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王雱来到楚州想亲眼看看王静辉治下的地盘状况如何,治国之术写的再漂亮,如果连楚州都玩不转,那自然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他眼中楚州的繁华和他耳中听到这些“升斗小民”对父母官的评价后,王雱心中才真正对王静辉的能力有些佩服。

几天来王雱不仅是在楚州城中四处走动,连附近的农村也逛了几趟,还亲眼看到了正在紧急播种的第二季水稻,听到农户说道今年早稻的收成基本都能够达到三石的亩产后,他也是连连惊讶——就算晚稻收成再差,每亩也能闹个两石,一年的亩产就会轻而易举的达到五六石,这样恐怖的产量完全能够使大宋子民日后不惧任何灾荒!

先前王雱便看过王静辉上书朝廷扩大双季稻播种面积的奏章副本,知道这双季稻也是驸马首先倡议的,自己当时也和朝中有些大臣一样对此不屑一顾,但亲眼见到这样繁忙播种场景后,心中也对王静辉的魄力颇为心折——王安石说到此事的时候提及驸马曾经在这双季稻上花了十数万贯,从卖地到招人无不下了血本,放做是他就算有这笔钱也未必敢这么做,关键是根本就没有想到在这上面投钱!

“难怪父亲说:‘即便王改之一粒粮食也种不出来,这份心便足以胜过朝中多少醉生梦死的大臣!改之,奇人也!’”王雱心中默默的想到,“单单是解决了这天下百姓的粮食问题,便足以让他名列大宋名臣之列,如果真是让他在楚州当上十年军州事,恐怕这一年前小小的楚州城就会变成第二个汴都开封!可惜!可惜……”

虽然没有见过王静辉本人,但他的治理水平已经让王雱佩服的很了,毕竟他的父亲王安石便是大宋最好的地方官之一,他也曾为之骄傲过,不过当他看到楚州这番景象后便觉得自己父亲的治理水平要比王静辉差的太多了,这高下之别仅用事实便可以立判,王雱虽然以自己的父亲自豪,但心中此时也是明白这个差别的。

虽说不知道那个驸马爷的政治立场是怎样的,到底会不会助自己父亲一臂之力,但人才难得的道理王雱还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有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相助,父亲之事何愁不成?!可惜他是个驸马,终究在朝中不能起太大作用,但久闻驸马足智多谋,虽然涉足官场时间不长,但人脉关系确实广泛的很,有这样的人在父亲身旁出谋划策也是好的!”此时的王雱才下定决心帮助父亲笼络住王静辉这个人才,单看这楚州今日之景象便可以知道驸马不是个简单的人。

几个月前王静辉和王安石曾经在汴都开封见过一面,算起来王安石还是非常失礼的,虽然面对这个年轻的“寒暑派”首领有些政见不同,但王安石似乎并没有感到王静辉对他强烈排斥,这使得王安石父子心中如王静辉当初的想法一般都存了一丝想包容对方的侥幸心理。不过王静辉清醒的要比他们早多了,只有王安石向他看齐,他早知历史的结局是怎么一回事,加上王安石那有名的倔脾气,王静辉心中此时已经绝了这个天真的念头。

王雱在楚州城逛了段日子,大致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对王静辉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便写下一张拜贴乘车去知州府求见王静辉。对去求见王静辉,王雱心中还是非常有芥蒂的,他知道自己和王静辉是同样大的岁数,况且他自命不凡,让他上门去拜访王静辉,心中多少感到丢了面子,不过他身上虽然有功名,同时又是翰林学士的儿子,但也比不上王静辉的名头大——人家可是大宋立朝以来最年轻的学士,还是驸马都尉,这样的身份虽不放在王雱的眼中,但礼制上却是尊贵无比,不要说是王雱,就是王安石到了楚州也是求见的份,不由得他不低头,更何况自己来楚州的两项任务都算是有求于王静辉。

“大宋最年轻的学士?!哼!我一定会比他更强!”王雱在马车上暗暗的想到,不知不觉当中,他已经把王静辉立做是他要超过的目标了。不要说是王雱,进士近日王静辉的声望和作为已经成为大宋新一代年轻学子向往的目标,这有点像当年苏轼兄弟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一样,不过声威更盛了许多,现在整个大宋的年轻学子有多少和王雱一样把王静辉立做是自己奋斗要超过的目标,这也是数都数不清的了。

令王雱心中好过许多的是知州府的门房接到王雱的请帖后,没过一会儿便急匆匆的赶回来将他带入知州府,看着大门内花厅中等待王静辉接见的其他众人,自己心中也不仅得意洋洋——王静辉也是听说过自己的名头的,自然不敢怠慢!

