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鹤唳华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拟定了有战功,宜颁赏的将士名册,又安排押送俘获战利事宜,令他们先行上路,取道关中,抄近道入京。见手中要紧事务布置妥当了,方将善后诸事一并交到了几名留守副将的身上。如是也用去了三日有余,这才带了几位功高将领,点了两千亲兵,轻装简骑,不待明日便要出发。副将顾逢恩前去相送,不由发问道:“陛下给定的时日足够,将军又何必去得如此急。”顾思林看了他一眼,复道:“王命下,不俟驾而行。我拖延了这几天,已是不该。我去后,你务必要尽心竭力,安顿军中。”顾逢恩朗声答道:“将军之令,属下牢记。”想想终是又笑道:“我还是表弟娶亲的时候见了他一面,不知现下怎样了。”顾思林斥道:“叫殿下。”顾逢恩应道:“是。”顾思林见他脸上神色,叹了口气道:“我昨夜嘱咐你的话,你可都记住了?”顾逢恩抱拳施礼,道:“将军放心去便是。”低声又道:“父亲放心。”顾思林点了点头,这才跨蹬上马,带着敕使车驾一并去了。

    顾思林一路南行,人不落鞍,马不下蹬,终是六月末抵达了岳州,离皇帝给定的期限仍有五日之距。人马行至岳州,反倒放缓了步子,只说是等着押运俘获的队伍赶到,再一并起程,只请敕使先行入京禀奏天子。

    皇帝得了奏报,也自是欢喜,遂问起礼部纳俘庆功的仪典安排得如何,待知已将就绪,更是天颜愉悦。复问起太子,从人答道:“殿下仍在府内安养。”皇帝皱眉道:“他这病也害了有十来日,听太医说已好的差不多了。你去他府中,传朕的话,说他舅舅就要到了,当日郊迎典礼还须他主持,也叫他早作准备。”

    太子得了皇帝旨意,病自然也便好了。遂打叠精神,见了礼部几位首长,询问明白了是日安排,亦无非是按着祖制朝纲,先郊迎,后献俘,后祭天,后赐宴等等。定权所关心的却并不在此,轻轻听过,待礼部官员说得口干舌燥,方问了一句:“郊迎时要换卫,那禁军是谁带着的?”众人复道:“是齐王殿下。”定权问道:“为何是他?” 几名官员一愣,互看了一眼,方有一人答道:“是陛下的旨意,陛下说顾将军凯旋,乃是国中盛事,必使在京皇子宗室皆出使仪典,以示对将军宠渥。”定权问道:“赵王呢?”那人接着回答:“赵王自然亦是要出席的。”定权皱眉道:“我知他自是要出席,孤问的是他可将兵?”那人答道:“赵王只是纳迎,不将禁军。”定权奇道:“这是为何?赵王已行过冠礼,身受王爵,为何不算他一份?”那官员道:“陛下……”定权接口道:“陛下不说,并非爱惜他,而是怕他年少而承重任,诸臣心中不服。陛下抚恤众臣之意,臣子岂可不察君父苦心。与孤同在京中的只有这两个嫡亲兄弟,这种盛典上厚此薄彼,怕是非但于赵王脸上不好看,皇后那边亦是说不过去的。”

  礼部的左侍郎素来与太子亲善,为人也甚是乖觉,听了这话,忙道:“殿下思虑周密,臣等不及。殿下一片至纯孝悌之心,臣等感动莫名,安能不察。臣及诸位大人这便向陛下上奏,令赵王殿下共领禁军事宜。”又环顾道:“李大人,朱大人必也是此意。”那二人心知太子也未必便是有什么孝悌之心,但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无可摘指,此刻叫左侍郎徒然一问,只得含糊答道:“臣等也正有此心。”定权笑道:“我朝以礼仪立邦,万般诸事,皆要倚礼从之。诸位大人居此位,可谓国之砥柱矣。众多事项,还是要仰仗诸位大人的。”众人忙还礼不叠,定权已一笑起身去了。

    待得诸事真正安排妥当,顾思林已于京郊整顿驻扎。只待得皇帝宣召,便携军入城。太子亦是一早住回东宫,是日寅时便起,易服听诏,承了金辂前往外城的奉天门。其时旭日方升,还不算溽热。只是太子今日代帝亲迎,着的是全副衮冕,罗衣罗裳,蔽膝中单穿得层层累累,又有革带,玉佩,大绶加在腰上,还戴了一柄配剑,便是走动也嫌累赘。此刻立在城头,片刻间便汗流浃背,一旁内侍不住为他拭擦额上汗珠,边等候将军进城。定权行至雉堞之前,向下望去,只见齐王赵王各俱甲胄,踞于马上,千余禁军压后,百官分立两侧,虽越千人,却只能闻树顶蝉噪,林间鸟啼,再无半毫其它响动,当真是堂皇威仪之至。

