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所以的皇子当中,长孙无忌最为忌惮的就是李恪。他认为李泰现在的实力再怎么强大,他本身还是缺少了一份器局和魄力,在关键时刻缺乏力挽狂澜魄力,这样的人不可怕,只要到时候致命一击,他必将崩溃。但李恪就不一样,果敢刚毅酷似李世民,才智不属于李泰,甚至比李泰有过之而不及。这样的人要让他壮大,不动则已,他要动的话,必将一锤定江山。所以,长孙无忌才会将李恪列为李承乾继承大统的最大威胁和障碍,时刻提醒李承乾不能忽略了远在太原的李恪。因此,在听到李承乾刚才称呼李恪为三弟,他便李恪出言警告李承乾。

“其心可诛?”李承乾迷茫不解,“还请舅舅明示?”

“眼下大唐刚跟突厥一战,钱粮消耗甚重,新军几乎全军覆没,根本就不敢再言一战!所以,不管你受伤是吐谷浑有意为之而是偶然时间,大唐都不会跟吐谷浑发生摩擦,势必会保持现状的和平相处的局面。而皇上不对大理寺的彻查结果没有做出回应,他也是考虑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一点做出回应,要战则大唐难以为战,要合则对你不利,才会故意拖延,意在混淆视听,只要等到过了这个年,百姓们多半就忘记这件事情,到时候也会不了了之。”长孙无忌分析道,“可是北王将吐谷浑王子的手臂献给你,那就表示出了你受伤乃是吐谷浑人所谓,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便是战,可现在的大唐不敢轻易的言战,所以,北王的这一招既能在百姓中树立他北王的威严,敢为父兄出头的美誉,还能在军中得到将士们的赞扬,在朝中得到百官们的称颂,而储君受伤,大唐忍气吞声,这便会大大降低你在百姓和百官之中的威信。你想,他这么做是不是其心可诛啊?”

长孙无忌一席话说的李承乾背脊发冷,大汗淋漓,他没有想到李恪的用心会这么险恶,自己受伤了他还能利用其中利害关系为自己谋划。突然之间,李承乾的心里将自己的怨气全部推到了李恪身上。

“那舅舅觉得孤该怎么办?李恪用心险恶,孤必须要告诉父皇!”李承乾狠狠的说道,“其心可诛啊!其心可诛!”

“承乾,本来皇上可以妥善处理这件事情,不至于将事态扩大到现在的程度,可是经过北王这么一闹,现在全长安城的百姓都在议论,大唐百姓都清楚了事情始末,皇上也是左右为难,唯今之计便是你亲自跟皇上,让他以大局为重,你只有这样做,才能解决皇上眼前的尴尬处境,还能得到皇上的褒奖,认为你牺牲小我而顾全大局,会在皇上心里留下好影响。”长孙无忌说道这里,语气和善的说道,“皇上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自然比老夫清楚,你只要这般谏言,你今天的所做出的牺牲,皇上岂能忘记?那日后……”

长孙无忌也没有说破,但李承乾已经明白!他很清楚自己的父皇,他会因为今天自己的觉得而觉得愧疚,今后会百般忍让自己和补偿自己。

李承乾想通了这点,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容。对于长孙无忌的话他一点都不怀疑。因为,他的眼前就有一个实例,那就是北王李恪。他当年李恪受到刺杀,自己的父皇也是没有过问元凶,这才使得他对李恪照顾有加,李恪才会有今天的地位。

“就依舅舅所言!”李承乾说道,

但是,淡淡的笑容之中依然掩饰不了淡淡的悲伤!用自己的一条腿换今后数年的东宫的安稳太平,值吗?李承乾自己也不知道!

