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凭主观意愿行事。
一日,李泌讲读《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见李俶没明白,李泌解释道:“把小鱼放在锅里慢慢煎炸,吃起来酥脆可口。如果烹制时不停搅动,就会变成一锅残渣。治理国家犹如煎制小鱼,要遵从自然规律,不能朝令夕改,胡乱折腾。”
李俶恍然大悟:“先生所言精妙,俶受益匪浅。”
李泌继续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李俶:“愿闻其详。”
李泌:“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是:百姓不知道君王的存在;其次一等,君王亲近百姓,百姓称颂君王;再次一等,百姓畏惧君王;更次一等,百姓蔑视君王。”
李俶随口问:“先生以为当今圣上如何?”
李泌严肃的说:“郡王慎言!”
李俶看了看身边的刘德顺,对李泌说:“德顺是自己人,先生不必顾虑。”
李泌叹了口气:“圣人年轻时雄才大略、选贤用能、勤政爱民,称得上旷古难得的明君。可惜近年来受小人蛊惑,朝堂上奸邪当道,忠良正直之士屡受排挤。”
李俶听从李泌建议,不与朝中官员结交,生活过得恬淡平静,偶尔在赵遂良的引见下,与长安城里的富商把酒言谈。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商人虽然富有,但地位很低。富商们为了结交李俶这位皇亲国戚,出手阔绰,常常一掷千金。李俶结识了不少有实力的鸿商巨贾,积攒下大量金银财富。
冯翊首富曹彦谷的长子曹琏与冯翊大户袁家的二子袁洪斗殴,失手将对方打死。袁家世代官宦,祖上曾在太宗时期在朝担任礼部侍郎,相当于今天副部级的高官。袁家一纸诉状将曹琏告到府衙,曹琏被逮捕下狱。冯翊太守刘崇谨依照大唐律例,判曹琏斗杀致人死亡,流放三千里。唐代律法有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流刑仅次于死刑,像曹琏这样从小没吃过苦的富二代,流放三千里多半是活不出来的。曹彦谷为救儿子,几次设法贿赂刘崇谨,最后一次送上两万金,刘崇谨回绝不收。眼看儿子即将被流放岭南,曹彦谷心急如焚,想到有过一面之缘的广平郡王,于是带着两万金来到长安。
李俶得知事情缘由,直言回绝了曹彦谷。并非是李俶不爱财,两万金相当于十五万缗,傻子才不想要,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俶十分痛恨这类权钱交易。
几日后,曹彦谷在赵遂良的引见下再度来访。李俶看在赵遂良的面子上,勉强让曹彦谷进府。曹彦谷呈给李俶一只四尺来长、古朴别致的木匣:“曹某日前偶得一宝物,不敢独享,特地献上。”
李俶打开木匣,匣内是一把通体乌黑的古剑。
“湛卢!”郭旰显得十分兴奋。
曹彦谷:“将军好眼力,此剑正是湛卢。”
郭旰对李俶说:“湛卢为春秋时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采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则威,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举世无可匹者。”
李俶眼睛一亮,对曹彦谷说:“先生如此厚礼,俶受之不恭。”
曹彦谷连忙说:“此剑在曹某手中,有如明珠暗投。宝剑佩英雄,郡王少年英武,当执此剑。”
“这个—”李俶有些犹豫。
曹彦谷恳请:“曹某别无所求,请郡王设法救犬子曹琏一命。”
李俶看着湛卢,不知如何取舍。
郭旰对曹彦谷说:“先生放心,此事对郡王来说轻而易举。”
曹彦谷如释重负:“多谢郡王,曹某告退。”
李俶看着木匣中的湛卢,对郭旰说:“按曹彦谷的说法,这冯翊太守刘崇谨是位刚正清廉的好官,你一口答应了此事,让本王如何是好?”
郭旰:“湛卢乃绝世宝剑,您不妨试试再说。”
李俶:“既然二郎喜爱此剑,俶就送给你了。”
郭旰将湛卢放回木匣:“郡王好意旰心领了。旰的兵器是佰刀,此剑还是郡王亲佩为宜。”
李俶带着郭旰、刘德顺来到同州冯翊郡,穿过热闹繁华的大街,冯翊太守府出现在眼前。刘德顺递上名帖。不多时,一名身穿绯色官服的官员急匆匆走出府门,此人便是冯翊太守刘崇谨。刘崇谨正要行礼,被李俶拦住,李俶对刘崇谨说:“刘太守不必多礼,俶到此并非公干。”
刘崇谨将李俶请进府内。一阵寒暄之后,宾主落座。李俶刚要开口步入正题,看见堂上赫然挂着“公明廉威”四字匾额,欲言又止。
刘崇谨看出李俶的心思,屏退左右,对李俶说:“郡王有事不妨直言。只要下官能办到,一定尽力。”
李俶:“刘太守可认识曹彦谷?”
