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板栗听了他的话,不自觉地松了手。自语道:“怪不得!若素姑娘是国公夫人私生女,就容易说得通了。”
大苞谷点头道:“对!国公夫人跟田夫子有仇,就不想让他好过。还有……听说镇国公生前跟白凡也是有来往的……大哥你瞧,事这么多,我当然要来跟大哥说了。我也管不了了。”
板栗听了更惊。沉吟起来。
大苞谷见他想事,便起身在书房里四处转悠打量,一转就转进里间去了。
板栗回过神,忙朝里喊道:“你给我出来!你小子别乱翻我东西。这里是小书房,这里的书大书房都有。”
大苞谷只好出来,笑嘻嘻地说道:“大哥好小气。生怕我拿你东西。”
板栗哭笑不得地瞪了他一眼,问道:“你真没管了?”
大苞谷笑道:“那也不是。该出力我还得出力。这事牵连甚广,又过了那么多年。咱们也难追。所以我今儿就跟英王世子说了……”
板栗蹙眉道:“英王世子,你告诉他干什么?”
大苞谷道:“大哥可是糊涂了,这京城世家豪门几十年前的秘密,等闲人哪知道。英王府就不同了,那可是皇家。”
板栗醒悟。问道:“你怎么跟世子说的?”
大苞谷道:“我就跟世子闲聊外面的流言。又说我二姐被这事气坏了,说我们家人都气坏了。又不知到底怎么一回事。世子就主动说帮我查……”
板栗张大嘴巴,不知该说什么好。
好一会才道:“你歇息去吧。这事大哥知道了。”
大苞谷还不肯走,缠着他问扩建水军的事。
板栗喝道:“你别花太多工夫在这上头。你已经耽误了好几年读书,还不赶紧用心补回来?否则,难成大器!”
大苞谷忙垂手站起道:“我这些日子虽然没去上学,书本也没落下,天天早晚都用功的。”
板栗眼珠一转,起身去靠墙的书架边往外抽书,抽一本就放到大苞谷手上,让他拿着。
等他抱了一大摞,才转身道:“我瞧你这样子,怕是不肯规规矩矩考科举的。这些是史书,《春秋》、《公羊传》、《左传》、《汉书》、《晋书》、《史记》……你读书之余,多翻翻。”
大苞谷虚心请教道:“这些都要背?”
板栗瞪眼道:“背死书有啥用!让你多看,每一事件都要吃透了。”
见他还懵懂,又道:“你就是有些小聪明,遇见大事就不够瞧了。须知天下事,不外乎四海之内、古往今来的朝代更迭、历史兴衰。你已经走过许多地方,再多看史书,那眼界和心胸才能扩大。别总耍小聪明。”
大苞谷顿时肃然,忙道:“大哥说的是。我回去一定把这些都看了,有不懂的就来问大哥。”
板栗瞄一眼他抱着的一尺多高的书,心里抽了抽,咳嗽一声笑道:“问小叔也成。还有你敬文姐夫和黄豆他们。”
大苞谷感激地点头道:“多谢大哥。小叔也找了四书的译本叮嘱我读;爹和娘也找了老庄的著作让我看……”
板栗瞪大眼睛:“爹和娘也布置你读书?”
难道所有人都想整他?
大苞谷点头,问道:“咋了?不对?”
板栗正色道:“就该这样!我们打小都是这么学过来的。爹是怕你误入歧途,才吩咐你看道家的书,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如此才能保持本心。像我们这些整天处于名利场中的人,极容易迷失。虽然读的是圣贤书,要做到一个‘舍’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苞谷点头道:“我明白,所以我都很用心地读了。”
他说的都是真心话。
郑氏的教导,从两件事上让他获益匪浅,因此不敢怠慢。
其一就是当年他在枫林镇扔掉辛苦带出来的财物,其二就是上次在刑部大堂上捐出九十万两银子。
看起来潇洒,其实两次他都是像剜肉一般,万般不舍,可最后还是舍了。
事实证明。这样处理才是正确的。
板栗见他一副认真的模样,试探地问道:“那么多书,你看得过来?”
大苞谷道:“我细细地做了安排。以学堂的课业为主,再另外抽空看这些。”
板栗咽了下口水,问道:“那你是怎么安排的?”
大苞谷忙道:“我晚上读书到亥时末(十一点),早上寅正(四点)起来早读。大姐说,晚上用功一定不可以超过子时……”
可怜的娃。忒不容易了!
