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货不是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 又来朝会

 厅中微微一静。
  我笑道:“你可以认为都是。”
  蔡琰轻轻咬着下唇。
  管宁一笑,一揖到地:“管宁见过各位夫人。”
  我笑了笑,又将几位新近加入的文士连同太史慈一一介绍给诸女,随即入席。
  有女眷在场,有些严肃而又反动的话题便不能深入讨论,便挑了些日常琐事和朝廷动态作为谈话主题,好在文武众多,总有人能接上话题,并不算冷清。
  开席没有多久,小玥儿便又醒来,往返于各个席位之间,总有叔叔伯伯忙不迭夹菜给她,宴席的氛围也愈发温馨。
  虽然都是自己人,但基本上没人喝醉——毕竟这几天还有正事,保持清醒是必须的。
  从第二天开始,我依次拜访了马日磾、士孙瑞、张温、荀爽、杨彪等在朝中够分量又对我也较为关照的老臣,大致听取了他们各自对朝廷形势的看法。
  当然,除了自家亲戚马二爷和曾经上级张温之外,其他人更像是履行程序。
  马日磾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不要过度忧虑。
  张温的主旨则是:朝廷会看到我的表现的。
  当然,我也专程去尚书处报到并递交了文书,尚书令何颙告诉我,四月初一的大朝会,我务必要准时参加,届时会讨论对我的任命,以及对此次平复辽东有功将士的奖励。
  我跟何颙几乎没有任何交往,因此也没有机会详细打探。
  -
  四月初一很快到来。
  如今对于上朝,我早已没有最初的兴奋与不安,也不再抱怨时间过早——但我还是有怨言。天色未亮我便早早起床,晨练之后进行梳洗,简单喝了碗热粥,披上了玄黑色朝服的我便告辞了家眷,朝皇宫走去。
  由于涉及到将士的封赏,程昱、杜畿、张机、徐晃、李典、拓拔野、秦阵、张辽、太史慈等文武主干也都获得了入宫的资格。
  加上庞淯,一行十人分为三列不疾不徐地在洛阳的主干道上朝西而行。
  沿途也看得到公卿百官出门同行,有相识的便挥手打个招呼。
  跟着人群进入了熟悉的苍龙门,守门司马却是陌生的人物——不过我没有时间去问候。
  崇德殿似乎稍加修葺过,看起来愈发庄严神圣——其实就是干净整洁了一些。
  同去年一样,我们只有在殿外听宣的资格,于是,我们十人便在清晨的凉风中低声议论了起来。
  “既然要对袁绍下手,那我的骑兵势必也要参加这场大战吧?”我低声向左右说道。
  程昱简单地应道:“未必。”
  “那不是太浪费了。”拓拔野叹道。
  秦阵则摩拳擦掌地说道:“袁绍那厮,在冀州时胆敢欺压我们,我们这次一定要让他看看谁的拳头才是最大!”
  “秦营长还请谨慎,这里毕竟是洛阳。”杜畿忍不住提醒他。
  秦阵立刻收起双拳,憨厚地朝他点头:“我知道了。”
  “马大人来得很早嘛!”有人在不远处叫我的名字。
  我转身向来人看去,却是南宫卫士令来敏,当即拱手道:“一别数月,来大人近来安好?”
  “马大人折煞下官了。”他忙还礼道,“大人此次平定辽东,又大败句丽,战报传来时,满朝文武无不振奋,陛下定然会大加封赏了!”
  我微笑着道:“陛下早已为我加封了食邑。超年未弱冠,要这许多封赏也无甚大用,都是尽心为朝廷做事,只要朝廷能赞扬几句,便心满意足啦。”
  来敏也笑道:“马大人忠心体国,不愧是马家子弟!哦,”他朝东面望去,“马太保、士孙太傅来了,下官先去迎接,失陪片刻!”
  我点了点头,他一手按在腰侧刀上,快步迎了上去。
  马日磾、士孙瑞、荀爽、张温、黄琬等重臣陆陆续续进入了大殿,有注意到我存在的,便轻轻向我点了点头。
  随着沉重的几声闷响,殿门被侍卫们关闭起来。
  而后礼乐渐起,宣告着朝会正式开始。
  我便和几位属下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扯。
  “主公,你觉得对你最好的任命是何官职?”程昱问道。
  我沉默了下来:“先生忽然这样问……我还真回答不出。”
  他换了个问法:“或者说……在哪一个州郡最适合发展?”
  我沉吟着低声道:“幽凉交趾,偏远人稀,益州道路不通,并州粮田不足,都不适合发展,荆扬水路纵横,也不适宜我大队骑军发挥实力。”我搓了搓双手,“冀州土地肥沃,幅员广阔,人户繁盛,本是极佳的根据之地,可惜已经被袁绍占领。豫兖二州户口众多,经济发达,都是四战之地,守之不易。至于青徐二州,纵横延伸过长,也是容易被各方围攻之地。”
  程昱的眼神略带异色:“主公为何只考虑防守?”
  我不由一怔。
  “四战之地,便说明向四面八方扩展起来相当方便,不是吗?”他在皇宫里谈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题,却依然显得轻松自如。
  “这倒不错。”我跟着他的思路点了点头,终于回答了他最早提出的问题,“只要不是去遥远又偏僻的郡国,我都可以接受。”
  程昱也点了点头。
  闲谈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很快,便听到太监们尖锐而刺耳的声音:“宣征北将军马超及有功部属入殿!”
  我顺势一抖衣袖,快步朝大殿走去。
  在殿门口脱掉了靴子,我踏上了猩红色的高档地毯,微微低着头走了进去。
  我毫不停滞,迈步走到大殿正中,才高举双臂,向刘协深深一礼,同时高声诵道:“臣马超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程昱几人与我保持了一丈的距离,也依足了规定行了大礼。
  “诸位平身。”端坐于龙座之上的刘协略带欣慰地说道,“马爱卿果然是一员福将,东征西讨无往不利。公孙度挟十余万大军侵占幽州郡县,连杀数员两千石,马爱卿持节北上,不仅数月之内平定祸乱,而且远击句丽,擒获其王室数百人,大震大汉威名呵!”
  “臣不敢独专功劳,”我朗声道,“平定祸乱,功在幽州刺史卢植,若非卢刺史率领州军为臣拖住了叛军主力,微臣也不可能奇袭击溃了公孙度;而击破句丽国都则更属天意,天意助我大汉,为臣震崩了国内城墙,让臣轻轻松松便进入了句丽的国都,此乃苍天庇护大汉,臣是借助陛下之威啊!”
  “苍天庇佑大汉!”不知是谁带头吼了一句,数十名官吏都齐声附和。
  刘协微微笑道:“卢植劳苦功高,自然也要重赏,但马爱卿也居功至伟,若是不予以赏赐,如何令众臣心服?”
  我又道:“臣在辽东时,已经接到朝廷的封赏,如今再赏,未免过滥。”
  