   定权却只觉耳畔嘤嘤嗡嗡,全是人声,聒噪得难受。皇帝一面里大力嘉奖顾思林,敕令太子亲迎,给足了自己颜面;一面又把换卫统军的事情交给了齐赵二王。将本已纷扰的朝局搅的更是浑沌不堪,省部间的种种暗涌潮动,众人之揣测纷纭,举棋不定,张陆正也皆已转达给了他。定权放眼望去,只见文臣堆里居于上首的只是一片紫色,根本瞧不清脸孔。且是冕上的白珠九旒在眼前荡来晃去,也极是碍事,不由得悄悄叹了口气。皇帝终于是肯将拨与齐王的禁军一分为二,使二王共领,总算使他舒了口气。储副不将,本是本朝祖制,开国伊始便有朝臣进言,说“储副之位,止于侍膳问安,不交外事”,又言“辅军监国,自汉至今多出于权宜。”是故自己手中,除了东宫禁卫数百人,再无可直接调度的军队。齐王若是因此次掌控了一支禁军,直接拱璧内宫,则于自己大为不利。叫赵王分掉一半,至少还能收回这一半。只是皇帝心中的打算到底如何,却一时也摸不清楚。

   城上侍者见太子站得笔直,翘首前望,哪里知道他的纷繁心事,陪笑道:“将军车驾未至,殿下先坐一会吧。”见太子回头瞪了自己一眼,立刻缄口噤声。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方有人来通禀道顾将军已至郭下,定权急令使臣去颁布教旨,令将军即刻入城。不出片刻,众人便先瞧得烟尘半天,感知脚下地动。远远望见逾千军士,托着数骑前来。渐行渐近,为首的正是当朝的国舅,抚远宣威将军顾思林。定权见旌旗猎猎,迎风翻飞,斗大的顾字,愈来愈清楚,便动身下城。齐赵二王见他下来,忙也下马,侍立在他身后。一时间鼓号齐响,乐声震天,不时顾思林已临城下,下得马来,单膝下拜向定权道:“臣顾思林参见殿下。”他甲胄在身,按制本不需行跪拜礼数,定权忙伸手托了他起来,道:“顾将军请起,将军劳苦功高,陛下特命我等在此迎候将军。”顾思林忙又谢过皇帝天恩,方向二王行礼。齐王还礼笑道:“舅舅何必如此,可折杀我们了。”

    定权已有四五年未与国舅谋面,此刻上下打量,只觉他较自己记忆中已老了许多。顾氏一族的相貌却都是颇为漂亮,先帝曾戏言道:“芝兰玉树,皆出其庭。”定权的容貌便有六七分像母舅的样子。是以顾思林将兵,未免清俊有余,威武不足。当时初入行伍,人见他面容俊雅,又出身戚族,不过面上碍着他是宁王的郎舅,心内却多有轻慢,背后给他取了个诨号叫“马上潘安”。如今虽仍在马上,却是安仁已老,面上手上,颇现风霜。定权心下悲伤,却不动声色,向二王下令道:“请将军策马入太庙。”二王遂行军令,将顾思林带来的军士安排在城外,自领着禁军拥着太子辇驾和将军车骑进城去了。一干官员见太子起驾,也纷纷随后。一时间京城御道之上,浩浩汤汤,两旁百姓夹道,也只觉得天家威严,不可正视。

   太庙献俘之礼却是皇帝亲持,太子襄辅。繁文缛节,直折腾到近暮。众臣一早出来,随着在城门驰道,太庙明堂之间辗转,早饿得口不能言,手脚发软。待得辰时鼓乐齐鸣,为顾思林庆功的宫宴开始时,坐在朵殿中的三品以下官员便也顾不得礼节,放口大啖起来,一面还不忘了偷眼瞧看殿上情形。其时除了齐赵二王还在外戍守,大殿上的诸臣也皆已齐聚,众人宴前已换上了常服,顾思林只穿着寻常武官的紫袍,腰束玉带,除少了一只鱼袋,便直与文臣无二。皇帝指着顾思林向太子笑道:“太子可曾见真正儒将,顾大人便是一个。今日是国宴,也是家宴,你还不快代朕向你舅舅敬杯酒。”定权答应一声,接过内侍奉上的金杯,捧到顾思林席前,见顾思林早已起身等候,笑劝道:“顾大人辛苦,我敬大人一杯。”顾思林双手接过酒盏,躬身向皇帝道:“谢陛下。”这才回过脸来道:“谢殿下。”二人皆是一板一眼,行礼如仪。众臣见太子起头,便也你一盅,我一盏的起身敬酒,一时间殿上筵席也热闹了起来。歌功颂圣,吟诗作赋,响成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