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逐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微一笑;杨罗转身走出庭院;消失在肆虐的风沙中!

第二章 只身入京

入夏不久,陕西北部,有王嘉胤、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等纠合流民,相继揭竿而起,聚众造反;

延安府一带,有紫金梁、闯塌天、射塌天、李老柴、扫地王、红军友、独行狼等农民军先后蜂起,攻占堡寨,颇具声势,这已经和一般意义上,吃大户,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单独事件大大不同了。

但是,此时西北三边居中协调总揽军务的陇右总督乔行简却奉诏离任,返京述职,西北的帝国军队群龙无首,又走回自行其事,各不相援的老路,统兵将官全无斗志,一心只图自保观望。

对于关中的雷氏族裔来说,在河西幕府的多番劝说下,已经开始陆续将粮食和金银细软房产田契等浮财转移到河西一带,一部分女眷也开始送往河西,以暂时避乱。

这只是出于以防万一的心态,没有人能预料未来的情势将如何发展。

事实上在进入初夏之前,西北地面因为钦差府上供金珠大劫案,致使陕西地方上的文武官吏有大半去职,皇帝又懒得让吏部委派官员补上这些官位空缺,反正钱粮征收有钦差府办事太监督办,在皇帝心目中这些个官员可有可无,因此吏部的奏请,皇帝未予批准,致使整个陕西省地面,上自巡抚、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下自知县,十缺七八,政事瘫痪;

军将官校因为大劫案被牵连撤免的也有一些,不过有提督三边四镇军务的陇右总督乔行简曲意周全,加之军官的任免不经吏部,而归于兵部(军兵佥发营操、军械甲仗马匹粮秣的配备等则归天下军马都督府管辖),因此军将官校是由兵部拟订上奏了补选委任的军将名单,内阁阁臣会同秉笔大太监张保会商审定之后,奏覆请旨。

皇帝虽然翼求长生,耽于炼丹,但在权力上一点也不糊涂,倒还保持清醒,对权力抓得很牢,虽然懒怠于上朝听政,但仍然不时过问朝廷政务,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或者通过司礼监传达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置身丹房,大臣们无法面奏,但奏章却要一件也不许少地送到丹房之中,至于皇帝是否批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吏部的奏请,皇帝虽然不曾允准,兵部的奏请却是批复照准,西北边防军将基本还算稳定;

但不久,皇帝召还乔行简,又谕令乔行简精选三边四镇的边军锐卒番上宿卫,乔行简先乘驿传回京,精选的边军精锐随后由各带兵官陆续统带到京。

陇右总督之职在乔行简离任之后,再次呈现空缺之状,无人接任,加之边军锐卒又调走近八万人番上宿卫,陕西地面三边四镇的边军精锐顿时去了大半,余者多是缺乏操练的老弱疲懒之兵,精壮能战的兵马,除两大行营合共不足五万的精骑之外,所剩无几。

整个陕西因此居然出现了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军政两方面的权力空白——

地方政务由于各级官员的大量空缺而瘫痪,尤其以关中地区为甚;

而边防军务则由于甘肃、宁夏、延绥、固原四军镇的精锐士卒,被不同程度的抽调到北直隶,加上原来被抽调去北直隶番上宿卫的边军士卒,由于粮饷拖欠,行粮不足等原因致行期拖延,仍然还在陆续返回途中,尚未归还到各军镇戍所的建制中,陕西地面的帝国军队,实际上的作战能力下降到了最低谷。

此消而彼长,帝国官府管制力量空前衰落之时,陕西北部的流民乱事却在不经意间一点点壮大,蓬勃发展起来,许多地方豪强都自行拉起了自己的民团乡勇以图自保,乱世之象重新萌发!

而此时,黄绫加身的雷瑾已经快要抵达京师。

帝国京师,乃天下中枢,北倚山险,南控江淮,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既得地利之便,加之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又有京军、边军重兵戍守,可谓固若金汤!

