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货不是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博?”贾诩蹙眉。
  “是太尉张公长子。”我解释道,“当时是他到辽东宣诏嘉奖的。”
  贾诩顿时恍然:“原来张公已经提前向你提过了。”
  “不过我没明白。”我摊开双手。
  “朝中公卿为了此事,至少议论了三次大朝,”他缓缓说道,“听说当时搬出的经典名籍都可以塞满整个大厅。”
  “坏了个门,修好了就是,有什么好吵的?!”秦阵瞪着眼问道。
  “有些人就喜欢无中生有。”我简单地给他做了解释。
  “不错,这些人认为这是天要降罪的征兆,从而大作文章呢,”贾诩继续说道,“有人说是商贾小人不安,有人则说西北将有异变……”说到此处,他有意停了下来。
  “西北异变?”我哼了一声,“扯到我马家头上了吗?”
  “明面上是不可能的,毕竟马太保德高望重,谁也不可能公然指责马家。”贾诩道,“朝廷议到最后,只将李肃从京兆尹的位置上撤了下来。”
  “李肃?”想起这个毫无背景的家伙在京兆尹的位置上竟然一坐就是三年,不得不有些佩服,我随口问道,“他被调去了哪里?”
  “上党太守。”贾诩答道。
  我点了点头:“也挺好的,看在他是家父推荐的人选,皇甫嵩应该不会整他。”
  贾诩神色略显古怪:“皇甫嵩……接任了京兆尹。”
  我的脑袋立刻疼了起来:“谁又去了并州?”
  “青州刺史,曹操。”他补充道,“而孙坚刚刚凭多次战功继任青州刺史。”
  我扶了扶额头,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下……可好看了。
  “主公因何发笑?”程昱问得直接。
  我解释道:“卢植在幽州,曹操在并州,孙坚则在青州,中间是谁?”
  “自然是冀州袁绍。”
  我点头道:“朝廷倒是不乏有智之士,看来是准备对袁绍动手了。”
  贾诩笑道:“公子倒是敏锐,颇具眼光。幽并青三州已对冀州形成合拢之势,袁绍纵然势强,也难逃此劫了。”
  “这也未必。”忽然有人表示反对。
  我侧身去看,却是太史慈。
  “这位是……”贾诩脸上并无不悦。
  “这位是我新近觅得的一员大将,目前为第九营营长,东莱太史慈。”我当即介绍。
  贾诩点了点头,问道:“太史将军可否说明理由?”
  “恕慈无礼。”太史慈拱了拱手,微微支起上身,朗声道,“其一,乃是实力差距。看似三州围剿一州,实则不然。先看幽州,因此次公孙度作乱,卢植刺史征募了各郡十万青壮参军平乱,虽然顺利消灭公孙父子,但仍然折损了数万兵力,幽北辽东等郡更是如此,慈预计三五年内幽州无力大量扩兵;再看青州,慈乃东莱人,深知青州十年来天灾人祸,人户大为损耗,青壮者流离失所,难以计数,几位先生也是青州名士,且不避险远隐匿于辽东,当知慈所言非虚。”他看向管宁几人。
  管宁喟然叹道:“天灾人祸,男女为之一空。”
  “至于并州,数年前白波扰乱并南甚矣,皇甫嵩为刺史以来,大力清缴贼寇,倒是安宁了数年,然则……”太史慈缓缓道,“并州能有多少人?又能有多少兵马?”
  贾诩微微眯起双目,敛着长须轻轻颔首:“将军思虑周全,贾诩惭愧。”
  “其二,”太史慈继续说道,“乃是人心。以三路攻一路,难免会有先有后。此时此刻,大汉朝廷初安未定,人心非复太平之时,谁可保证三路人马定会全心全力剿灭袁绍?而又有谁可以保证,在四州进行大战的时候,地方其他势力会按兵不动?”
  “子义说得透彻!”我忍不住鼓起掌来,这话简直说到我心坎了去了。
  我就曾想过趁袁绍起兵时自己也干脆跟风割据自立得了。
  贾诩吐了口气:“太史将军所言甚是,据说曹操与袁绍自幼便是玩伴,关系非比寻常,他就未必会全力对付袁绍。”
  “见笑。”太史慈向他拱手,又静静坐下。
  贾诩忙还礼道:“将军实乃高见,贾诩不如。”
  这话一出口,满厅一静,连我也感到有些吃惊:以贾诩的才智,极少会佩服一个人——何况是个武将——今日竟然当众承认不如太史慈,这这……
  只听贾诩转向我,微微笑道:“诩要恭喜公子了。”
  我更是吃惊:“我何喜之有?”