刘崇谨:“曹家是本郡首富,下官当然认识。”
李俶正在考虑如何继续往下说。
刘崇谨主动问:“郡王与曹家有交?”
李俶点了点头。
刘崇谨:“郡王不必多言,下官明白。时候不早了,下官已命人备下便饭,还请郡王赏光。”
“恭敬不如从命。”李俶感觉脸上热得发烫。
官有很多种,有的贪图荣华富贵,有的只重名不重利,刘崇谨显然属于后者。刘崇谨看重官声美名,既不是为了清史留名,更不是为百姓谋福祉。冯翊临近长安,青天的美名一旦被皇帝知晓,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眼下,刘崇谨意外的结识李俶这位当今天子宠爱的皇长孙,当然得把握机会。刘崇谨授意曹彦谷用重金摆平袁家,并对袁家旁敲侧击,逼其就范。刘崇谨将曹琏由斗杀改为戏杀,戏杀者“以力共戏”而致杀人,减罪一等,判徒刑两年。
第十二章 册立贵妃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六十一岁的李隆基不顾众臣反对,执意册立二十七岁的杨玉环为贵妃。除了捍卫道德礼法的大臣外,真正义愤填膺的人莫过于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杨玉环原本是寿王李瑁的王妃,与李瑁恩爱生活了五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李隆基相见,李隆基第一眼见到杨玉环,便被其倾城美貌所折服,用尽办法把绝世佳人从儿子手中抢了过来。
一日,宫中内侍前来传旨,宣李俶紫宸殿见驾。
李俶这个广平郡王只是一个封号,在朝中并无任何实权,不需要处理什么实际事务,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平时打打酱油就可以了。紫宸殿是大唐皇帝商议机要大事的地方,李隆基突然招李俶紫宸殿见驾,不知所为何事。李俶特意穿戴整齐,准备在李隆基面前一展才华。
李俶怀着特别的心情从丹凤门入宫,一路前往紫宸殿。紫宸殿外,李俶遇到中书令李林甫、左相李适之等几位内阁重臣从殿内出来。难道是记错了时间,看样子廷议已经结束。
李俶正担心自己迟到被皇帝责罚。高力士从殿内出来,对李俶说:“郡王来得正好,圣人在里面等着呢。”
紫宸殿是朝堂正式场合,李俶走进大殿,跪地行礼:“孙儿拜见皇爷爷。”
李隆基抬了抬手:“起来吧。知道朕今天找你来所为何事?”
李俶站起身回答:“孙儿不知。”
李隆基:“朕看你跟太真十分投缘,想给你个恩典。”
李俶心中一震:杨玉环不是你李隆基心头的肉,难道要送给我。
李隆基见李俶没回话,继续说:“太真在玄真观住五年,朕想把她迎进宫里,册封为贵妃。”
“哦。”李俶失望的回答。
李隆基气愤的说:“这帮大臣,没有一个支持朕。特别是那个李适之,竟然公开反对!”
李俶好奇的问:“中书令也不支持陛下?”
李隆基:“这个李林甫生怕犯了众怒,站在下面一言不发。俶儿你是支持朕的,对吧。”
李俶点了点头,心想:我支持你有什么用,我在朝中没权没势。
李隆基对高力士说:“朕意已决,拟旨,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命广平王为迎亲大使,代朕前往玄真观迎娶贵妃。”
李俶:“孙儿领命。”
五日后,黄道吉日,婚丧嫁娶,诸事皆宜。盛大的迎亲队伍,出了丹凤门,前行不远突然停住。随行护卫的千牛卫中郎将上前禀告:“郡王,有人拦住车队去路。”
“什么人如此大胆!”李俶走出马车,顿时呆住。前方道路被上百官员堵住,带头的有左相、御史中丞、国子祭酒等朝廷重臣。迎亲队伍意外受阻,耽搁了良辰吉时,会不会被皇帝责罚?这可如何是好,李俶没了主意,让刘德顺去李泌府上救助。过了大半个时辰,刘德顺气喘吁吁的跑回来复命,交给李俶一封信。李俶打开信,上面只有两个字“回宫”。李俶没有办法,只得率队原路返回,入宫向李隆基如实禀告。
蓬莱殿外,李俶遇到高力士,连忙上前恳求道:“俶有负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