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至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我得五次才气灌顶,又有文胆代替才气,若是普通秀才写完这样的经义,至少大病三天,但三天之后则才气满溢,身体更壮。若是童生写出这种文章,最少会躺半年。在孔子之前的读书人体弱多病,被笑称手无缚鸡之力,就是因为全身的力量用在读书和写书上,没有才气弥补。”

方运不再看草稿,而是大量喝水,吃了一些干粮后上床便睡。

在科举中写文和平时练习完全不同,因为科举和圣道息息相关。

平时练习只是学习圣道,科举则是触摸圣道!

科举的试卷,都是思想与圣道交汇的产物。

请圣言或诗词还好,而经义和策论的每一个字都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这次又耗费了才气和文胆,方运一直睡到第二天早八点才清醒,足足睡了六个时辰。

一觉醒来,方运吃完饭重新看自己的经义文章,发现竟然改无可改,这篇草稿完全可以当正式的文章。方运心中疑惑,于是仔细回忆,愕然发现一个问题。

《忆乡》诗成于午后,用便宜的军中时间算,是下午三点左右,自己又思索了两刻钟,这《维民所止》不过千余字,按理说最多写到下午五点半就可写完。可在记忆中,写完经义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至少是晚七点半。

“中间那一个时辰去哪儿了?”

方运仔细回忆,恍然大悟,自己写完破题后,文宫中浮现所读的所有众圣经典,自己感觉不过一瞬间的事,但实际过了整整一个时辰。

“真是奇妙。孔子曾经发奋读书,不知不觉发现自己老了,以前觉得只是一种比喻,可现在才明白,当年孔圣恐怕沉浸在圣道之中,甚至连时光都可能发生变化。”

方运又摇摇头,总觉得孔子在封圣前做不到那种程度。

方运没有大意,反复默读自己的《维民所止》经义卷,逐字逐句推敲,发现真的改无可改,脸上浮现淡淡的微笑,隐约明白了那瞬间过去的一个时辰是什么道理。

“这篇经义若论层次,和秀才试的那篇《非礼之礼》应该相仿。不过《非礼之礼》中蕴含了这个时代不应该有的道理,所以引发异象。而这篇《维民所止》中的道理,众圣经典中已经出现,所以价值不如《非礼之礼》,故而没有引发异象。”

方运心中欣慰,写完此文,自己的经义水平更进一步,说明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尤其是圣墟的磨砺,若是没有与十国举子交流,若是没有圣墟和妖族门庭的经历,不可能有如此深的感悟。

方运心情舒畅,并没有直接去看后面的策论试题,而是去修改自己的诗。

正改着,就见几个差役匆匆路过,不多时,差役抬着一个昏迷的秀才向外跑。

考场处处有叹息。

方运却是见怪不怪,秀才试的时候差不多是十多人出现状况,这举人试才过一天,就差不多有七八人出事。

而之后的进士试堪称水深火热,因为进士试不仅考言,还考行,十分复杂,不是答完试卷就结束。

科举乃是思想与圣道的碰撞交鸣,稍有不慎就可能心神受扰。

还有两天的时间,方运决定用一上午来修改诗词,最后的一天半用来写策论。

上午很快过去,方运见到二十余年轻的秀才主动离开。

第362章 似曾相识的策论题

仅仅方运所在的位置就能看到二十人离开,数千考房不知道多少成空。

方运不觉得那些人失败,关系人生前途的科举中,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无限放大,从而让人放弃,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后卷土重来。

第二日的午饭和前一天没有什么不同,在圣庙的力量下,所携带的食物可以保证三天不变。

吃完一根腊肠,方运喝水漱口,然后闭目养神午休。

午休之后,方运翻开最后的策论题。

策论题的题目有十道,足足占据了五张纸,方运把五页一一摆在桌子上。

按照惯例,策论的第一题是必做题,考生要在第二道到第十题中选两道自己擅长的题目,旨在选拔擅长有一技之长的考生,像农家、工家、医家等考生都会选适合自己的考题,只要答得好,中举中进士的机会反而更大。

