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只得率队原路返回,入宫向李隆基如实禀告。

蓬莱殿外,李俶遇到高力士,连忙上前恳求道:“俶有负皇命,高翁您得帮我说句话。”

高力士笑着回答:“郡王不必担心,回去吧。”

李俶木讷的问:“回去?”

高力士指了指蓬莱殿:“贵妃娘娘已在殿中,郡王就不要去打扰圣人了。”

李俶:“怎么会这样?”

高力士:“圣人早知道那帮官员不会善罢甘休,敕令郡王迎娶贵妃的同时,特命老奴秘密把贵妃接进宫来。”

李俶恍然大悟,叹道:“陛下圣明!”

大唐帝国思想再是开放,老子抢儿子的媳妇仍然有悖伦理常情,皇后必须贤淑温良才能够母仪天下,所以尽管李隆基十分宠爱杨玉环,却一直没有立她后,而是以贵妃之名行皇后之实。

左相李适之是太宗长子李承乾之孙,皇室宗亲,李适之兼任御史大夫、兵部尚书,在朝中算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李适之性格豪放、行为方正,看不惯李林甫玩弄权术、结党营私,两人常在朝堂上明争暗斗。

李林甫为了迎合圣意,重金买通宫中宦官和嫔妃,李隆基的一举一动,例如对谁不满,谁在李隆基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李林甫都一清二楚。李适之经常在李隆基面前检举李林甫结党营私。李林甫心生怨恨,欲除掉李适之而后快。

一日早朝后,李林甫借机与李适之闲谈,向李适之透露华山有金矿,采之可富国。李适之不相信李林甫,派人前往华山调查。很快,前去调查的人回报,华山确有金矿。

李适之上奏李隆基,建议开采华山金矿,充实国库。

李隆基看过李适之的奏章,问李林甫:“华山确有金矿可采吗?”

李林甫回答:“回禀陛下,华山确有金矿,但不能采。”

“哦?”李隆基不解的看着李林甫。

李林甫回答:“华山位于龙脉之首,是陛下帝气所在,绝不可动土。”

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一番话,觉得李适之虑事不周,而李林甫真心为自己着想。

时隔不久,李林甫乘李适之到东都洛阳办理公务,指使手下上告,说兵部在选拔官员时收受贿赂,借此栽赃李适之。李林甫派人从兵部抓走数十名官员,让京兆尹会同大理寺审问。兵部官员不同于普通百姓,不能顺便用刑,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人招供。李林甫心里着急,如不赶在李适之返回长安前结案,将对自己非常不利。李林甫知道事情的后果,以李适之的脾气决不会容忍有人这样对待他的下属。

关键时刻,京兆法曹吉温毛遂自荐,接过此案。吉温大摇大摆地坐在堂上,先把兵部的官员隔在一个房间,再把其他案子的犯人带到堂上,施以各种酷刑,惨厉的哀嚎声不绝于耳。隔壁的兵部官员闻之色变,有人吓得当场尿裤子。随后,吉温把他们逐一带到堂上,面对那些粘连着血肉的刑具,要什么口供有什么口供。兵部官员争先作证,告发主官李适之的供词积了厚厚一摞。

李林甫看过供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拍着吉温的肩膀说:“好,办事干练,本相会提拔你的!”

吉温咧着嘴笑了笑,谦虚的回答:“全仰仗相公教导有方。”

李适之得知兵部出事,匆匆赶回长安,入宫面见李隆基,控告京兆府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李隆基派御史调查,结果涉案的六十名兵部官员身上全无伤痕。李适之不是李林甫的对手,很快被罢黜相位,改任太子少保的闲职。次年,被贬袁州。

李林甫除掉对手李适之后,担心自己一支独大,引起李隆基的猜忌,主动推荐杨慎矜和陈希烈出任宰相。杨慎矜是李林甫的私党,因为办事干练多次受到李隆基表彰。陈希烈是朝中有名的老混混,喜好谈玄论道,老庄齐物,很合李隆基的心意。

第十三章 县令刘晏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李俶跟随太子李亨前往玉华宫避暑,返回长安的路上途经华原县,发现一家酒店门前围着一大群人。走近细看,原来是酒店的掌柜和前来送酒的酒坊老板因为酒钱起了争执。酒坊老板每月给这家酒店送十二坛酒,每坛装酒八斗,价值三十缗,双方一直合作愉快。这次,酒店掌柜发现酒坊送来的酒坛与以往不同,有十一个酒坛比以往的小,经过称量,这些酒坛只能装七斗半酒,于是酒店掌柜要求少付四缗。酒坊老板承认因为旧酒坛不够,用了新酒坛,份量比以前少,愿意少收二缗。

