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笑笑怎么不行啦?张帆,你也有点儿太那个了吧?”有的小学生哄了起来。
“哎,张帆,原来你是真的输给这个小不点呀?哈哈,曹月轩,看来下个星期你不用作值日了。”也有人开始给曹月轩拍上马屁了。
曹月轩倒是没有说话,只是嘴角微微撇了一撇,那样子不用问也知道这份神情背后是七八分的不屑。
“哼,别得意的太早,这种话等今天这盘棋下完了之后再说吧。”苦于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张帆虽然也是一个牙尖嘴利不肯轻易吃亏的主儿却也无法反驳,只能赌气地哼道。
几个小学生七嘴八舌地斗起了嘴,惹得周围不少人都扭过头往这边看。
“哎,怎么回事?这都快比赛了怎么还在闹?”一个年轻人闻声走过来问道。
几个小学生被训,知道自已刚才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于是都知趣地闭上了嘴。
“方叔叔。”看到来的是熟人,小飞飞大声叫道。
“呵,是你呀,怎么,今天和曹月轩下呀?”来的人正是棋社常客方品璋,认出了小飞飞,再抬头看到对面坐着的小学生,心里面立刻就明白了**分。
“是呀。方叔叔,孟扬哥哥呢,他怎么还没来?”小飞飞问道。
“噢,他先去上厕所了,一会就会过来。曹月轩,你可不要见今天的对手年纪小就以为轻松,飞飞的实力可是很强,孟扬和他下也只有五成把握,你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吃亏。”看来方品璋对两方面的人都很熟识,和小飞飞打完招呼又叮嘱起曹月轩。
“是吗?”惊讶地再次看了小飞飞一眼,曹月轩有点怀疑地望向方品璋。
没有比较就没有感受,张帆的棋在这次参加对抗赛的少儿棋手当中只能算中游偏下,故此,输给一个六岁大的小孩子虽然让人意外,但对于一向自视甚高的曹月轩而言却也不是太过放在心上。
然而方孟扬就不同了,那是方品璋的外甥,曾经被方品璋带到烂柯棋手和自已下过几盘,虽然自已稍占一点上风,但优势却是极其有限,有限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记。
而现在方品璋居然亲口说这个小孩子居然实力和方孟扬相差无几,这怎么能不让他大吃一惊。
“呵呵,等这盘棋下完了以后你就清楚了。好了,比赛就快开始了,大家都坐好吧。”指了指工作台的方向,方品璋笑着扮演起临时赛场监督的角色。
“嗯。”小学生们还是很听话的,齐声应了一声,各自返回自已的座位。
“飞飞,你也要加把劲儿。曹月轩的棋轻灵飘逸,常会有异想天开的构想,好好学学,对你长棋会很有好处的。”微笑着拍拍小飞飞的脑袋嘱咐两句,方品璋离开儿童组赛场。
工作台那边,李飞扬已经开始看腕上的手表。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中国流
大约五分钟过后李飞扬从工作台后面站了起来。
“忘忧清乐道场和烂柯棋社对抗赛第二轮比赛马上开始。比赛规则大家应该都已经很清楚了,这里我就不再重述了。我只强调一点,就是希望每一位参加比赛的选手都能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对待比赛,胜负是暂时的,只有友谊才是长久的。好,现在是一点二十八分,再过两分钟比赛就要开始,请各位参赛棋手在自已的座位上坐好保持安静,等待比赛的开始。”李飞扬高声说道。
热闹的比赛大厅渐渐安静了下来,没有进入赛场的棋手纷纷回到自已的座位,坐在座位上的人则停止说话聊天,一个个屏气凝神,等着李飞扬再一次的讲话。
转头望向隔着的第三张棋桌,方孟扬也已经回到了,见到小飞飞正向自已这边看来,于是伸出右手伸出中食二指比了个V字。
同样摆了个胜利的手势,小飞飞开心地回应着。
“小家伙,都这时候了还有心情搞这种飞机,一会让你看看我的厉害。”小男孩儿轻松的表情一点没落全落入对面坐着的曹月轩眼中,很少会被人轻视的小学生心中暗暗不快,知道方品璋刚才说的虽然都很可能是事实,但还是打定主意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没有一点比赛意识的小不点儿。
“好,时间到了。比赛正式开始,现在开始计时。”两分钟时间很快便过去了,李飞扬大声宣布道。
立刻,噼噼啪啪的棋子落盘声在大厅响了起来。
这一轮比赛是曹月轩的黑棋。
略一思考,想要尽早打开局面的曹月轩布下了中国流。
所谓的中国流布局又被称为桥梁型布局,其基本形是黑棋在占据右上星位和右下小目之后的第五手棋不是按照‘占空角最大,分角守角次之,拆边再次之’的传统布局理论守右下无忧角或是挂对方的角,而是直接隔五拆边连片,由于右边黑棋的棋形结构就象一座桥梁一样,故而称为桥梁型布局。
