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香港为背景的几幕几场,我就觉得都微有缺憾。到过浅水湾、浅水湾饭店、香港,以及看过原著的人,都想像那饭店并不是这个样子。即以家具装潢来说,也缺乏一种宽厚的瑰丽之感(这是现状下物质条件缺乏的关系罢)。流苏在这些场里,俱不太自然,不是失之于过板,就是热情流露得太多。太奔湃。罗兰所体验到的或者可以是如此,我想流苏并非是如此。今天。我又冒着寒冷把原著仔细的咀嚼一过的。
或者,小说的情节繁,曲折多,剧本却没有怎样斟酌到它的时间的进度速率。
()好看的txt电子书
舒适的国语,怕是比不得饰他的对手的罗兰。如舒适念出的枉担虚名的枉字,其音同汪,未免触刺。罗兰的北平话相当的好了。但是因为两个人说焉搭话的关系,也不能够不义从而汪之 这是替范柳原包涵过了。于此叮见女主角的聪明。
炎二柳原,以及饬捌啄的舒适,这儿不拟多说什么只有点,剧本所表现矗;来的他,人并不够坏,然也不算好,这是很尴尬的:小说里的柳啄是大起大落的,舞台:面的,像是有点儿失魂落魄 这是情节进行太快; 二)簿台表现手法不应与小说悉同的关系,改编的难易大约是要看这种地方的,
印度公主出现时!了谐角,老英国人更是退居第五流的位置,都失掉了其原有的重要性这是义耍顾全原著故事的情宵,义怕舞台没有回旋的余地,台之则两伤 至于公主,第四幕时的演比以前诸场要好
全婶i的台词并不怎样的语青化 姻罗兰第一幕:口就说:离了婚六七年。再回去奔丧,不要叫人笑掉牙齿,牙齿两字,虽然忠实于原著,更忠实于文字的渎荷,但并不忠交于真实的语舀一其余等而下之的例子,俯拾即是这个戏。我以为是该有像石挥他们!《大马戏团》墨所表观的那么痛快、真切的(语的,可惜事实上并没有听到,偶然穿插的两旬广东话,也并不太地方化,徒使观众们茫然若失 如洗身,地方化时更盅说冲凉,就是在冬天。也未尝不可以适I罢我是广东人,困为改绵作者是香港通,所以斗胆的贡献一点小意见
特别提醒观众不要忘记是一二月八日那天的是一只颓日历。可惜太厚,当面撒掉几张+像是正月帝玎八
没有,没有别的意见了,上面所述也非是什么了不起的意见,+我离题了!在戏院中我买了一本特刊,:面有我的一篇文字《如果(倾城之恋排戏》,是足够表现我对于这戏的倾倒的,这个意思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改变 新戏不少。这戏无疑的仍旧不失为~+1:L四网至四五年间的一好戏重头的,生动的,有血肉的哀艳故事。
这是个四幕多场的喜剧。假如它是悲剧就更好了,更合乎上海人一窝蜂的脾胃了。然而以我在台下所看到的而论,上海人已经够一窝蜂的了。对于这个戏,和我同去看戏的石小姐及我,也是一拥而人的轻性知识一分子。看情形,它在营业上的号召力很大。我不能够不对上海的观众更客气的多研究一下,然后
然后再发表意见。
(原栽1944年12月28日《中华日报中华副刊》)
白流苏显然写得很好。范柳原软弱了一些,而三爷四爷和三奶奶四奶奶两对夫妻太雷同,如果不为表明他们是一个大家庭,至少可省却了一对。不过本于小说,这句话又是白说了。
既称为高乘喜剧,当非胡闹剧可比。朱端钧不幸在导演本剧之前导演过《阖第光临》,在第四幕中就留下他的旧迹。第一幕的气氛最好,装置却似可更富丽一点。破落户与中人之家不能相比。从小说里我们对白家有一个破落却仍不失大家风范的印象。而现成的装置却只能显出中人之家。如果说自流苏在第二幕的服装不算太新颖华丽,第一幕里便太朴实了一点。胡琴声很描出气氛的苍凉。如不怪剧本,那么第四幕的草率就不得不归罪于导演。台上少道具,丽演员众多,地位极乱,作风与《阖第光临》类似。但同样作风,在第一幕第三场相亲回来时一段处置却显得可喜。末幕香港炮火开始时,灯光集中于日历上大大的十二月八日,方法很聪明,但战争气象不够紧张。而范柳原脱下大衣挑水一节似乎太快太突兀一点。结局的积极性仿佛很可疑。张爱玲自己说。一点不错!