蒙古鞑靼多次侵略,吉囊汗的鄂尔多斯万户(汉译或译称阿尔秃斯)、俺答汗的土默特万户,小王子的土蛮部(即蒙古左翼察哈尔万户)、辽东的女直诸部虽然屡有入掠,叩关来袭,但帝国京师凭借坚固无比的城防,令得塞外游骑虽有数十万众,数百年来也只能望城兴叹,而无可奈何,每每饱掠京畿远郊一番,就撤兵北走。

锦衣府督主陈准挥动手中的精致马鞭,轻抽了一下跨下坐骑,他这马鞭是用细皮条巧妙编成,雕花的象牙柄非常精美,还带着白马鬃做的缨子,价值不菲。

瞥了并鞯而行的雷瑾一眼,陈准呵呵笑着,举鞭遥指巍峨耸立的城池,向雷瑾卖弄着他的学识。

象陈准这样的太监,其实即使他学识再精深,武技再强,权柄再大,也仍然会被上层社会的士人看不起,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鄙视。

类似陈准这样掌握着大权的办事太监,皇帝自然当他们是奴才,而皇帝以下,即便位至公侯的勋爵,位列三公的高官,多半都是出于害怕和畏惧,当面恭谨地称他们为‘公公’或者‘督主爷’之类;不怕死的则当面骂他们为阉竖、阉狗、阉奴、阉宦,没有一句是好听的。不管其他人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痛恨,何尝有人会把他们当作一个普通正常人对待?

只有雷瑾似乎全然不当回事,这一路上,居然称陈准为仁兄或者兄台,‘受宠若惊’的陈准不免更加看重和雷瑾的关系。

雷瑾可是货真价实的功封子爵爷,又是出身雷门世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尊称他一声‘兄台’,简直快让他找不到北了,陈准因而也就越发对雷瑾亲善!

其实即便是太监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求而不得时,变态也就可以想象了!一旦掌握了权柄,其畸形的残虐报复心态,对他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被迫害的奴隶一旦有机会作了主人,有时比原来的主人还要残忍刻毒百倍千倍。

“贤弟,前面便是京师了,你看是不是很有龙蟠虎踞的气势?

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幽燕形胜,实甲天下,巨势强形,可称天府!京师据此上游之势,以临驭六合,实有提衣挈裘之势!”

雷瑾安坐雕鞍,远眺京城,颔首点头道:“陈兄之言,甚是精当!几句话就道尽了京师形胜。”

雷瑾还是第一次到这帝国中枢,以前因为种种原因,屡次错过了到帝京的机会,连当年敕封男爵,都未曾入京,而是在南京接受的朝廷封爵!

当然,雷瑾对帝国京师也说不上陌生,书籍的记载,他人的描述,都让他对京师有一定的认识。

这帝国京师所在之地,在上古颛顼时代称为幽陵,唐尧时称幽都,虞舜时称幽州。

周初武王伐纣以后,分封黄帝的后裔(或者是尧帝的后裔)于蓟,又封召公于燕,所以此地也称燕郡或蓟州。

战国时周诸侯燕国以蓟为其都城,到秦始皇帝统一华夏中国,划分天下三十六郡,这儿便是渔阳、上谷了。

三国时候则称涿州。唐则属范阳郡,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唐,曾经在此称燕帝,以蓟为燕京。

而与故宋帝国对峙的辽国则称此地为南京,以后还曾改南京为析津府,继辽而起的金国则称此地为中都。

到蒙元帝国,起初称为燕京,后改称中都,扩建新城后叫做大都。

如此形势雄壮的京师,大好的江山,不知最终会落入谁家之手?

转着这样悖逆的念头,雷瑾杂在趾高气扬的皇家密探们中间,进入了天子脚下的京师九城。

皇城西苑。

太液池畔。

皇帝炼丹求长生的丹房就在此处,其实就是将武宗时的豹房新宅加以改建而成,原本是皇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乃是数百年前蒙元帝国遗风,另有虎房、象房、鹰房、羊房、鹿房、天鹅房等处,还有太素殿、船坞、厢房等。

纵情声色的武宗耗银二十四万两构建的豹房新宅并非养豹之所,其中密室极多,勾连栉列,犹如迷宫,设置着无数的帏帐、暗门、暖阁、绣榻、莆团等,并且还建有校场、佛寺等。

豹房曾经是帝国武宗时期最为神秘,也最为朝野人士非议的所在。

朝野人士传说在豹房内部有很多华丽豪奢的房间,每间房里都有裸卧的美人。

房门外则有对武宗皇帝忠心耿耿的豹房武士,腰悬“随驾养豹军官勇士”关防牙牌,警惕的侍立护卫。

当武宗皇帝带着随从、近侍、胡僧,在美女、歌僮等人簇拥下,进入豹房时,豹房就成为了秘合狂欢的处所,酗酒纵饮,通霄达旦。

人们甚至私下传说,武宗皇帝有一次在豹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