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
一位安徽大学的教授恰好是苏州人,也赶了过来凑热闹,说:〃我是苏州人,从小生活在苏州,从小就听说唐伯虎的故事,可以说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什么点秋香啊,科考案啦,桃花庵啦,很多很多故事。我也为自己能出生在唐伯虎的故乡而感到高兴……后来我看了关于唐寅的书后才知道唐寅为什么会自称'六如'居士,唐伯虎一生郁郁,只能流落风花场上,游戏人生,晚年唐伯虎思想变得空幻,皈依了佛教。原来六如的典故是取自《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他叫六如居士。〃
尤美在一旁觉得好笑,这个来自《金刚经》的典故本来就是常识,这教授却〃后来〃才知道,可见知识贫乏得很,虽然也是苏州人,要是比起唐寅当年来,简直丢人现眼。朱玄这时示意让刘文正说一说,刘文正示意还是让朱玄先说。
朱玄看来自己不先入地狱是没人入地狱的,不然要光是刚才那两个老头的发言,这学术会议就得砸锅:〃我对苏州也是怀着好感的,其实我可以说,没有一个文人会说自己不喜欢苏州。苏州在中国文人心中确实是个心灵的后花园。我也曾几次去过苏州,几次去都是为了看一看唐寅的故居,当时有一个问题一直不解,就是为什么唐寅建的一个亭子要叫'梦墨',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个典故的由来。〃大家也没听过梦墨的典故是从何而来,心想这个典故至少要比刚才那个老头提的〃六如〃要深刻些。朱玄喝了口水,继续说:〃祝允明《梦墨亭记》里面说:'结亭阊门桃花坞中,目之曰:梦墨,章神符也。'唐朝的少年才子王勃也曾经梦到墨而以文章闻名天下——我想大概梦墨的典故就出自这里。比如《明史拟稿》里也说唐伯虎:'尝梦人惠墨一囊,龙剂千金,由是诗文日益奇。'说的就是这件事。〃说到这里,突然来了句自以为幽默的:〃我们一直称不上才子,更比不过古人,可能小时候没梦到墨汁的缘故吧。〃说完大家哄堂大笑,气氛好像一锅无味的汤加了些味精,算是被调节了一下。朱玄接着又说:〃记得唐伯虎的室内有一对联'人间何物都元敬,海内知音祝允明'。开始也不知道这都元敬是个什么词组,什么意思,后来知道是个人名,人名就是人名吧,为什么唐伯虎要称之为'何物',再后来知道这人就是都元敬——正是都元敬害得他一生郁郁,科考受挫。〃几个老头子知道科考案的事,但确实不知道是谁把这个案子捅出去的,耳朵竖得像驴,个个听得仔细,放下了手头的香蕉瓜子。
朱玄接着说:〃这个都元敬就是都穆,也是苏州人,曾经写过《寓意编》。他也是个明代比较有名的诗人,后来官居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官做得不小。曾经他还是唐伯虎的老师,当年和唐伯虎一起去参加乡试,虽然是老师,但是名次却落在了唐伯虎之后,心里愤愤不平。后来参加全国会试,考完之后,听说名次又在唐寅之后,于是妒忌之心更深了,便向给事中华昶'揭发'唐寅科场的'舞弊',其实唐寅并没有舞弊。但龙颜已大怒,唐伯虎遭到横祸,从此以后一生不达,郁郁而终。都穆却因此立功,青云直上,后来都穆也知道自己做的卑鄙事情是瞒不住天下士人的,正直的诗人都对他不齿,尤其是唐寅的几位好朋友,比如文征明等都不愿和都穆来往。到了晚年,都穆也后悔自己当年的行为,多次求人让唐寅见一下自己,企图和好,但是唐伯虎恨了他一辈子,怎么能和好,大骂都穆,于是有了'人间何物都元敬'一句。〃
接着一位教授说:〃都穆还有这段丑事,我倒没注意过,原来我还以为都穆是个正直的诗人呢。今天朱教授让我们大开眼界啊。〃说完喝了口茶,潜意识里撬邓雎袅颂撇⑹俏薰赝囱鞯男∈拢约豪淳褪俏顺缘愫鹊愕摹?br />;
刘文正侧过头去问尤美对苏州和唐寅的话题熟悉不熟悉,一会也可以讲一讲。此时尤美正坐在了记者席上。刘文正本来打算让尤美来做些记录的,现在临时决定让尤美锻炼一下,其实他也是有把握的,因为了解尤美的功底,这种座谈会式的学术研讨会她应该能应付得了。尤美想到自己曾经也看过一些关于唐寅的书籍,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于是答应了刘文正,一会代他讲。