李俶心想:这算什么,小学生都会的算术题,十一个酒坛,每坛少半斗,一共是五斗半……李俶突然发现自己长时间没有接触数字,心算能力严重退化。酒店掌柜和酒坊老板争论了半天没有结果,有路人提议去县衙找县令公断。众人纷纷称是,一群人朝县衙门口走去。

李俶、郭旰、刘德顺跟在人群后面。李俶问身旁的路人:“请问贵县县令是何许人?”

路人回答:“本县县令姓刘名晏。”

“刘晏!是那个七岁入朝为官的神童?”李俶显得有些激动。

路人得意的回答:“公子说得没错,我们刘明府可是位能断家长里短的青天大老爷。”

李俶好奇地问:“能断家长里短?”

路人饶有兴致地说:“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刘老爷可不一样,家常琐事、邻里争端,件件断得不偏不倚,尤其是算账,天下无人能匹。”

李俶记起关于刘晏的故事。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少年聪慧,四岁便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七岁时被李隆基破例任命为秘书省正字。有一次,李隆基问刘晏:“你这个正字官,正得几字啊?”刘晏回答:“天下字皆能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刘晏的回答一语双关,不仅说明了“朋”字的字形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朝中朋党勾结的时弊。安史之乱后,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理财家。

众人来到县衙外,酒店掌柜三两步走到登闻鼓前,咚—咚—,鼓声响起。

华原县公堂上,刘晏问明情况,让手下拿来算盘,当堂算起账来。县令用算盘断案,这个倒是个新鲜事。李俶打量着当地百姓口中称颂的刘青天。刘晏三十岁上下,身材不高,相貌平常,从外表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刘晏很快算出结果:十一个酒坛,每坛少半斗,一共是五斗半。每斗酒三百钱,五斗半酒价值一千六百五十钱,应收二十八缗三百五十钱。酒店掌柜看过账目,心悦诚服,与酒坊老板言归于好。酒坊老板依照先前承诺只收二十八缗,和酒店掌柜并肩走出县衙大堂,众人纷纷散去,堂内只剩下李俶三人。

刘晏见有人未走,客气的问:“三位有事吗?”

刘德顺正要表明身份,被李俶阻止,李俶对刘晏说:“在下前往长安探望亲友,路过贵县时不慎将身上所带银钱遗失,不知可否在明公府上借宿一宿?”丢了钱跑到县衙借宿,这要是换其他地方,保不准给定个“妨碍公务”,被衙役乱棒打出。

刘晏笑道:“远来是客,刘某非常欢迎。”

李俶:“那就打扰了。”

刘晏:“不必客气。府邸简陋,还请三位见谅。”

李俶三人被安排在东厢房,晚饭时间,管家刘和送来饭菜。饭菜很简单,一盘青菜,一盘咸菜,一碗菜汤。

刘德顺看了看桌上的饭菜,对李俶说:“这个刘晏真不识相。郡王您屈尊住他府上,他竟然拿这种破房子给您住,又拿这种东西招待您。”

郭旰接着说:“就是,咱们放着客栈上房不住,山珍佳肴不吃,干嘛来此受这份罪?”

李俶笑道:“你们俩不知道,这位刘县令可是个人物,俶想看看他到底怎样。”

刘德顺:“什么人物?依我看不过是个势利眼加吝啬鬼。”

李俶:“不可胡言乱语。”

郭旰:“旰以为德顺说的不错。”

李俶:“跟我来。”

郭旰、刘德顺:“去哪儿?”

李俶:“去问问刘晏待客之道。”

“好!”郭旰、刘德顺扔下碗筷,与李俶一起来到正房。刘晏正在和家人吃饭,见李俶三人前来,起身说:“刘某如有怠慢之处,还请三位原谅。”

李俶注意到桌上摆的饭菜和送到东厢的并无差别,对刘晏说:“明公身为一县之长,如此饭菜是否太过节俭?”

对于李俶的直言不讳,刘晏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满怀歉意地说:“刘某待客不周,请三位莫怪。刘和,去隔壁王屠户家称一斤肉。”

李俶叫住刘和,对刘晏说:“明公切莫误会,我等来此的目的,是感谢明公的热情款待。”李俶朝郭旰、刘德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