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家伙,本不是个能静下来的性子,不知怎么的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心安身泰地坐看风雨变幻,坐享雷电交加。青松也很奇怪,刚下雨时这李正还活跚乱跳的,没事都要找点事来做,现在竟然安安静静地从青松怀里掏出的一本书看。
这书是道家老祖老子所书《道德经》,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
李正很多字认不全,读得也歪歪裂裂的,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周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周狗。天地之间,其犹圈圈乎﹖虚而不出,动而心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比如:“持而奶之,不如其已;端而兑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贵其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青松一阵阵无语啊,这哪是读的圣贤之书啊,什么周狗不周狗的,什么其犹圈圈乎,持而奶之,端而兑之,自贵其处,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李正见认不得的字自动跳过,有的直接用圈圈代替,读的是连连续续,结结巴巴,还错字百出,不时还自骄地问问青松,你看我还是认得几个字的哈,我还是很聪明的,那先生教了我读得三四年呢,嗯,读得不错。
把这个青松气得只想把他也甩到风雨里去清醒清醒。
没办法,青松就亲自教,纠正错误和读法,这李正也是,那你就好好读嘛,偏偏不,明明是: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非要读成:持而奶之,端而兑之。还理由来忙了,说持而奶之,给讲的是给才生下来的小娃娃天天吃奶,还要长期吃,要长期吃奶的才能长得大,像我就吃了一年才没吃,那李东还吃了二年呢?说端而兑之,就是指我们吃饭时没粮食了,那就煮稀饭嘛,光煮好稀饭也不行,还得去挑点水,再端过稀饭来放在大盆子里,用水先把稀饭给兑得再稀一下才能吃。
青松没办法问李正,你端而兑之好久了,李正想了想,觉得自己很久没吃过了,为什么呢,又想了想、看了看外面,才说道:“今年没得水,想端而兑之也不行,没得水兑”。
青松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为天下百姓叹息:民力多艰。也说明山上的条件还是蛮辛苦的,都是靠天吃饭,只要天老爷不发话,要干你就干你,要涝你就涝你,半点不由人。这李正这一年多来,是因为天旱缺水才没有吃端来兑了又兑的稀饭,为此你还能说什么?不由想起十来天前李正家招待自己的那桌饭菜。
要按李正的端而兑之的说法,那可能就是李正家一个月的粮食,让自己给一顿吃了。特别是那酒,青松很清楚酒的来之不易,也说明李正家是好客热情的。
当然得好客。
这大巴山的居民,一个坡一个坎,民生维艰,生存不易。但天然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也使得大巴山的人们勤劳持家,吃苦耐劳,也热情豪爽,耿直多义。把你当朋友,最怕不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用来招待自己的朋友,把你当仇人,只恨得不能当场拔刀相向血溅五尺以显恩怨分明。
这青松还能说什么?什么都说不出来,自己来的这户人家,对陌生的自己表现出来的好客与信任,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虽请自己吃饭的主要原因是怕自己是个坏人,怕招待不周得罪了自己给他们带来事端,但也能证明其本质十分善良和热情。
青松也不气了,耐下心来教李正读道德经,纠正读音,改正错误。李正也是很聪明,稍微简单地,好记的和自己认得字的很快就记住了,不好记的,字认不得的青松也不管,只找简单的教。
第二十九节 新旧更替
五天后,雨就小了,风也弱了,电不闪了,雷不打了,但天还阴沉着,只是没那么黑。
这一年发生在山上的所有一切,给小小的李正地印象太为深刻,记在脑子里估计一辈子都抹不去了。
又过了五天,雨就不怎么下了,阴冷的雾气笼照在山上,如同整个山被削去。风也不吹了,雷电早就消失在茫茫雾海中。
雾散了些,能看到百把丈远。李家和和李英们走出祠堂往下一看:田不叫田,叫乱石滩,地不地叫,叫青石板。二条东西来的小沟也不叫沟了,直接叫河沟吧,一条宽三四丈的叫河沟也说得过去,也不直了,弯弯绕绕的沿在东西山梁向大水潭流去。
全山的人看着眼前的一切,泪流满面,无话可说。有的在找自己的房子,有的在找自己的田地。房子还好吧,虽还有个木架子还支着,那也叫房子啊;田地就算了,也不知自己的田,自家的地去哪里了。
天地之威,由此可见。
李正和青松也走出来了,看到眼前的一切,李正傻了,自家的房子还在,只是少了很多瓦,少了几户窗。但眼前的还是田吗?还有路吗?