方运看向第一题,仔细阅览。

看到一半的时候,方运的目光轻动,看完全题后,方运露出回忆的神色。

方运清楚记得,考中秀才上书山之时,在第五层失败,然后被传送到神秘大殿中,最后进入一片草原。

书山老人出现在那里,要求方运用区区一千人灭一个万蛮部落,最后方运凭借对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了解,终于完成使命,从而得到无上文心,才高八斗。

而就在不久前,那些计策已经对妖蛮实施,但无论是人族还是妖蛮都没有传出风声,甚至连李文鹰、颜域空等人都不知情。

这策论的第一题是要求考生另辟蹊径,以不战之法,削弱草原的所有蛮族,也就是俗称的草蛮。

方运立刻想起,自己离开书山神秘草原的时候,那老人曾经说过一句当时他并不在意的话。

书山老人曾说:“若是以后科举策论涉及灭蛮,你可以今日之事为题献策。”

方运感到考房突然变冷,难道那书山老人早就知道举人试会考这一题?难道这次的策论题是老人出的?或者只是一个巧合?

想了一会儿,方运怎么也无法确定,便静下心,拿出一张白纸铺在面前,右手握着墨锭轻轻研墨,思索如何写这篇策论。

虽然书山老人说可以把那日说的计策献出来,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生态圈和生态平衡等等一系列的学问全部披露出来,必然会引发不可测的剧变。

圣元大陆众人接受新学问的能力极强,像细菌之类在半圣眼里毫无秘密可言,只不过圣道的力量远强于一切,半圣不会舍本逐末来研究。

只要人族出了一个圣人,一言可改天换地,这些学问在圣人面前根本不算什么,哪怕是一位亚圣也能迅速让人族崛起,但这些学问还不行。

“那么,就让我来慢慢填充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吧,让人族一步一步增强,慢慢拖延妖族攻势,直到再出一位圣人力压妖蛮!”

方运把相关的学问在心里过一遍,最终觉得还是不适合提出食物链等概念,需要一步一步来,把利用生态平衡转化为偶然发现的计策,等自己文位再高一些,成为进士主政一方的时候再慢慢完善。

方运研好墨,脑中灵光一动,想起百年前也有过一次乱考,而一位考生的经义好,至少能得乙上,但策论不佳,也就是丙等,极可能落榜。但他别出心裁,把经义中的思想运用到策论中,最后考官将他并不出色的策论评为乙等。

考官的结论是因为他的经义实在好,那么他的思想运用到策论中,无论策论水平如何,至少应该得乙,但另一位考官不同意,只能请圣裁,最后半圣点头认可,那位考生得了双乙,成功成为进士。

冯子墨曾道,破乱考之术,就是在乱中寻求秩序,若才华不足,那就老老实实写自己擅长的,若是才能足够,那就统一诗词、经义和策论,乃是上上之策,因为科举考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若一个人的诗词得甲,其余两科是丁,依然无法被录取。

长处尽量长,但短板不能太短。

方运再次陷入思索,自己的经义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巅峰,只能是经义思想统一策论和诗词,不能改经义。

方运看了一眼自己的经义,破题的第一句就是“天命在人”,突然一笑,因为这个破题和策论第一题有着高度的统一。

天命在人,那不仅可以让自己居住的地方安居乐业,也应该使侵害自己的敌人得到惩罚!

方运无声一笑,提笔要写,但随后愣住了。

“造化弄人啊。”方运轻叹。

荀子的四大圣道中,其一就是“天人相分”。这天人相分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天和人隔离,而是说,天虽然生成了人,但不能完全决定人族的社会,但“君子理天地”,是说人族到了一定时候可以主宰天地。

方运说“天命在人”,是符合荀子思想中的“天生万物,人为最贵”的理念。

而利用生态平衡灭蛮,就是人族在掌控天地,就是在“君子理天地”,与荀子的思想极为相似。

但是,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孟子的“天命论”又有所不同。

孟子的理念是,人要顺应天道敬畏天道,最好要在思想和道德上与天道相合,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定胜天和天人合一有共同点,但也有分歧,那就是人是否能“超越”天。

孟子认为人最高的境界也不过是和天一样,但荀子却又认为人能控制天,只不过没有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