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成了报社的大记者了,看看哪,这几份报纸上全是你儿子的大名哟,我刚回城买了几份报纸就看到了。”
安雅芝一怔,笑着接过来扫了一眼,见果然是自己儿子发在滨海晨报和滨海晚报头版上的新闻稿子,嘴角轻轻一抿,自谦道,“呵呵,张老师快别这么夸他,一篇稿子而已。”
张晓军一边开自家的门,一边回头笑着打了个招呼,“安老师,我还要拿点东西回乡下去,您忙吧。”
安雅芝点了点头,关紧自家老式的防盗门,又轻轻掩上黄油漆的木门,回到沙发上坐下,仔细看起了安在涛的稿子。等她看完,却见安在涛正拿着拖把俯身哼哧哼哧地拖着地,不由欣慰地笑了笑,起身过去夺过了拖把,“让妈来吧,对了,你出去买点带皮的猪肉来,妈晚上给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
……
三天的时间匆匆而过,这三天,安在涛几乎寸步不离安雅芝,安雅芝上街他也跟着,就算是出去买菜他也不落下;而在家里的时间,他一遍遍地坐着安雅芝的思想工作,无非是说进入媒体同样有大好的前途云云。
对于把安在涛弄进机关的事儿,安雅芝其实也有些心灰意冷了,能找的关系她都找过了,还是一无所获。看儿子这么喜欢媒体这个行当,她不由也慢慢转过弯来,心里暗暗盘算着,记者似乎也还真不错?
见安雅芝竟然破天荒地问起滨海晨报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安在涛心里大喜,这充分说明,母亲已经慢慢接受了现实。而只要她放弃了将自己弄进政府机关的念头,只要她不再去找那个男人——命运的轨迹就应该开始逆转了!
按照前世的记忆,安在涛说出了滨海晨报普通记者现在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工资奖金加起来有1000出头啊。”安雅芝有些意外,讶然道,“这收入不算低了呢,妈妈这么多年教龄了,还拿不到1000呢,你刚毕业就能拿这么多?”
98年的滨海,老百姓的收入还是不高的,普通的工人也就是六七百左右的样子,而像安雅芝这样的教师工资稍高一点,但也不到一千。能拿到一千之上的工资,除了政府机关之外,也就是媒体、银行和电信等之类行业了。
安在涛笑了笑,“是呀,妈,收入不低了呢。我就是进了政府机关,一开始也拿不了这么多。妈,等儿子我发了第一个月工资,我给你买件真皮大衣穿穿。”
这年头正是皮衣流行的时代,一到冬天,满大街都是以黑色和咖啡色为主基调的皮衣人流。一件普通的皮衣起码数百块,这对于安雅芝这个单身母亲来说,已经是一种很昂贵的奢侈品了。
安雅芝笑骂了一声,“你这孩子,一分钱还没见着,就准备挥霍了。”
安在涛嘿嘿笑了起来。正在这时,家里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安在涛接起电话,“喂,哪位。”
“是小安吗?我是孙兰。”电话里传来孙兰那带有几分故作娇媚的声音,安在涛下意识地皱了皱,“哦,孙主任,找我有事吗?”
“这样啊,小安,你家里的事情忙完了吗?明天一早,市委市政府在高架桥下召开由各区县、市直各部门领导参加的现场会,规格非常高,几个常委都要出席,市委办来电话点名要你参会。”孙兰说着,压低了声音,“小安啊,报社领导很重视这次活动,你无论如何……对了,接报社人事处通知,要你尽快去市人事局办理手续,报社好接受你的档案和人事关系……”
安在涛抬头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见才下午2点多,就点了点头,“孙主任,明天一早就一定赶到报社。人事关系嘛,我现在就去人事局办理……”
=
第二天一早,安在涛就赶去了报社。
匆匆去人事处交上了自己的人事关系和档案,顺利地办完了入职手续,然后又去组织处递上了自己的党员组织关系。弄完了这些,安在涛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就算是彻底成为晨报员工了。
刚回到新闻部的大办公室,马晓丽就嚷嚷起来,“赶紧下楼吧,带好采访本哟,市委办派来的面包车来了,赶紧的,我的安大记者。”
安在涛赶紧冲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抓起刚领的采访本和签字笔,冲出了新闻部办公室,带起一阵热风。记者孟阳和胡勇神色复杂地望着安在涛冲出去的背影,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中的那一抹嫉妒却落入了马晓丽的眼里。
马晓丽扬了扬头,“咋了,两位,吃醋了?人家小安虽然刚刚大学毕业,但做出来的报道那可真叫一个绝,上头的领导那不可不是一般的满意……你们俩啊,还真别不服气!”
