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夏晓雪早上给自己打了三次传呼,安在涛解释说他早上跟别人出去吃早饭没有带传呼,而接下里又听说她来了京城,不禁有些讶然,但他没有说什么,匆匆问清楚位置,就打车过来了。
看到安在涛熟悉而英挺的身影,夏晓雪再也压不住满腹的情绪波澜,一头就扎进了他的怀抱,小声哽咽起来。安在涛大惊,急急抱着她柔声问道,“晓雪,你咋了这是?”
……
……
夏晓雪有些不好意思地从包里将那几张照片和那封匿名信掏了出来,安在涛看了一眼,面色就阴沉下来,心里一个激灵,原来那天的“第六感”并不是自己的错觉!果然有人在背后“搞事儿”。
但是,自己目前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小记者,又是谁……而搞了这么一出,难道是想要再自己跟夏晓雪之间设置什么障碍?不,不会,应该是另有企图。那么,跟孟菊有关?或者?
瞬间,安在涛心念电闪,神色就有些变幻不定。
见安在涛脸色不好看,夏晓雪还倒是安在涛对自己不信任他不满,主动将娇柔的身子依偎了过去,“老公,我也是一时着急,并不是不相信你哦……”
安在涛摇了摇头,紧紧地抱了抱她,柔声道,“晓雪,这事儿有些复杂……我一时间也跟你说不清楚,走吧,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孟教授……”
……
……
第三卷入仕 第109章【一篇文章的力量与波澜】一
等到夏晓雪被安在涛拉着手一眼看到了等候在燕大门口的、身穿黑色妮子大衣的孟菊,她心里仅存的一点疙瘩瞬间散去。原来是孟菊呵,她立马就反应过来——不但照片上,就算是今天早上跟安在涛一起走出党校大门的,也是孟菊。
对于安在涛和孟菊的亲近,她心里早已习以为常。当初在燕大的时候,孟菊对安在涛“另眼相看”,早已是燕大新闻系众人皆知的事情,她也常常跟着安在涛去孟菊家里蹭饭吃,对于这个关心两人的有着冰山美女教授之称的孟菊,她也是熟悉且亲热的很呢。
孟菊盈盈站在那里,一阵阵的寒风吹拂起她额前的一缕乱发,她裹紧大衣,望着安在涛和夏晓雪璧人一般地亲亲热热地走了过来,她心里闪过一抹怅然,但旋即又浮起一丝欣慰。
安在涛在她的心里,不仅是喜欢的男人,还是一个近似于亲人弟弟一样的存在,在她的潜意识里,明白夏晓雪才是他的良配,对于两人的感情,她虽然怅惘但却没有任何的嫉妒。而事实上,在以往安在涛和夏晓雪的大学生涯中,她对两人都是一般看待的,心里对夏晓雪没有什么“心结”。
她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脸上。绽放出柔和的笑容来,向夏晓雪招了招手,“晓雪!”
夏晓雪笑嘻嘻地甩开安在涛的。手来,跑了过去,跟孟菊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孟教授,好久不见了,教授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啧啧。”
“看看,这胸……越来越大了。”夏晓雪嘻嘻一笑。
孟菊脸色红了一下,瞥了安在。涛一眼,笑骂了一句,“臭丫头,一见面就开始取笑起我来了!”
……
……
在孟菊家里的客厅里,孟菊看了看那些照片和那。封匿名信,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尤其是猜出夏晓雪肯定是心里“不舒服”才突然赶进京里来,她心里就更加尴尬。要是自己对安在涛没有什么倒也罢了,可偏偏她心里“有鬼”。
安在涛静静地望着她,而夏晓雪却径自溜进了她。的卧房,又去她的衣橱里翻看她有没有新买的新款式的衣服。或许是因为从国外回来的缘故,也或许是眼光独到的缘故,孟菊的穿衣打扮非常时尚高雅,成为燕大女生纷纷效仿的对象。当初,夏晓雪买衣服可是全照着她的款式来的。
好在两女身材差不多,很多衣服是可以“通用”的。
如果孟菊不主动说出她自己的身世来,安在涛。是不会跟夏晓雪说的,因为这毕竟是人家的个人隐私。
孟菊叹了口气,。走过去拍了拍夏晓雪的肩膀,“晓雪,你相信这匿名信里的这些话吗?”
