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家这时也是忙得热火朝天。
订了媳妇“过门”的日子后,元成泰夫妻俩就忙开了,各自通知自家的兄弟姐妹、重要长辈。
元锦倒是想联系周童、欧阳、叶鑫、孙浩几个来聚聚,局限于当年没有留详细的联系方式,只能作罢。卫小娟给他出了个主意,年前找时间去川化、海宁走一趟,聚一聚,叙叙离情、秀秀幸福!
1号开始,元家更是忙碌了。元锦连手机店也没去,拿着厨子开的菜单,和父亲、小叔,骑了两辆人力三轮到综合市场买菜。
元锦依稀记得卫小娟提过的“王舅”,本想直接把菜单交给人家,只坐等成果便是,无奈元家兄弟根本嗤之以鼻,认为哪儿有那么好的事?人家给你买菜,不赚你的钱?
三人只好分工合作,直到下午三点过,才算大功告成,做酒席的是小川东郊出名的“文大厨”,可是元成泰凭关系提前一周才抢着预定下来的。
酒席的“全包干”就是主人家只管给多少钱一桌,厨子便会全权接手,最后还“扫地出门”,主家只需要招呼客人,啥也不用管。
但此时,“全包”还没有发展开来,还好现在已经有了“半包干”厨子,所谓“半包干”,指的是洗菜,做席面,上菜,洗碗,也比山上的“自家造”好得多了。
1号晚上,元锦的两个亲叔爷、姑姑一家在晚饭后来到了家里。仔细询问了未来亲家的情况,得知是两界镇山里的姑娘,家里还有个弟弟,再听见过卫小娟的人形容她安静斯文、不跳脱……,两位老人是连连点头。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多年,城里和周边管得教严,从元锦那个年龄算起,他们村是一个例外也没有,全是独生子女。这让老年人情有何堪,一方面感叹后人渐少,一方面还担心老无所养,还有一方面担心孩子大后根本没能力供养两边父母。现下一听女方状况,立马就想到元锦以后负担轻了一半,怎么不替他高兴?
元锦爷爷是老大,死得很早,两个叔爷平日照顾之余,还是很操心大房的未来的。元锦是元家的老大,当年初中成绩并不好,梁先慧又不舍得让他去当兵,最后,还是三叔爷的女婿,也就是理工学院的教导主任杨睿彭帮忙,减免了部分私立学校的多余费用去了他们学校,三叔爷还不放心,经常耳提面命小姑姑加以照顾。
元锦一家打心眼里崇敬两个叔爷,见他们点头赞同,都算放了十二个心了,也不用计较其他人偶尔冒出的冷嘲热讽了。
2号一早,厨子就摆开架势,在院里摆了六桌酒席,元锦在堂屋里放了一张八仙桌,准备好开水茶叶等物,惹得早到的元芳嘲笑道:“锦儿还没对我们这么热情啊?看来是长大了,知道巴结娘家人了。”
元锦脸一热,回道:“我以前不是常不在家吗,这下你过我家来,看我给你倒茶不?”
元芳本来也是一句玩笑,没和侄子较真,看看摆好的桌椅,道:“不知道小娟她们山上又没有什么特殊的礼节?你打电话催催徐婶婆,叫她早点过来。也好帮着打点下啊!”
话还没说完,门口的摩托车轰鸣响起,徐婶婆招呼一句奶奶的洪亮声音传了过来,接着就见元少勇搭着徐神婆进了院子,他也为侄子操心呢,一大早就出门接人过来了。
家里还没来客,暂时都没事做,坐到院里一阵寒暄后,徐神婆道:“山里的规矩我也不清楚,那天我也没套出小娟奶奶的话,她的意思呢,好像是随便咱们怎么兴?”
葡萄架旁的小门打开,元智夫妇也出来坐到了桌边,梁先慧看了眼打扮得贵妇模样的二妯娌,再看拴着围裙的三妯娌,就连小姑子手里也捏着一张白围裙,心下有些不快。不想此时和她计较,淡淡转头对徐神婆道:“婶婆,你就出出主意,咱家遇这事可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呢,等咱家元锦的事儿过了,后面元杰、谢彬、元夏好捡样啊!”
冯霞撇撇嘴,没有开口,心里鄙视道,捡样?咱们元杰和那边院子的元夏可不会像你家元锦那样找个山里姑娘。
徐婶婆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水,斟酌一二道:“咱们坝头吧,这进门的‘改口钱’起码得一百八吧,这是最低标准,至于你要给多少那是你们自个儿商量的,我记得好像还有一套衣服吧?你们买了没?”