孟阳皱了皱眉,冷笑了一声,“马晓丽,你又发疯了,我们啥话都没有说,你哪来的那么多废话。你可别忘了,这采访现场会可原本该是你的活,你自己搞不好,还好意思在这里瞎嚷嚷。”
第一卷逆转 第020章【故人】
“我乐意,你管得着吗?”马晓丽从来就不是一个怕事的主儿,她胸脯儿一挺,大有冲上去跟孟阳大吵一架的架势。
“好了,你们别吵了,赶紧干活。马晓丽,你去体委采访;孟阳,滨海车轮厂有个职工运动会你赶紧赶过去,胡勇去采访啤酒节……”张纲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又叮嘱了一句,“记着哪,不要喝酒,下午赶回来把稿子写出来。”
……
……
安在涛下了楼,见门口停着一辆依维柯面包车。他正在打量间,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有些不耐烦地道,“你是参加现场会的吧,赶紧上车呀,9点开会,还有不到半个小时了。”
车门打开,安在涛一头就钻了进去。抬眼一看,车里已经坐上了5个记者,有男有女,既有摄影记者,也有文字记者。他心里嘿嘿一笑,全是老熟人哪!
安在涛走到最后的座位上坐下,也没说什么。但前面一个留着小平头的30多岁年纪的男记者回头来望着他,这人的眼睛很小,看上去总像是眯缝着,只是在看人的时候眼神中流出一丝丝的热芒,给人感觉很古怪。
“你是晨报的安在涛吧?听说你是刚来的燕大毕业生?”小平头笑了笑,眯缝着的小眼睛变得更眯缝了,伸过手来,“张伟,滨海日报要闻部记者。”
其实这几个人,安在涛都认识,尤其是这个张伟,还是他的铁哥们。前世的时候,可没少跟这几人打交道。他们都是各自报社的腕儿,像这种大型的活动,报社一般都是派他们出来。就说这个张伟吧,笔杆子之强在滨海媒体界大名鼎鼎,后来滨海媒体施行首席记者制,他便是滨海日报的第一个首席记者,也是滨海媒体界的第一个首席记者。
此人后来调入广电,当了滨海电视台的总编室主任,没两年就进了广电局的领导班子,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同时兼任滨海电视台台长。
前世媒体小圈子里的几个人,今天都在这辆面包车里聚集齐了。安在涛多少有些感慨,他微微一笑伸出手去,“安在涛,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话匣子一旦打开,车厢里的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其实,安在涛这个名字,这两天早就引起了这些名记们的注意,一个普通记者采写的稿子能得到市委书记的亲笔批示并做了同步发表的通稿,这在滨海媒体界还是头一回。
他们仔细阅读了安在涛写的新闻稿子后,纷纷暗暗叫绝,文笔之老练,新闻分寸感把握之强,咋看咋不像出自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之手。
滨海晚报的女记者王雅丽回过头来,向安在涛伸出了大拇指,“小安,还记得我吗?”
安在涛一愣,前世的记忆迅速翻动起来,但想来想去,他都没有记起在到滨海晨报工作之前,曾经跟王雅丽有过什么交往。王雅丽他当然是很熟的,她老公后来还成了他的下属,可现在——应该还不认识她吧?
安在涛正在迟疑间,却听王雅丽嘻嘻一笑,“小安,记性不好哟,当年民泰老板那一万块钱的高考状元奖金,可是我牵的线哟……”
安在涛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当初高考成绩出炉后采访他的女记者。那个时候,媒体关注高考文理科状元还不像后来那么疯狂,高考成绩刚一出来,王雅丽就追上门来写了一篇不短的通讯报道,安在涛还清晰地记得,标题叫《寒门学子的励志之路》。
王雅丽的报道见报后,滨海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民泰实业老板路逢春就主动联系报社,愿意拿出两万元来分别作为滨海文理科两位状元的助学奖金。为此,报社专门搞了一个助学活动,还邀请了市里一些领导出席,轰动一时。因为在94年,一万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算是一笔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