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管事到没有王静辉想的那么复杂,在李管事和徐老的心目中,驸马对个人的享受看得比较淡漠,除了要维持一个驸马基本的体面之外,没有什么要花钱的地方。今天驸马把他们招来就是为了规避风险的,两家都连成一体,徐氏吃亏就等于驸马本人吃亏,虽然王静辉时不时的脑袋发热做些慈善事业,但徐氏并非小气之人,再说没有驸马,徐氏就是再发展一百年也到不了这个程度,两者并不冲突,在这方面到显得王静辉多心了。
“厢兵屯田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这个情况,虽然朝廷对此最后的意见还没有定下来,但皇帝、王安石和司马光都表示了同意,我想获得中书政事堂会议的通过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商业上如何推动此事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能够从中谋取长远的利益!”王静辉介绍完基本的情况后,淡淡的说了一句。
王静辉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虽然自己定下了基本的框架,但涉及到具体操作方面似乎也只有跟在别人后面用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来做些补漏洞的工作,不过幸好在商业上有徐氏和他密切合作,不用担心他那庞大的商业帝国会在一夜之间哄然倒下。
“如果想要进行厢军屯田,五年内裁减三十万厢军,那每年至少要有六万厢军去屯田,一万厢军的启动费用在八十万贯,六万厢军就是近五百万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改之,朝廷能够出多少钱?”李管事知道这件事肯定要推行下去,这是王静辉一手策划的,说什么也要帮忙。
“朝廷养着厢军每年的花费也不少,厢军虽然比禁军的军饷要低些但每年也要三十五贯到四十贯之间,六万厢军最少也是两百万贯,这两百万贯的钱朝廷肯定是会掏的。皇帝那里已经同意从内库所获得的海外贸易利润中抽出一笔钱来支持屯田,我估计不会少于一百万贯,剩下的两百万贯便是朝廷财政和我们的钱了!”
李管事听后笑了笑说道:“朝廷政事堂的相公们既然要决定屯田,现在朝廷财政比前几年要好的多,至少也要拿出五十万到一百万贯来壮门面,那落实到我们头上的钱也就一百多万贯,这笔钱不算多,问题是该怎么来筹集,是我们一家独大呢,还是联合其他人一起来分这块肉?!”
王静辉摆摆手说道:“吃独食可不好,况且自大宋皇家海运往高丽走了这么一趟,大宋有多少眼睛正对我们眼红呢,还是把这些眼红的人一起来进来做大的好,免得他们在旁边碍手碍脚!况且我和司马光与王安石说过,朝廷在财政上出钱会非常少,甚至是不用出钱,所以我们能够聚集起来的钱越多,那自然是最好!”
“朝廷那个限制棉花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条例一出,最紧张的自然是楚州的商人,没有原料什么都白搭,原料价格高了他们也不会好过,事实上今后棉花和油料作物的来源恐怕会落在厢军屯田上了,他们拿出一百万贯来保证原料的安全是不过分的。如果朝廷一毛不拔也没有什么关系,原料涨价自然会刺激更多的人,在屯田上驸马最能说得上话,只要驸马能够站出来聚集资金,一两百万贯自然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再通过楚州的中兴银行从中参股来共同控制原料的生产地,那我们自然会永葆不败!”李管事笑呵呵的说道。
在李管事看来王静辉并不担心筹不到钱,而是如何控制好自己在其中的利益能够隐约占主导地位,要知道楚州的榨油、纺织已经让外人急红了眼,尤其是海路畅通的情况下,布匹、食用油的利润翻上两翻是非常有保证的。李管事估计等朝廷一旦放出风,那驸马府的大门非要被那些急于送钱的商人给踏破不可,不过自己在楚州商会也有很大的份额,自然不愿意把原料的把柄落在外人身上,这厢军屯田的钱虽多,但还没有放在李管事的眼中,关键是这么多送钱的,自己怎么才能合理安排呢?
“保证原料供应,这是肯定的!楚州商会和我们联手必须控制足够的原料才可以,现在我们不担心钱不够!珍泉兄,还是要劳烦你出面了,多放进几个送钱的来,不过每个人送钱的数量一定要控制好,不要让他们一家独大,当然还是要照顾那些背后有深厚背景的人,这些人是我们的盾牌!”
