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之娇女--陈阿娇新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棠痰幕傲耍�

近年来,刘彻与老太太关系一直时好时坏,其实主要还是治国政策上的分岐,守旧派与新生派的思想差距太大,老太太认为应沿续前朝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养息;刘彻却年轻气盛,不仅要独尊儒术,更想与一直在北方猖狂的匈奴痛痛快快的打一场。

去年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上奏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老太太倒也勉强同意了,这两个家伙竟又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

老太太听罢,自然怒不可遏,命刘彻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逼这两人自杀。迫于强大的内外政治压力,刘彻最后屈服了,但他心里还是充满怨气,之后虽对老太太表面仍然恭顺,但暗地却诸多反抗……

见老太太意有所指,我急忙打断,撒娇道:“奶奶,如今不是好了嘛!彻儿对我挺好的,他也会听您的话,孝顺您的,再不会惹您生气了。”说罢朝刘彻使了个眼色,刘彻会意的附合道:“是啊,奶奶,孙儿以后会对阿娇姐好的……孙儿以后也会事事尊重您的意见。”

老太太不由笑了,啐道:“呸,你不跟我作对,我就谢天谢地了,你还会事事听我的?你以为我不知你那点小伎俩!”随后她又感概的说:“不过呢,我看你们如今也长大了,彻儿做事也不像从前那样顾前不顾后了……”说着停了下来。

我和刘彻都预感到她有重要话要讲,便不作声,只互相看了一眼。

老太太颤抖抖的将手伸进衣襟,摸出了一个黑不啦叽的东西,放在刘彻手里,轻声道:“也是该放权让你去锻练锻练了。”

刘彻疑惑的低头一看,突然间神色激动起来:“奶奶,奶奶,这是……?”

老太太拍了拍他的手,柔声说:“奶奶老了,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你,这个虎符从今日起就传到你手里,你要好好善用,切莫乱用,能不要打仗就别打仗,一打仗,吃苦的可都是天下黎民百姓啊!”

啊!是虎符。我忍不住好奇的探头张望,只见黑黑小小的,呈半个虎形,好像是铜所制,上面有几行小字。虽不起眼,但我知道这个宝物所含意义非凡——这是专门用来授予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据说分左右两半,右半留存朝廷或君王,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如果没有虎符,即使皇帝亲自前去调兵,将帅也可不必听从,而掌握了虎符,就等于掌握了兵权。毛主席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古今都一样,没有兵权,皇帝也不过是光杆司令。

刘彻继位这六年来一直不得不屈从于太皇太后,他这个皇帝一直做得摇摇晃晃,不太稳当,最大的原因,就是虎符仍在太皇太后手里。如今太皇太后将虎符交给他,也就意味着正式权利下放,把江山交到他手里了。

连我都觉瞬间心潮澎湃,何况是他。

“好了,今日奶奶十分高兴,你们都在我身边,”老太太欣慰的说,“以后你们俩个可要好好的,彻儿,你一定要对阿娇好,不要欺侮她……”老太太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打起精神说了这么多话,她真的累了。

我忙轻轻说道:“奶奶,您休息吧。”见她疲惫不堪的样子,我心里酸酸的,赶紧扶她到塌上躺下。

直到侍女们侍候她睡着后,我们方才离开。

走出门外,刘彻掩饰不住激动的情绪,炯炯有神地望着我,诚恳的说:“阿娇姐,谢谢你!”

我明白他的意思,忍不住调笑念道:“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他不禁双眼一亮,不由自主的握住了我的手,“阿娇姐!”

“呵呵!”我不动声色的抽出自己的手,笑道:“其实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我也没帮什么忙,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因为历史早已注定了。

他俊美脸庞显出坚毅的神情,自信灼灼,缓缓道:“是,朕,一定会名垂千古。”

