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命大会后,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张继民还参加了新一届东山省省委班子的见面例会,还做了简短的讲话。既明确了安在涛“代理省委工作”的必要权限,又指出了阚新民稳定全省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言下之意非常明显了。
临走的时候,张继民握着安在涛的手微微一笑轻轻道,“在涛同志,你年富力强,中央对你寄予厚望,你一定要努力工作,注意团结和尊重省里的老同志……把工作做好。”
第九卷走向辉煌 第729章【位置决定话语权】
中组部的常务副部长张继民当天就乘机赶回燕京。送走了中组部的人,安在涛无疑要和中央要求立即上任的离任省委书记李大年进行一番工作上的交接。当然,是“省委日常工作”,而不是“东山省全面工作”。
省委书记的工作,不交接给现任省长,而是交接给一个刚上任履新的省委副书记,这看上去似乎多少有些诡异。
但这种涉及高层权力配置的“至高问题”,对于东山省的干部们来说,顶多是心里意淫一下,背后议论都不敢。有些事情可以传播议论,但有些事情却就是雷区,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
安在涛的新办公室在李大年办公室的隔壁,面积和装修什么的,比起李大年的办公室来乃至其他的省委领导都要差一些。因为时间太匆忙,省委办和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本就来不及给安在涛重新装修配置办公室及办公设备,只能暂时腾出了一间差不多符合安在涛如今职务身份的办公室,临时做一过渡。
省委办副主任兼省委副秘书长薛秋田再三向安在涛表示“最诚恳的歉意”,但安在涛却显然没有把这种事情放在心上,只是吩咐薛秋田没有必要太过铺张浪费,办公室嘛,简简单单方便实用就可以了。
安在涛不是矫情,他在什么地方任职,都对办公室、专车什么的,没啥讲究。只是作为到了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办公室和专车这种公开的官面待遇,他也不能不要,否则的话,会引起其他领导的“反弹”。
但话是这样说,对于安在涛这样一个未来的东山省一把手,省委办公厅的主要负责人薛秋田如何敢怠慢,领导说简单点不过是客套话,下面的人不能当真,领导可以不在乎,但属下却不能不在乎。省委核心领导的办公室,代表着省委的形象,怎么敢小觑?
去了自己在东山省委的新办公室坐了一坐,安在涛颇觉有几分感慨。十几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年轻的乡镇干部起步,一路青云直上,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风雨兼程,如今竟然已经坐到了东山省最高权力机构的核心位置上,想起过往的一幕幕,如同梦境一般。要说此时此刻他心头没有一丝“波澜”存在,显然是虚伪的话。
在外界和别人看来,他的仕途顺风顺水青云得意,但在安在涛自己看来,他所走过的每一步路,脚步都非常坚实,都如履薄冰,都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是一种矫情和作秀的话,也是一种愚民的话,但这些年他确确实实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轻权力纷争重做实事,以民生为先,尽到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可以说,他无怨无悔也心地坦荡,对得起自己的道德良心和政治良知。
唯一的遗憾是,在国家煤监局的工作没有做到他一向追求的“尽善尽美”。但他深知,煤矿安全监管之难,远远超乎了这个行业和领域之外,潜藏着诸多“深水区”,现在的他,根本就无力去触碰这些。有些事情,自不量力强行为之,只能是自讨没趣兼伤害自己。基本上,就相当于政治上的自杀了。
这种政治风险,安在涛不能去冒。他的目标远大,要想实现自己更大的目标,他必须要继续前行。
……
……
缓缓起身,安在涛向隔壁的李大年办公室行去。站在门口,他发现,李大年的秘书和几个省委办的年轻干部在忙碌着替李大年收拾东西,而李大年本人更是在收拾自己书橱里的一些书。
安在涛大步走了进去,几个机关干部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恭声打招呼道,“安书记”
“好。”
安在涛向他们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就向李大年走去,半开了一个玩笑,“李书记,你的东西不少嘛。怎么,还都要带走?不给咱们省里留点,也好让我们对领导留点想头……”