夏晓雪早已认定这是有人恶意“陷害”,早已不放在心上,也没有多想,就笑道,“孟教——啊,不,菊姐,理这些胡言乱语干什么?我一早就猜出照片上的人是你了,嘻嘻。”
说着夏晓雪向安在涛“瞪”了一眼,示意他不能“出卖”自己,便又跟孟菊笑着闹在了一起。
……
……
三人在孟菊家里说了会话,又一起到菊澜小筑里去吃了一顿饭,这顿饭吃得极有亲情味道,当着两人的面,孟菊算是通过这顿饭正式认下了一个弟弟和妹妹。当晚,夏晓雪就住在了孟菊家里,安在涛回了党校宿舍。
第二天一早,夏晓雪要返回滨海,见孟菊闲着没事儿听说她又辞了职,便死活拖着她让她去滨海玩几天算是散散心,孟菊拗不过她,无奈之下,只得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跟夏晓雪一起坐上老谷的车,上了高速直奔滨海而去。
安在涛站在中央党校门口,眼望着红旗轿车缓缓离开,挥了挥手,脸上虽然浮现着笑容,但心里却着实是在苦笑。他和夏晓雪之间已经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对于夏晓雪的性子,他太了解了。
晓雪心思缜密细腻,虽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但其实不是这样。她虽然没有怀疑安在涛跟孟菊发生了什么,但她对安在涛爱之深——安在涛心里明白,晓雪是在尽最大可能地为自己跟她的婚姻扫除一切该扫除的障碍了,如果他没有料错的话,他在党校上课的这剩余的日子里,夏晓雪大概不会放孟菊回京了。
原来,夏晓雪还没有意识到,孟菊会有可能对两人的感情构成威胁,因为孟菊毕竟是两人的老师——但现在,那封匿名信和照片引起的“涟漪”在她心里虽然平息下来,但却不是一丝痕迹也没有留下的,更何况,这一次来,孟菊突然辞职又提出认自己做妹妹……一切的一切,聪慧如夏晓雪,岂能心里没有“想法”?
安在涛想了会,头昏脑胀的,索性就不再想,夹着自己的公文包,走回党校的礼堂里上课。
其实,夏晓雪的这点心思又怎么能瞒得过同样是冰雪聪明的孟菊呢?她不但有着夏晓雪一样的细腻的心思,还毕竟比她多活了十年。孟菊肯跟着夏晓雪回滨海,其实也有顺水推舟彻底打消夏晓雪心里疙瘩的意图在里面,尽管她心底里是想留在京里跟安在涛相聚几天。
但她更不想因此让安在涛和夏晓雪之间的感情出现任何的“裂痕”,所以,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笑吟吟地跟着夏晓雪上了车,且答应她在滨海好好玩两天。
孟菊在车上跟夏晓雪笑着说话,见她这样,夏晓雪反倒是心里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敏感”了。
安在涛继续着自己青干班的培训,他本来以为再坚持完这几天就能轻轻松松地返回滨海准备过年了。但出乎他的预料之外,这剩下的几天青干班培训反倒是波涛汹涌。
在98、99两年,国企改革是一个热门话题,全国的国企改革风起云涌。在这两年的**上,国企改革激发国企活力,大的方向毋庸置疑,但国企改革的具体操作模式却在这两年的**上以及舆论,都引起了一些分歧和争议。
培训即将结束前,刘彦所在的经济日报突然刊发了一则深度报道:关于青城县国企改革的新模式——该县新上任的县委书记马亮推行激进“全卖光”的模式,很多国企产权全部民营化、股份化,这被经济日报称之为“青城模式”。
在经济日报的这则报道中,对于“青城模式”大加赞扬,盛赞这是极富有创新意识的改革举措,对于激发国企活力,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民生收入意义重大,必将引起深远影响云云。这种观点据说也体现了某些高层领导的意思。
98年的国企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各地的国企改革正在热烈进行。而“青城模式”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激进的典型。在浩浩荡荡的国企改革浪潮中,国企改制,职工买断工龄,减员增效,职工大批下岗。
安在涛却明白,如果说国企改制是大的方向合乎发展潮流,但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让国企经营者低价买断国企经营权,全民资产贱卖给少数管理者,大量的职工下岗。再譬如就是“青城模式”为代表的过于急功近利的“大跃进式改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改制了再说。
显然,与后来的MBO并购相比,这种“职工当家作主”式的改革更加具有煽动性,更加能迎合起民意。但是,国企改革的目的不是让渡产权而是激发国企活力,让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