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轨道上时,要用哈勃来命名。
哈勃太空望远镜几乎就是好事多磨的故事里的典范。早在1977年美国便通过了预算,并订于1981年正式升空。最初的延误出现在可视为望远镜生命的主镜片上,为了达到太空总署的严格的技术指标,这块直径达2。4米的巨型镜片完全靠人工研磨,一下就花去了五年时间。后来,又是电脑程序缺陷再次延误了升空时间。等到这一切问题解决后,又出现了1986年挑战者号爆炸事件。这次,不止是哈勃望远镜,美国所有的太空计划全线推迟。直至1990年4月10日,哈勃终于站在了发射台上,却又在发射前五分钟出现油压系统故障,在最后一分钟发射被迫取消,让两千多名屏息静待的天文学家的希望再次落空。
1990年4月24日,在耗费了九年时间和七亿美元之后,哈勃望远镜终于升人太空。从这一天起,天文望远镜就可以克服地球大气带来的障碍,来捕获来自更大空间与更远时间的光线了。
哈勃望远镜在升空一个多月后正式运行。这时,天文学家们却发现,因为焦距调整问题,哈勃传回地面的信号模糊不清,它的画面解析能力仅达到原设计水平的二十分之一。问题就出在主镜片上,它的边缘比预计的平坦了0。002厘米,从而造成了难以克服的球面像差。要知道,人们将哈勃送进太空,就是为了观测遥远的天体,探索宇宙初期、也就是时间开始时的状况,如此一来,这些计划便无从实现了。
于是,科学家们决定进行太空维修,为其加装一个名叫COSTAR的修正装置,并添加隐形镜片,以恢复主镜片的功能。1993年12月2日,七名宇航员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执行维修哈勃的任务。他们用机械手臂将望远镜收回到货物舱中,直到12月10日,经过维修的哈勃脱离了太空船,回到了它自己的轨道上。按维修小组的话说:他们“终于完成了病人的眼部手术”。为了检验维修效果,地面控制人员将其对准了位于室女座星系团的M100涡漩星系。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发现,即使是数千万光年之遥的星系,也像是三十光年距离的物像一样清晰。对于这样一个成果来说,任何失败与曲折都是可以承受的了。
但人们又在期待依靠哈勃作出更多的发现,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维修哈勃的行动。1997年2月11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太空人在此次飞行中共进行了四次太空行走,为哈勃增加了红外线观测装置一台分光仪。哈勃提供的更多的深空信息,鼓励天文学家们计划在以后的年代再对它进行一两次武装,使其在正式退役前,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更加;青晰的宇宙图景,提供更多的讯息,让我们描绘宇宙初始与终结时的情态。
伽利略把望远镜对准月亮那一刻,数十倍地扩展了我们的视场。哈勃望远镜却将我们的视线在几乎穿透空间的同时,也穿透了时间。
仅仅从科幻创作的眼光来看,这一系列的发明引发了时空观念的改变,这其实也为科幻小说家们重新考虑时空以及这个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美国科幻作家特德·奇昂在其新作《巴比伦塔》里,就以古老的圣经故事为题材,对地狱与天堂的关系进行了一种纯空间意义上的想像。
而爱因斯坦们、霍金们在探索追问望远镜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时空何以如此时,都在设想超越这一切宏大无边之上的终极力量。对于这一切,阿西莫夫却只写了一篇精巧的短篇《眼睛不仅用来看东西》,描绘出一种梦境般的力量,一种律动不已的欲望。今天,我们相信,科幻小说还有着许多已矢口与未知的空间,因为,还有许多望远镜等待开启,茫茫太空中还有许多的光线、许多的信号,正要抵达,或者刚刚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