李大年瞥了他一眼,呵呵一笑道,“在涛同志,我的东西不多嘛,大多数都是一些文稿和书……咋,喜欢看?要不然我留一些给你?你来看,这几套书很不错,这还是我当初从燕京带来的,中华古籍影印版,全国发行量不过数千套。”
李大年递过来一本线状的古籍,安在涛接过来略略翻了一翻,就笑道,“李书记,这种书很珍贵,您还是自个儿留着吧,我可不能夺人所爱哟。”
两人坐在沙发上,开始小声攀谈起来。帮着收拾东西的机关干部察言观色,知道两位领导要进行私下交谈,赶紧就交换了一个会意的眼神,悄然退了出去,同时为两人把房门关紧关严实。
“小涛啊,上面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都是为了让你稳妥地接我的班,由此可见,中央领导对你的高度重视……中央越是看重,其实你的压力就越大,越是容不得有半分懈怠。”办公室里没有了外人,李大年的矜持和架子自然一扫而空。
安在涛默然点头,“我明白,我会小心谨慎的。”
“你虽然很有才干,但是省级领导层与下面还是有所不同的,高层之间的权力关系本就非常微妙,如今这一次又因为你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微妙……小涛啊,凡事务必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在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上栽跟头。”
见安在涛认真听着,李大年又压低声音道,“省里的形势很复杂,几个常委各有各的心思,你要想在东山站稳脚跟,必须要学会制衡和玩人,不偏不倚,尽量不要公开表现出个人的喜好和立场来,免得遭人利用。关系很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慎之又慎……”
李大年一连用了好几个“必须”和“谨慎”。他当然是好意,在他看来,安在涛无论能力多强,但始终还是年轻人,让安在涛这么一个年轻干部去领导那些混迹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李大年心里着实有些担心。
这从一个侧面说,别看李大年跟安家的关系很好很亲密,但其实,李大年根本就不真正了解安在涛。李大年对于安在涛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他儿子李南对于安在涛的了解。在李南看来,要是论起权谋和手腕来,安在涛一点都不比李大年这些“老狐狸”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安在涛的大局观,他开放的视野和独到精准的思路,都决定了他的高度。在这样的高度下,安在涛的从容布局和果断掌控,都有了无限的可能。安在涛天生就是一个做官的材料……这是李南对安在涛的深度评价。
安在涛虽然对李大年的话并不以为然,但却知道长者是一片善意,便点头微笑着应下。只不过,口头上的答应未必就代表行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工作作风,李大年用他当省委书记那一套去“要求”安在涛,显然并不适宜。
十多年官场的历练和风雨,安在涛一步步从基层走来,升迁速度虽然快,但他的基础却是牢固的,基层干过,机关呆过,中央机关也挂职过,党政都有工作经验,他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官思路和政治风格。有些东西,适合李大年,未必适合安在涛。
换言之,在李大年看来稳健且能收到效果的做法,安在涛用了未必就取的同样的效果,而那些在李大年眼里的激进做法,出现在安在涛的身上,也未必就会一定出乱子。
“还有一个事情,你需要注意一下。”李大年犹豫了一下,轻轻道,“最近省里准备调整地市的干部,这个事情做了一半,中央就准备动我,调整省委的班子,没有办法,这事儿就搁置下来……”
李大年轻轻说着,拐弯抹角地跟安在涛说了好半天。虽然李大年没有直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一批调整(主要是新提拔)的厅级干部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他提议的人,或者说是他准备扶植的亲信,有一部分是省长阚新民提议的人,还有一部分是其他常委领导推荐的人选,比如省委副书记孙嘉雍,省纪委书记周佳,省委常委、天南市市委书记麻明良等等。
李大年的弦外之音无非是托付安在涛,尽管他离任了,但这批干部希望安在涛还是要给他一个面子,继续往前推一把,让他们成功上位。
安在涛心知肚明,没有任何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