8 大都护

 太傅士孙瑞赞道:“马将军居功不骄,谦逊有礼,实乃为将为臣者之典范。”
  “末将年少,不敢当此赞赏。”我朝他拱手道。
  刘协笑着扫了殿中公卿一眼,问道:“诸位,马爱卿功劳卓著,真应当如何封赏?”
  我急忙又道:“陛下!末将已经增获食邑一千七百户,若在封赏,末将实不敢受!”
  刘协颇有欣慰地点了点头:“那便不再增加食邑了。”
  我暗自吁了口气:老子的五千户食邑已经让某些公卿十分不满了,若再加上一两千户,他们恐怕血压又要向上猛涨了吧。
  “可惜马爱卿尚无子嗣。”他微微叹了口气。
  我动了动嘴唇,将“我有女儿啊”吞回了肚中:我知道他的意思,无非是将我的食邑分一部分给我的儿子罢了,只算得上一种恩典,我马家所得的实惠其实并无变化。
  大鸿胪周奂道:“启禀陛下,马将军尚有幼弟马休,尚无爵位,可推恩封赐。”
  “哦?”刘协思索了几秒,问道,“马爱卿,令弟马休年岁几何?”
  我急忙在心底进行减法运算:“回禀陛下,三弟马休乃是光和四年出生,已经十四岁了。”
  “呵呵,”他点头而笑,“倒与朕同岁,这样罢,封马休为关内侯,食邑百户。”
  “末将代舍弟谢陛下恩典!”我躬身谢过,复又站直。
  “嗯,朕稍微有些疲乏,”刘协道,“太保、太傅,你二位暂代主持吧。”
  马日磾和士孙瑞自坐席上站起,躬身领命。
  二爷转身向我,缓缓开口道:“去年十月时,长安市门无故自坏……”
  我一听他的开场,心头就忍不住一跳:又是这个长安市门!
  只听他继续讲道:“满朝公卿皆以为,此乃不吉之兆,预示着西方不宁,将起刀兵。三辅乃我大汉陵园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