王静辉自然是知道王雱的名头,不过是在他以前生活过时空的历史书中得知的,王雱这个小子的“丰功伟业”和“辉煌战绩”能够名列他开出的危险人物名单的首席,他自然不敢怠慢了!不过令他奇怪的是王雱不好好在王安石身边待着,怎么大老远没事跑到楚州来找他干什么?

按照王静辉所知道的历史,王雱可是王安石身边类似机要秘书的角色,在熙宁变法当中就是守在王安石身边出谋划策,就是在王安石因为大旱灾下野回到金陵的时候,他也是守在汴都开封暗地里做些小动作,和吕惠卿、章淳、曾布分裂新党功不可没。就这么一个在熙宁变法起到特殊作用的重要人物,而且还是擅长阴谋诡计而著称的王雱,王静辉接到他的拜贴后立刻反思自己在楚州有什么违法乱纪和侵犯宗室戒条的事情,不过他还是立刻先让门房把王雱带到后花厅接见,要是让这么一个心高气傲、小心眼儿的人久等了,还不知道怎么狠自己呢!

旁边的赵公公看到王静辉的脸色接到拜贴后有些难看的紧,还正在奇怪驸马平时无论见什么人都稳重的很,好象是胜券在握的样子,怎么一个没有官职的人来拜访就让他有些失态了呢?借着帮王静辉在镜子面前整理衣冠的时候,赵公公向书案上拜贴瞥了一眼看到王雱,便知道这是来客的身份了,虽然不知道为何王静辉这般紧张,但心中却已经把一些让王静辉心寒的东西剔除掉了。

王静辉所使用的玻璃镜子是老丈人嘱咐制镜作坊特制的,有四尺高、两尺宽,当初一共试制了三十块这样的镜子,但成功仅仅才十三块,为了表示恩宠,老丈人特别拿出一块送给王静辉夫妇,后宫分得七块,满朝大臣分了五块,这等恩宠可是让郭逵都有些嫉妒了,来信曾经打趣过王静辉,御史也曾上书英宗赵曙说此等恩宠过当,但老丈人推了一手太极——送给蜀国公主的……

王静辉从镜子的反射当中看到赵公公的头朝书案上一扭又立刻恢复到正常,他知道老丈人把他外放不是没有后手的,至少这个赵公公不仅是来保护书房文件的,恐怕更是监视自己的重要人物,连林护卫见了赵公公后,脸色都变得有些古怪,从来不踏足书房这个院子,可见这个赵公公身份和使命可是非同一般。这才想到自己刚才被王雱的请帖有些吓蒙了,表现的让赵公公动了疑心,王静辉漫不经心的说道:“赵公公,帮我好好看看这衣冠可是周正?今天来的客人可不一般,是名满天下翰林学士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他也是个大有才名的读书人,年纪和我一样大,才思敏捷过人,万万不可让我在他面前堕了面子!”

赵公公和王静辉夫妇相处近一年,和他们两口子说话的次数多了,也不像刚来的时候一番低头谦恭不肯说话了,尤其是蜀国公主走之前曾经私下里和王静辉郑重嘱咐过,一定要善待赵公公,有空和他多说说话,赵公公当年服侍仁宗皇帝,见多识广要多听他的,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王静辉知道自己的老婆聪慧过人,从小在宫中长大,要论起搞好人际关系,就是十个他绑在一起也不够看。“老婆的嘱咐要记牢!”王静辉来自后世,自然把这条不二玉律牢记心中,不会吃亏的。

赵公公笑着说道:“老奴当年是听说过王安石的名头的,在金鱼宴上还见过他,当时他可是真把那盘金球鱼饵给吃了个干干净净,想来这几年他的名声更盛了吧?!”赵公公有些不屑的说道,“他的儿子老奴也听说过,说是堪比苏家兄弟的大才子,不过整天披头散发的行走于秦楼楚馆,倒是惹得那些莺莺燕燕的欢心!”

王静辉听赵公公的口气,好似对王安石父子的评价实在是糟糕至极,估计也是当时王安石太不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惹恼了仁宗皇帝,他也不好说什么,淡淡的说道:“想来也许特立之人必有与众不同之事吧!”

赵公公说道:“驸马这身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