梁先慧傻眼了:“衣服?我们不知道啊!这个时间了买什么衣服也迟了吧?要不,留她住这儿,明天去买。”
徐婶婆道:“那你也给人家折现吧。留人?你们试试,一般‘进门酒’女生被留住了就等于你们要高一筹,一般重礼节的人家都会教女儿千万不能留宿。嘿嘿,等到女家‘听回话’时,女方满意的话,女孩儿可就必须跟着你这准婆妈回家了。”
元锦听得是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跑到屋里藏起来,怎么交个女朋友杂七杂八的规矩这么多?直接带回家吃顿饭,以后顺理成章结婚不行吗?心想两人身处的农村,还是随俗吧……
元家另两房的亲戚陆续到了,蓉城的小姑姑一家也请假回来了,院子一下子嘈杂起来。几位叔伯婶娘难得见到不常在家的元锦,都拉着他问东问西,得知他辞职不做时,也都众说纷纭,总而言之,热闹!
一竿子女人聚在一块,说着说着说道今天的酒席上了,元家算起来好几年没有做过酒席了,此时看桌上的精装“丰谷”白酒,可口可乐,都开口赞誉大哥家下了本钱了,看来对媳妇很满意啊,这个媳妇应该很好云云……
冯霞可就看不惯了,故作惋惜道:“摆这些好酒得花多少钱啊?人家山上人看得懂么?再说了,人家今天来的应该是女眷吧?可惜了。”
梁先慧一嘴接道:“有啥可惜的?家里叔伯兄弟都可以喝啊,那两年我们困难时,大家没少拉拔我们,家里第一次请客,是该好好歇歇你们了。”
冯霞语塞,没想到大嫂今天反应会这么快,讪讪道:“家里人吃当然不可惜了,呵呵,钟姐、敏妹,是吧?”
“钟姐”是二房大媳妇,元夏的妈,“敏妹”是三房的女儿,正是嫁到蓉城的那个,两人俱都淡笑不语。
冯霞左右看看来客,问道:“元老二,什么时间了?十点过了啊,梁姐,你娘家人怎么还没到,未必然他们也像山上人出门慢啊?”
梁先慧也惑道:“按理说他们该到了啊,昨晚我打电话回家特意叫春梅开车接我大姐、小妹的。我打电话问问出门没?”
梁先慧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哥哥家条件最好,侄女春梅和她未婚夫两人有辆十二米大车专门跑长途,家里也买了面包车、小轿车各一辆,姐妹的条件就一般点了。
这时,元锦的电话响了,他看四周好奇的关注目光,干脆跑到厨房后接电话去了,留下院里的人纷纷疑道:“元锦不是辞职了吗?还用上手机了?”
元家现在有手机的也就那一两个,冯霞的心理又不平衡了,对丈夫道:“改天上街我也给你选一个区?”
元老二摇头:“那玩意儿太贵,买个便宜的也要一个月工资,再说我也搞不懂咋用,还是算了。”
元成泰站在葡萄架下和两个叔叔正聊着杂事,闻言笑道:“那玩意好用,价钱也有便宜的,元锦还叫我买一个呢,现在他和我那儿媳妇就在城里医院对面卖手机,雷家老大也在哪儿卖二手手机,不贵,三四百块的也有。”
立马有人感兴趣的详问起来……
元锦接完电话出来,在人群中找到徐婶婆:“婶婆!小娟她们停好车了,在外面店子哪儿,接下来要怎么做?”
徐婶婆一下子跳起来,疾步往外走去,口中安排道:“元锦和我去迎迎,元老三放炮啊,别忘记前三响啊!”
“好嘞……”元少勇幸福的拎出鞭炮,在院外的空地上点起。
噼里啪啦声响中,卫小娟等人也鱼贯走上了三尺宽的田坎小路。她再次感谢老天没有下雨,田坎路上平坦干净,干菜任长凤,卫兰对交通的怨懑终于是去了不少,张雪倒是好奇的看着满是青酱色的稻谷叹道:“看着稻子,收成一定不错,小娟终于不用买米吃了,那边是不是糯米啊?”
卫小娟茫然道:“不知道,认不出来。”
来的几人唯有卫兰种过稻谷,但却没种过“糯米稻”,玩笑道:“看来,咱们家只有小娟不愁米粮了,以后大妮、二妮,我家高甜全都如此比对说人家啊。”
李雯也笑道:“那我家儿子咋办?送给人家招婿我可不干。”
王月秀作为N年的老山民,最是注重庄家,上次来时稻谷还没抽穗,没什么感觉,这次看见漫无边际的稻田,孙女婿的分数再次上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