“不过到时可别忘记我俩的约定哦!”我有些煞风景的提醒。

他微微一笑,没有作答,侧身抬头仰望夜空,我也不便再多说什么,恐怕对他来讲,此时此刻,只有远大抱负既将实现的豪情壮志吧。

皓月当空,夜凉如水。

月下寒鸦嘎嘎乱鸣,向着长寿殿顶扑翅飞绕。

刘彻意气风发。

我转眸望向暮色沉沉的朱红殿门,笑容渐渐褪去,回忆今日老太太的表现,隐约有了不祥的预感。

第一卷:下兰台周览,步从容深宫 第二十一章:仙逝

果然,不祥预感成真。

三日后,太皇太后突然中风,到了第七日,太医皆诊曰:“油尽灯枯,回天无力。”

临终前她已口不能言,干枯手指微微颤抖着伸了出来,刘彻见状连忙上前紧紧握住,凝重的在她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太皇太后听后渐渐松驰下来,神情安慰,似是放心,众人泣不成声,她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像是告诉我们不必悲伤。

回光反照那刻,那苍老的面容竟出奇的年轻,挂着淡然的微笑,浑浊眼神渐渐远去,我想她一定是见到了她的亲人们,她的丈夫,以及两个心爱的儿子……

她缓缓地闭上了双眼,溘然逝世。

这位杰出的女性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护“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才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华帝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

举国大丧。

远处传来肃穆的钟声,今天是太皇太后的出殡之日,所有皇亲国戚,满朝文武百官都将出席。

由侍女帮我穿上洁白的丧服,我要去送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最后一程。

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不知不觉四年多,整个宫里最疼我的人莫过于这位眼睛看不见的太皇太后了,她像真正的奶奶一样关心我,怜惜我,无论我变成什么样子,在她心里,我一直是那个天真的小蜜蜂。她始终爱护我。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我,不仅嘱咐刘彻要好好待我,更遗下诏书把自己的财物大部分都赐予我。而我也一直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奶奶看待,却没想到,她这么快就离去了。

一想起她往日的种种恩情,慈爱的面容,我便心如割,不能自持,禁不住泪流满面。

“启禀皇后娘娘,内事总管春公公求见。”

春陀已是宫中老人,服侍过两朝天子,在宫里得高望重,一般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已不需他亲自跑腿。

“请他让前殿等一会吧。”我胡乱拭了拭泪,楚服连忙指挥丫环们递上了清水与面巾。

心里有些疑惑,此时春陀应在刘彻身边打点一切,为何跑到我这里来?

我略略整了整仪容,便到前殿接见他。

春公公正在那里焦急的翘首以待,一见我来就赶紧跪下,我怜他年事已高,连忙叫侍女将他搀扶起来。

照理来讲,春公公早已见惯风浪,此时却神色惶恐不安。心中起了几分不妙的预感,不由问道:“春公公,何事惊慌?”

“娘娘,求您快去东宫劝劝陛下吧!他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太皇太后殿里已经三天三夜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啊?”他带着哭音,满头大汗,焦急万分。

“啊?”我吃了一惊,忙问:“怎么不禀报太后?”

“奴才怎敢不禀报太后!太后一早也去劝过了,陛下就是不开门,卫夫人在门外苦苦哀求,陛下根本不应。娘娘,如今只有指望您去劝一劝。”他急得搓手,不住哀声叹气。

连太后和卫子夫去劝都不理,他又怎么会理我呢?我刚想婉拒,又见春陀那年迈的脸上满是期盼焦虑神色,一时有点不忍。

唉,罢罢罢,去一趟吧,也算是略尽人事。

春陀见我点头,连忙向前引路。

到了东宫,才发现事情比我想像中严重的多。

殿门口黑鸦鸦的一大堆人,朝中重臣们纷纷涕泪纵横的跪倒在殿外,撕心扯肺的呐喊着:“陛下,陛下,您开门啊!您节哀啊!”“陛下,陛下,您可不能啊……”一片凄风惨雨。

几个眼尖的大臣一见我来了,似看到救星一样,魏其侯窦婴马上摇摇晃晃的爬了起来,跌跌撞撞地向我走来,声嘶力竭的说道:“娘娘!娘娘!陛下不肯出门,出殡的时辰马上就要到了,误了时辰,这可如何是好?”

见这天色确是不早,情况又如此紧急……我略略沉吟,便果断的对跟在身后的春陀说道:“春公公,劳烦你派人去把门砸开吧!”

连王太后和卫子夫都吃了闭门羹,我去叫门,更不会有效果了。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