据说,这一布局的最初构思其萌芽早在日本天和三年(一六八三年)时四世本因坊道策(白)与三世井上道砂因硕(道策之弟)下的一局
棋中就有体现,当然,那是根据手割次序改变所得出的结论。此后,在一九五八年吴清源与藤泽朋斋第一期日本最强者战中也曾经下出这个棋形,吴清源执黑,因为另一个角是黑小目单关守角,所以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流”,但已极为接近。出现在正式记录中的第一个“中国流”布局范例是一九六一年第七期日本业余本因坊战决赛,对局者是原田实(黑)对西村修,黑棋的前三手正是标准的“高中国流”。
一九六零年,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我国年轻棋手陈祖德刚刚进入国家集训队,在那个时期,我国的围棋水平还很落后,中国棋手的总体水平与日本业余强手比较接近。在和日本职业棋手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之后,陈祖德发现日本职业棋手普遍理论基础扎实,盘面判断准确,大局观强,中国棋手若是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很难从日本棋手那里找到机会,因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棋局导入复杂多变的战斗格局,如此,才能够尽量发挥中国棋手战斗力强的特点。
所以,那之后陈祖德有意识地在自已的对局中尽量采用对角星布局,通过这种地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座子布局,陈祖德在对外交流比赛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
然而这种布局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对方若想破坏这个布局非常简单,只需在他占到右上星位后直接占据左下角既可,对此,黑棋可以说没有任何办法。
怎么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已的布局呢?陈祖德一直在苦苦的琢磨。
正所谓苍天不负苦心人,不能确切地说到底是看到过原田实的那一局棋产生了灵感,还是多年修行,一朝得道,总之,陈祖德发现了这一违反当时围棋理论布局手法的威力。
在其自传体小说《超越自我》中陈祖德曾经提到研究过日本业余强手的布局,但没有提到是否曾经从某处看到过“中国流”。正如数学史上英国的牛顿和德国的莱不尼兹,两人互不相识,靠各自的研究分别发明(或发现)了微积分。
也许,这正应了一句老话“英雄所见略同”。
自发现这一有力的布局之后,陈祖德和他的队友们对这一布局进行了相当深入而详细的研究,进而发展成为一套与众不同的布局系统并应用于实战:在一九六五年的中日围棋团体对抗赛中,所有中国棋手不论执黑还是执白,一律使用这一之前在职业棋手中极为罕见的布局手法,虽然因第一次在对日正式比赛中使用,其成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但中国棋手这一独特而又整齐划一的运作给日本棋手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了兴趣,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岛村俊宏九段访华后在日本国内比赛中频频使用“中国流”获得很好的成绩,从此,‘中国流’开始在日本乃至世界棋坛广为流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流”这个名称是从日本叫出来的(虽然现有记录显示日本业余棋手最早下出这种新型),正说明日本棋界充分肯定了中国棋手对此布局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秀策并不是“秀策流”布局的发明者,最早下出“秀策流”连同着名的第七手“小尖”的也不是秀策,但最早对此布局进行系统研究并在实战中大量应用的是秀策,“秀策流”名之无愧。所以,基于同样的道理,将这一布局体系称之为“中国流”名之无愧。
中国流布局最鲜明的特点是:以星小目的配合为基础,迅速向边上扩展地盘,在围空速度上压倒对手。当对方不得不进入黑阵时,则通过攻击来取得主动。
曹月轩今天使出这一布局,目的就是发挥自已灵活多变的特长,早早在布局阶段便把对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