青松也傻了,要不是自己提前五天说可能发生大灾害,这小山村还有人能活下来吗?山上的人算是活下来了,那山下的人呢?山上的人还有高地可以躲,还有岩洞要栖身,那山下的人呢?山下的人去哪里躲,去哪里栖身?
说到着,青松不由看着天,脸上痛苦异常,这天道就真的不可测吗?这天道就真的不可知吗?这天道就这样冷冷地看着人间的生死与苦难吗?你冷冷看着也就罢了,那你为何还要降下天旱、降下洪水呢?你是觉得人间有快乐,有幸福你妒忌吗?非得拆散人间这恩爱,这喜悦?
人,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谓渡尽劫波,天降鸿福。
天,天道,天道会给补偿,所谓雷霆雨露,皆是恩泽。
天放晴了,雾也散了,身也累了,心也涣了。
身虽累,但还活着,休息两晚就会恢复了;心虽涣,但还活着,找找事做就会康复了。
所以人不能闲,也不能散,更不能懒。受了灾,怎么办?自行救,自己扛。
生活才是生命的意义,没有生活的意义,就没有生命的价值,只有活着才能有价值。
所以为了生活,必先学会生存,为了学会生存,必先要懂得价值。
所以为了价值,必须学会生存,为了学会生存,必须要学会生活。
我想这就是生活与生命的本质吧。
全山的人开始再次去学会生活,不学不行,必须学会,省吃俭用可以过生活,侈奢浪费可以过生活,但山里人只能学省吃俭用。
全山的人开始再次去学会生存,不学不行,必须学会,披荆斩棘可以能生存,坐吃山空可以能生存,但山里人只能学披荆斩棘。
李正也在学,跟着青松学。学读书写字,学道德文章,学生活本领,学生存技能。
李正的老爹,组织山民在破坏轻微的田地里,种下油菜蔬菜,组织山民清理破坏严重田地里,种小麦。组织山民疏通河沟,以便排积水,组织村民修通道路,以便出入行。
山洪早已过去,在十天大雨中吸足了水分后,花草树木也鲜活过来了,早已给山上带了绿意。
这样在洪灾过去后一直忙,忙到腊月里。
天地已下了好几场雪了,雪覆盖着大地,把满目疮痍的大地掩盖起来,以让人看不出来,这是天地造的孽缘。
山上已冰封了,除了能通行的道路外,积了一尺厚的雪。
不曾想一场洪涝,让山民也有收获,那就是让洪水逼出来的各类动物,纷纷跑到山上,让山民猎获甚丰,这个冬天不太饿。
李正也有收获,那收获就是大水潭。这个大水潭让洪水给彻底清洗了一次,把里面淤集的石头、沙泥冲跑了。
现在已是冬天最冷的时节。虽已是雪花飞天,冰冻千里,但那松柏之树,在雪中傲然挺拔,不畏严寒。山泉和雪水,沿着弯弯多折,经重新清理整治后的河沟缓缓流入大水潭子。
李正站在潭边,赏雪赏水。
远山是雪,近山是雪。
左边是清泉飞溅,右边是飞溅清泉。
潭底清晰如镜,那挖出的泉眼已看不到了,上面有一层细细的砂石。
青松站在潭边,赏雪赏雾。
山上是雪,山下是雪。
前边是茫茫白雾,后面白雾茫茫。
天地一片萧肃,那世间的人家已看不到了,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阴云。
天寒地冻,无事可做。
烤着火,读着书,练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