可是我们又看得出照作者所说流苏实在是个相当厉害,有决断,有口才的人吗?罗兰完全尽了她的本分,第二幕对付范柳原一段非常切合。有人以为她的嗓子响亮动听,我却以为她的响亮单调的嗓子将限制她演技的发展。舒适很有范柳原的潇洒,但没有想像中的外国派。其余三爷四爷三奶奶四奶奶都很卖力,他们的外表尤其帮助了他们的成就。
有人问我《倾城之恋》如何,我回答说看戏如读小说。如你单是为嘻笑娱乐,请你把眼光转向丽华。
(原载1945年1月10日《杂志》第14卷第4期《每月评坛》栏)
《倾城之恋》
金长风《倾城之恋》,原来是张爱玲的小说《传奇》中的一篇,由原作者自己改编
成剧本的,写述一个离婚了七年的中年女子,在哥嫂的欺凌下,不得不再嫁人的故事。作者藉此反映出旧家庭,旧社会制度的一个断面来,可是作者并没有努力的去刻画这个断面,只是随随便便的写了出来而已。作者的视线只是偶尔触到这上面,也只是偶尔而已。
因此,作者虽然把妇女的地位问题提了起来。却并没有意思去发展,和好好的安放,不过是那么提了一提,所以,全剧的意识模糊得很,而且是相当消极的。
譬如就自流苏(罗兰饰)的得意缘讲吧,作者就安排得不自然。固然一个女人得不到男人的爱,就得不到女人的尊敬(流苏的自白),但是女人的出路,并不是得到了女人的尊敬,而且是这样的尊敬就算了事的,然而作者却替流苏找到了这样的一条出路找一个男人!肯定了流苏的复仇方式,是应该夺取范柳原(舒适饰)!因为范柳原是一般少女的理想丈夫。作者以为豪富、漂亮、聪明、外国派的男人,是最最理想的,所以便造出了一个范柳原,原因范柳原既然是有钱的华侨,当然豪富,外国派,又是浪子,自然漂亮,聪明。在作者想,夺取了他,流苏就可以在女人面前骄傲,而她的出路也就来了。至于两个人的相遇和结合之间,有否牵强性,以及找一个男人是否真正为女人的出路等,那是另外的事,作者并不愿意研究到这些,但是应该研究到这些!
倘使A、范两个人,在作者安排的巧合下,一见倾心后,居然再立刻A头偕老,这就太传奇化了,不免肤浅了一点,因此,作者假借香港之战来藉以补救,而完成了这一个喜剧(?)。其实,香港之战的背景,就好像被硬贴上去的一张图画,这个故事,这些人物,只是在图画前游移着,仿佛纸人、纸物般的游移,原不一定要在这一张图画前的,即在别一张图画前搬演也行。
全剧的情绪,始终很淡,其起落与发展,也欠紧凑,虽然和《浮生六记》是同样的撷取了人生中最平庸的材料,但编导的手法,与气氛的把握,却差得远了。《浮生六记》真的把握住了苍凉的人生的情义,而《倾城之恋》却没有。
主人翁的性格,写得不清楚,没有凸出之感,是应该加以强调的,然而作者只是勾了几笔,甚至连轮廓也没有勾完全就算了。
全剧四幕,第一幕为流苏的家,演员的地位,走得很轻松。第三幕设景相同;第二幕为香港的浅水湾饭店,月夜谈心一段,置景甚美,可惜没有洒一些月光到窗里来,否则,使流苏与范柳原的肩上,都披上了一些青色的月光,会更添上一点诗意的。第四幕地点仍在香港。却是范柳原藏娇的金屋,设景较差;中间,导演(朱端钧)介绍十二月八日的时候,以流苏的手将!E历牌挂上墙壁,而后来一个静场甚好。将要结尾时,范柳原与A流苏认真谈起爱情来了,其拥抱接吻的时间过长,过于游戏化。
演员方面:以端木兰心(四奶奶)与陈又新(三爷)的演技,最能表现剧中人的性格;老英国人(陈静饰)台步堪发一笑;罗兰拍合流苏类女子的典型,演得比小说里的流苏,更活了一点;舒适无善可述。
其他,《倾城之恋》的题名,用来代表战地鸳鸯等类的意思,似欠明快。总之,《倾城之恋》的主题,是应该要强调的,却只随随便便的说了些,而且调排流苏的复仇方式,又缺乏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