第五卷第五百零七章孝便是刀,杀你于无形

李世民现在的心情很沉重,当他在面对大理寺通过彻查呈给自己的奏章时,他的突然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回应,太原的李恪就砍了慕容顺的一条手臂送给了李承乾,这使得他处在了被动的位置。要跟要吐谷浑保持现装?那自己的儿子已经受了伤,皇后为了这件事情过于担心而昏迷过去,即便醒来了也是身体很虚弱,这是自己难以容忍的。可要真的为了此事而跟吐谷浑开战,作为大唐的君王,他一百个不赞成不愿意。大唐自去年跟突厥一战,消耗的钱粮无数,新军损失了七成之多,即便是骁勇善战的并州铁骑也是损失不小。而今想跟吐谷浑打仗,拿什么打?自己构想中的新军还为开始组建和训练,并州正在进行兵制改革,就凭朔方那十万不到的大军?李世民摇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朔方十多万大军,骑兵只占三成,其余皆是步兵,想要守城还是可以,想要跟有三十万控弦之士吐谷浑一战,却是难以取胜。

李恪,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儿子这才斩杀了慕容顺的手臂还将它送回了长安很不满的作为很不满,要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会自己的儿子能够为兄受屈挺身而出而大为高兴。但眼前的问题他这么做,自己倒是出了名,却将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是李世民颇为气愤。

想到今天的朝议,他的心里就就觉得更加的憋屈,朝臣们很自然的没有提到受伤的太子和吐谷浑是事情,但这恰恰触动这名敏感的君王。特别的长孙无忌所谓,竟然在朝会结束之后匆匆离开前去东宫,这明显的表达了他对朝会上没有对太子事件作出处理的不满。

还是去看看承乾吧!李世民自叹一声,信步向东宫而来。

东宫的太子李承乾在长孙无忌的一番疏导之下精神大变,现在的他精神抖擞,根本就没有之前的颓废,正在认真的习看《论语》。

李世民来到东宫时,内侍刚要进去禀报李承乾,却被李世民阻止。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李承乾这几天的情况怎么样?说实在的,李世民觉得这件事情要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未必也不会好受,更何况是李承乾呢?

只是,让他颇为惊讶的是,走进李承乾的寝宫,他看到不是颓废和丧失斗志的李承乾,而是一个精神抖擞,立志发奋的太子。

李承乾看的认真,没有注意到已经来到寝宫的李世民,李世民则是上前,来到李承乾的榻前,看到他正在研读《论语?学而》篇,李世民就这么静静的注视着李承乾,就见李承乾一边研读,一边还在旁边做笔记。

众说周知,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仁。仁者,爱人。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邻居,爱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直至天天下万事万物,达到仁者与天下万物一体的境界。而孔子却将孝悌作为仁或者是行仁的根本,可见孔子对其何等重视。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兄长,他就不会犯上作乱。因为犯上作乱的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也会使其父母兄弟受到牵连,并使自己的家庭蒙羞,玷污了自己祖先宗庙。

所以,《论语?学而》篇主要讲的就是仁中之孝道。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人生天地间,最先接触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理所当然,亲情就成为人最原始,最基本的感情,而孝则是维系亲情最核心的纽带。一个人在家能孝顺自己的父母,就能在社会上尊敬他人,诚实守信,亲近仁道,那么他就可以安身立命,并成就自己的事业。李承乾研读的就是这么一段。

李承乾一直没有发现李世民在自己身边,而李世民在是静静的注视着自己的这个儿子。等到李承乾读到《论语?学而》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时,他在旁边提笔写道:身为臣子,当以孝侍君,侍父,方为孝之始也!其身舍,其义舍,其命舍也!

李世民看到这里,不由的眼中差点流出了盈盈泪水,他很清楚李承乾这句话批注的意思。只是他还是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淡淡的说道,“承乾,你很不错,没有让朕失望,在逆境中奋起,不愧是朕的太子!”

李世民的话发自肺腑,真挚感人,李承乾听在耳中,不觉心中一暖,鼻头一酸,眼泪控制不住的流出了眼眶。

“儿臣参见父皇!”他说话之际就想起身,却被李世民制止。

“不用多礼了,你好好养伤吧!”

“多谢父皇!”李承乾哽咽道。

曾几时,父皇曾这夸过自己呢?好像是很久很久之前,自己还没有做太子的时候,那时候父皇会时常夸奖自己,可当自己做了太子,他就再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夸奖过自己了!这让李承乾心中是有喜又酸,喜的是父皇又夸奖自己了,酸楚自己是自己为了这份夸奖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