位素未谋面的女人站在门外。  “杜鲁门小姐么?”  “是的,什么事呢?”  “我是美联社的,我想……”  玛格丽特这才发现她只是穿着衬裙来开门的,窘得要命,砰的一声把门关起来。那时,她意 识到今后再不能过清静的日子了!她从窗子下望,见下面聚集着一群人——新闻记者、摄影 记者、朋友、好奇围观的人等。这个大厦的经理还发现,原来这套就要空出来的公寓房间, 宽敞宜人、交通方便,每月120元租金,而且冻结不能再涨价,现在上门求租的已不乏人!  罗斯福夫人的专机在本宁堡跑道上空盘旋,准备着陆。与此同时,比尔?哈西特则在亚特兰 大市那间帕特森殡仪馆商购棺木。哈西特要一副黄铜衬里的结实红木棺材,但那里没有。黄 铜是军用物资。哈西特又提出棺木要六英尺四英寸长,因为罗斯福原来个子较大。但这看来 也不好找。殡仪馆老板本来有个较长的红木棺材,但已答应卖给新泽西州一家殡仪馆。于是 他们扯来扯去,争执不下。最后这位来自佛蒙特州的哈西特,由于精明机敏,又有总统的威 望作后盾,把这所殡仪馆里最好的棺木买了回来。上午10时45分,这副棺木随同两部灵车, 到达温泉。40分钟以后,埃莉诺?罗斯福、麦金太尔医生和史蒂夫?厄尔利也乘车赶到。  罗斯福夫人同格雷斯?塔利以及在场的表亲都进行了长谈。不知道是谁把露西?拉瑟弗福当 时也在温泉的事告诉了她,但是就是在这个最不适当的时刻,她才获知这事的。她显然不能 自已,全身颤抖,然后镇定下来走进寝室。五分钟后,她出来了,面色庄严肃穆,但没有泪 痕。这时该要计划殡葬事宜,拟定灵车的路线,确定丧礼仪式,选定牧师,确定要唱的圣诗 ,并按照国家仪节,确定谁该参加在白宫东厅举行的仪式,因为那里只有200个座位。这个 问题是无先例可援的。在职总统的逝世,上一次是沃伦?哈丁,而国务院才刚发现有关他殡 葬的档案已经遗失。这时只好一切仓促做出决定,而总统的未亡人则是其主要决策人。 有关罗斯福丧事安排的文件,有一份存于国务院档案中。18年后,即1963年11月下旬 ,在为肯尼迪总统进行丧礼安排时,杰奎琳?布维尔?肯尼迪就曾取出参照使用。  在总统专用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里,放上一座结实的佐治亚松木制成的灵台,上面铺着海军 陆战队深绿色的军毯。棺中总统的遗体,下半身覆盖着他那海军斗篷。罗斯福夫人点首同意 后,棺外覆盖上一面国旗。他们在星光如画的夜晚,在忍冬花花香阵阵之中忙碌了一个通宵 。到了13日星期五上午9时25分,送葬行列才出发。装在炮架车上的灵柩,由本宁堡乐队敲 着带减音装置的鼓为先导,从红泥道上慢步向火车站前进。在那逶迤的道路两旁,肃立着头 戴钢盔的伞兵部队。他们当中许多人脸色苍白,有些则满脸泪痕,有一个士兵在炮车经过身 前时,身子一晃,昏厥在地,滚进道边沟中。总统生前很欣赏的一位黑人手风琴手格雷厄姆 ?杰克逊,奏着《归途》乐曲。然后,士兵们把棺木抬上等候着的车厢,火车司机就利用车 轨倾斜的坡度,静悄悄地让火车滑行出站。这是罗斯福总统专用列车第400次的旅程,也是 最后的一次。专列最后两节的次序颠倒过来。罗斯福夫人坐在“费迪南德?麦哲伦”车厢里 ,现在是倒数第二节。而最后一节是总统以前用来办公的车厢,棺木安放在并不精致的柩架 上。军人在两旁肃立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