板栗心虚不已,忙吩咐道:“那你赶快回去看书吧,别熬太晚了。”
大苞谷抱着一摞书,十分高兴地走了。
等他走后,板栗失笑半天。
大苞谷居然对学业这么上心,让他也禁不住佩服。
沉吟了一会。他叫进两个亲卫,低声吩咐他们留心玉米。
想必小叔也会留心他的,板栗叹气想。
再说张老太太这边。板栗等人走后,红椒见小葱盯着她要说话,香荽也对她笑,急忙对张老太太道:“奶奶,我骑马累了一天。骨头酸疼。我要睡去了。”
张老太太正和张杨说闲话家常呢,听后忙道:“快睡去。你说你。没事喜欢骑马,也不怕摔下来。”
红椒答应一声,跳起来就跑了。
小葱无奈地和香荽对视一眼,摇头苦笑。
绿菠挨到张杨身边,抱着他胳膊道:“爹,我跟你去看看娘。”
今天大房这边有事,红椒香荽都不在,她们姊妹就没去曹氏那学琴和刺绣,因此晚上想过去给母亲请安。
青蒜也站起身。
张杨点头道:“要去早些去。早去早回,等下天黑了,看不见路。”
张老太太也吩咐道:“多带几个人跟着,把灯笼多点两个,衣裳也多穿一件。青蒜,你们早些回来,别太晚了。”
两女答应着,簇拥着张杨出去了。
父女一路说笑,来到二房这边。
到了曹氏院里,丫头们忙迎进去,打起上房门帘,向里道:“太太,二老爷和四姑娘五姑娘回来了。”
说话间,张杨大步走进去,只见曹氏正坐在桌前,在灯下做绣活呢,屋里点了好几盏灯,明晃晃的。
他笑道:“这么赶?仔细伤了眼睛。”
一面在另一边椅子上坐了。
绿菠早抢过去,嗔怪道:“娘,晚上刺绣最伤眼睛了,不是你告诉我们的?”
曹氏忙放下活计,命丫头倒茶给老爷喝,一边让她姊妹两个也坐了,笑道:“这是给你奶奶绣的衣裳,中秋节要送的。我瞧日子紧了,晚上就绣两针。”
说完又问:“都这个时候了,又过来做什么?费事跑来跑去的。”
第546章 爹
绿菠笑眯眯地说道:“我今天没过来,我想娘了。正好爹去了,我就和四姐姐跟爹一块过来了。”
曹氏便微笑,问她奶奶身子可还好,今儿都做了什么,晚上吃什么,大伯母在忙什么等等,娘儿们说着家常话。
张杨却有些心不在焉,问道:“南瓜他们在书房?”
曹氏点头道:“在读书呢。”
张杨便起身道:“我去瞧瞧。”
绿菠忙道:“爹等等,我也去瞧哥哥他们。”
曹氏拦住她道:“你爹要问哥哥们学业。你去了,花生和玉米又该不安心听讲了。你先坐会儿,陪娘说会话,等下咱们一块给他们送吃的去。”
绿菠只好作罢。
说笑一会,曹氏见青蒜文静地坐着,便对她道:“你去瞧瞧姨娘吧,应该还没歇下。”
青蒜便起身告退,往吴姨娘房里去了。
绿菠在后叫道:“四姐姐早些回来,我们去瞧哥哥。”
青蒜回头笑道:“知道了。”
且说张杨,走进东厢书房,里边静悄悄的,花生和玉米正端坐写字呢。里间也亮着灯,应该是南瓜在内。
听见响动,花生和玉米抬头,看见他急忙站起身,叫道:“父亲(小叔)!”
张杨微微颔首,示意他们坐下,低声问道:“你大哥在里面?”
花生点头道:“大哥在作文。”
张杨扫了两人一眼,目光在玉米脸上停顿片刻,才道:“我进去瞧瞧。”
说着掀开布帘子,走进里面。
南瓜今年要参加乡试,八月初九,没两天了,故而十分紧张。
张杨进去。他正好做完一篇八股,忙站起身道:“父亲!”
张杨点头,伸手拿起他写完的文章,从头看了一遍,颔首道:“不错!就是还不够放开。”
南瓜扶他坐下,听他点评。
张杨从头讲了一遍,指出不足之处,南瓜不住点头。
张杨道:“你这是因为考期临近,心里慌张,怕出错。才不敢放手。爹不是跟你说了,就算考不中也不要紧,不用紧张。”
见南瓜似乎没领会自己的意思。便低声道:“如今为父正当壮年,你大哥又掌兵权,你无需急着出头——急也无用,只要不垫底就行了。不如潜心用功,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