()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四部分: 第54节:唐伯虎点秋香
朱玄这时看着刘文正示意他可以发言了。
刘文正让尤美坐到旁边客气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准备,这回我带了一位自己的研究生过来,让她讲一讲,她正好也是苏州人,对唐寅还是比较了解的。〃其实他知道尤美是杭州人,因为不这样说难免会让老头们产生反感:我们都是自己讲,算你水平高,让个|乳臭未干的研究生来和我们讨论么?刘文正说她是苏州人而自己又没准备时,正好给老头们一个台阶和借口,而自己也省却发言的麻烦,还锻炼了尤美,真是一石三鸟。
尤美坐到旁边后,也礼节性地寒暄了一下,把自己以前看到的和想到的讲了出来:〃可能大家刚才都讲到了唐伯虎的风流倜傥,但是唐伯虎还是一个有家小的人,不知道这个细节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记得唐伯虎最早的一位妻子是苏州当地的名士徐廷瑞的次女,很贤惠,可是二十五岁就早夭了。后来唐伯虎又娶了一位名门闺秀,开始的时候她看的是唐伯虎的才学和功名,后来唐伯虎功名无望,于是就反目而去,这样一来唐伯虎更痛苦了,后来就过着放诞的生活。最后,唐伯虎遇到了一位知音——沈九娘。沈氏嫁给唐伯虎后非常贤惠,和唐伯虎生了一个女儿——唐伯虎是有女儿的,后来这个女儿嫁给了唐寅的一位书法家朋友王宠的儿子王龙冈。〃
这时一个东大本系的教授插嘴说:〃唐寅和秋香的事,其实是影视文化的杜撰,比如有个叫周星驰的,好像就演过搞笑版的唐伯虎,我觉得秋香是后人的假想,应该没这个人。〃说完得意地捋着自己的山羊胡,仿佛这山羊胡就是自己学问和权威的象征。
尤美正好想说这个话题,听见这老头的说法,浅浅地笑了一笑,说:〃确实,很多人像这位教授一样,对秋香的存在与否提出了怀疑,但是怀疑归怀疑,我觉得秋香是实有其人的。〃
说着这山羊胡脸色渐渐难看了起来,脸上灰得仿佛被抹了河泥,又像是隔了夜的熟猪肝。心想这黄毛丫头口气好大,凭什么草率推翻自己的论断,直等着尤美不能自圆其说。
朱玄开始觉得刘文正带来的这个研究生肯定是花瓶,中看不中用,只是个摆设,但是刚才听了尤美的发言觉得这个女生不但美丽而且才华出众,顿时兴致更高了起来。
刘文正对朱玄示意,意思是〃看我的学生,水平不错吧〃又看尤美欣慰地鼓掌,旁边也跟着鼓掌,掌声完后大家等着她怎么来证明〃秋香实有其人〃的话。所以在那些老头看来,这些给她的掌声仿佛是给上吊的人踢掉垫脚的凳子,并且还在腿上拴块大石头,等着好戏看。
这大概也是文科学术界的通病,总是以年龄来判断学问,以资历来代表权威,后生小子即使是才华远远高于这帮老头,也没说话的分,话还是老头说了算。所以尤美的出现,实在让他们觉得刘文正够狂、够傲,更认为尤美不知好歹。
想不到尤美不紧不慢,说:〃以前很多人确实只是从《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唐解元一笑姻缘》这些文学作品里找到秋香的形象,很多人,包括一些著作里认为还是有秋香这个人的,只是考证出秋香年纪比唐寅大了些,不可能和他有过风流韵事,比如江苏古籍版的《唐伯虎o附录》就认为秋香是'成化间南京旧院的妓女,姓林名奴儿,年纪至少比唐伯虎大十几岁'。〃
这位山羊胡知道自己的看法被驳倒,还是不依不饶,坚守自己的阵地,认为虽然秋香有其人,但年纪比唐大,所以不会和唐发生风流事。
尤美接着说:〃证明秋香确有其人的资料还有很多,比如《金陵琐事》《明书画史》《无声诗史》,还有《梅禹金青泥莲花记》都有记载,而且可以证明秋香还是个画家。比如沈周的《石田诗集》里就载有题林奴儿画的词。秋香远不是影视剧中什么'华府'的丫鬟,她是个画家,这我以前也是没料到的。记得《无声诗史》里记载说:'林奴儿号秋香,成化间妓女,风流姿色,冠于一时,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