  他脸上笑意更浓:“恭喜公子得此将帅大才!”
  

4 毒舌程昱

 贾诩虽然年龄与我相差悬殊,但我自信我们已经可以达到姬昌和姜子牙的关系,面对我,他极少会说出言不由衷的话语——尽管彼此已经大半年不曾相见。
  他说的话应当是发自内心的实话。
  我略带自豪地笑笑:“我向来都有识人之名,先生你是知道的。”
  贾诩呵呵道:“这倒也是,公子识人之能,比起汝南的许靖许邵兄弟,还要精准三分,我可是十分佩服的。”
  “许靖?”我低声重复着念了一遍:作为曹操传的爱好者,我自然知道许邵许子将的大名,但许靖的名字却有些陌生。
  “许靖是许邵的从兄,二人每月初一,便在汝南主持月旦评,臧否天下人物,三五年前盛极一时。”刘政解释道,“得到赞赏者立即身价十倍,被贬低者则无人问津。”
  “董卓乱政时,月旦评停了两年,去年五月时又恢复了评议。”贾诩补充道,“不过……许邵和许靖似乎有些不和,如今的月旦评,只有许邵一人主持了。”
  程昱冷哼了一声:“听闻十年前许邵为汝南功曹时,便一直对许靖不予录用,许靖恐怕早已怀恨在心了吧?”
  王烈点头,又道:“不过许靖后来被察举孝廉,做了尚书郎,所举荐的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也都算是一方人物。”
  我这才一怔:方才他所说的五个名字,我竟然听过其中四人——虽然都只不过是讨伐董卓的联军之中的酱油党,但都是或曾经是郡守刺史级别的两千石高官啊。
  “也只能算一地之才罢了。”程昱还是表示不屑。
  王烈似已经习惯了他的态度,呵呵笑道:“还请仲德指教。”
  程昱傲然道:“韩馥此人,曾经贵为冀州牧,钱粮巨亿,被甲者不下十万,然而,董卓乱政之时,山东州郡举兵讨贼之时,他又做了什么?刘岱、孔伷,据州郡之尊,尚不能在乱世中自保性命,何谈安国定邦?说到张咨,更是令人无法评价,其身为南阳郡守,不思率军讨贼报国,反而拒绝向义军提供粮草,被愤怒的孙坚当场所杀,倒是无人为他喊冤……”
  我这才一震:原来张咨就是那个被孙坚剁掉的南阳太守啊……有印象。
  只听程昱最后又道:“至于张邈,曾被评为‘八厨’之一,其人仗义轻财,身有侠气,颇有古时君子之风。然则……”他摇头道,“我观此人,心软仁慈,却少勇无断,只可为太平郡守,非是乱世之中成大事之人。”
  “仲德说得极是。”贾诩抚掌赞道,“你看公子如何?”
  程昱微微一笑,直言道:“主公恃勇好胜,胸怀甲兵,虽于谋略一处稍显不足,但其能听人言,有用人、容人之度,却又有自己的主见与坚持,实乃人中之杰。”
  “我知道这都是实话,但不要说得这般直接。”我谦逊地摆手。
  “主公的优点明显,弱点却更加致命!”程昱脸色并无大变,仍是继续讲道,“主公最大的弱点便是……易于妥协,随遇而安!”
  我不可抑制地失声笑道:“仲德先生说错人了吧?我是易于妥协之人?!”
  程昱毫不动摇地点头。
  贾诩叹道:“仲德苛求了。公子年未弱冠,朝中又无根基,对于任命,又如何相抗?”
  “这倒也是。”程昱再次点头。
  我这才明白,他所说的妥协……指的是我对朝廷的任命向来百分百遵从——除了解散虎豹骑。
  我忽然来了兴致,对程昱道:“先生既然已经评论了五个人,不如索性对厅中众位一次评论一遍吧?”
  “主公知道老夫的性格,”他略有为难,“话若出口,必然伤人。”
  “无妨。”我笑了笑,对众人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日我们聚于一堂,便都是自家人,有话务必说得清楚明白。先生若是说到谁的不足,谁都不许暗自记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
  “诺。”十几个人齐声应道。
  “既然如此,程昱便有话直说了。”程昱先是喝了口茶,而后直起上身,转向贾诩,“文和老弟,其人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