刘账房听着他们两人一言一语的对话如同坠入迷雾当中一般:“不是往里面赔钱的吗?怎么变成是大家争着往里面送钱?还唯恐送的不多?!”他的心里就更加迷糊了,在回去的路上刘账房终于忍不住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刘先生用不着奇怪,现在楚州由于榨油、纺织极为兴盛,所以像油菜籽、花生、棉花等作物的价格飞涨,楚州由于有驸马当初留下的命令,再加上后任薛向之萧规曹随所以不会出什么乱子,但周边的州县都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和油菜。要知道那可是大宋重要的产粮区,一旦发生灾害,后果不堪设想,若是有人从中煽风点火上呈圣听,那不仅砸烂的是我们的生意,就连驸马的好日子也就算到头了!”
“驸马自然能够看到这点儿便行此屯田之策,看上去会在短期内亏损点,但长远来看却有了稳定的原料来源,最主要的是我们把原料的来源控制在自己的手上,那做生意的时候也自然要踏实的多!”
刘账房没有跟着王静辉到过楚州,而李管事却看过楚州周边州县满地油菜、棉花的景象,王静辉也曾经和他对粮食和经济作物相互搭配种植的问题聊过两句,李管事非常清楚王静辉对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非常反感,所以今天驸马和他谈起屯田的事情,两人形成了非常好的默契,三言两语便将涉及几百万贯的事情给定了个框架出来。李管事详细说明后,刘账房自然会闭紧自己的嘴巴,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他也有心让自己的小孙子安排到王静辉的身旁去做书童,免得孙子和自己一样,不过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
三天后,王静辉正式上书皇帝赵顼,关于要限制棉花、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要保证粮食的生产供应。这本奏章的内容在皇帝御览之前,政事堂的各位相公都相互通过了气,楚州商会也从李管事那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完全在王静辉的掌握之中。这本奏章合情合理,上下早已经形成了共识,尽管楚州商会的一些个别成员对棉花和油料作物即将到来的涨价颇有微词,但商会就是建立在驸马的保护之下,不得不跟随驸马的脚步来前进,对此王静辉心中也是有些别样味道。
这道奏章很快便通过了中书政事堂各位相公的通过,交由门下省来制定实行,主要针对的对象便是楚州的周边地区。紧接着有王安石来主笔,司马光联名上书关于在河北诸路与秦凤、永兴开始大规模屯田计划的札子,这本札子是根据王静辉的札子而来,为了避免惊世骇俗,王静辉那本札子只是由皇帝赵顼、王安石、司马光和驸马四人知道,王安石的札子不过是提出了一个短期屯田的计划而已。
王安石和司马光共同出台的这道札子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厢军屯田所得土地尽归其开垦土地者所有,这虽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但有皇帝赵顼在后面表示明确支持,王安石和司马光已经是实际上的群臣领袖,所以这场争论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王安石的札子的一上,驸马王静辉在王安石札子确定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基础上又上了一道内容详细的屯田操作计划札子。这本札子从朝廷投入多少金钱到厢军开垦土地所种植的作物,还有如何上税等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看了这道札子后,所有的人都开始明白过来这次厢军屯田计划早就在皇帝、王安石、司马光和驸马之间达成了共识,连出场次序都安排好了。
在上这道札子之前,王静辉又再次召见了李管事,李管事将这段时间筹集资金的事情给他做了一个整体的汇报——如驸马所愿,楚州商会为了控制自己的原料不被外人把在手中,愿意出资一百五十万贯,而闻风而动的各路神仙通过其代理人又先后入伙投进三百万贯,他们都是想从楚州垄断的榨油和纺织生意中分一杯羹,徐氏和王静辉旗下的产业通过兴国银行投入两百万贯,一时间六百五十万贯的资产基本上处在可以随时调用的位置上。
王静辉也被这么大的数额给吓了一跳——敢情大宋的富商还真不少,这也难怪有的书中描写到蒙古人南下仅在一个中等之家便挖出了千两黄金的情节。王静辉摇摇头——看来隐藏的资本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