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最年长的朗。帕多,今年63岁,比上一次堪称特例的托马森还要年长三岁有余,而最年轻的德迈尔,今年43岁,比上一次最年轻的严石年长9岁,其中差距可想而知。
分开来看这个对比就更为强烈了。甚至于他们其中好几个人比1919年元帅当中还在现役的蔡锷、蒋百里和吉姆。梅森三人的年纪还要大。
其中除了朗。帕多外,刘颂亭62岁,陈国清61岁,他们两人按以前的上将衔计算,都已经在超期服役,另外弗莱彻、李明泽都是正好60岁,也进入了原来上将衔的退役界限,可以说他们这次能晋升元帅,也等于延长了他们的军事生命。
剩下的其他人路远成、邓远强是59岁,梁忠诚、吴鹤棋都是56岁,而严石55岁,冯可齐54岁,这就算是年轻了,即便是最年轻的习正保在今年也刚刚好满了50岁,十二个元帅莫说跟上次一样出现三十多岁的元帅,就是四十多岁的都没有一个。
再来看大将,比元帅要稍好一些,不过也好的有限。
十五个大将中年纪最长的范。德维克62岁、接下来蒋清槐、司马文杰都是61岁,他们三人本就是在超期服役,还有祖文辉、利夫曼也都年满60岁,按原来的上将衔也步入了退役界线。
剩下的其他人,刘敬文59岁、顾项鹏和谢苗诺夫都是58岁、赫马克57岁,布拉德。范迪56岁,伍靖松55岁。
接下来韦哲元53岁,巴斯图尔克51岁就算是很年轻的了,而最年轻的低于50岁的也只有两人,方恕忠47岁,德迈尔43岁。相信若不是方恕忠和德迈尔的存在拉低了平均年龄,结果只会更不乐观。
当然因为此前经过了二十年基本上还算和平的年代,以及上一次晋衔时的将帅当时都是风华正茂,他们的存在阻碍了不少年轻将领的进步,所出现现在这种结果并不算太让人意外。
而且毕竟上一次晋衔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年轻将帅,也跟阿拉斯加初建国不久又经过许多次大战有关,所谓乱世出英雄。那时阿拉斯加基础弱,本也没有什么老资格将帅,那些打仗出色,战功卓著的将帅随着部队不断扩大也有了更多的发挥机会,也才会出现那种三十多岁的元帅的情况,放在和平时代,除非是君主制国家,否则不管在哪个国家来说,特别是大国,想要出现三十多岁的元帅都是不太可能的。
就说这一次这些将帅虽然年纪是比较大了,但放在上一次,他们当中有许多也曾已经声名赫赫,风光无限,只是受累于元帅和大将衔的评定太严,和平时代无法取得什么大战功,做出什么大贡献,否则他们当中许多人这二十年中早就先后成为元帅或大将了。
而且随着这次大战的爆发,阿拉斯加军队的急速扩大,许多以前无法进步,无法冒头的年轻将领必然也会跟独立战争时期和一战时期一样慢慢优胜劣汰浮出水面。开始成为光芒万丈的巨星。战争其实就是检验一个军官能力的最好试金石。
“呵呵,尼尔,你们这批元帅,看上去还真不如我们那一批精神,白头发的都好几个了。”叶枫拿着手里的报纸,看了看几个新晋元帅的相片对着坐在对面的弗莱彻笑了起来。
因为是战时晋衔,不像上一次那样有条件搞集中晋衔仪式,所以前线和分镇各地未参战的新晋将帅都是把特制的军服、勋章等等送过去,然后由总政派人拍照分批登上报纸进行专题报道。而在费城的新晋将帅自然也不会搞什么仪式,也算是为了与前线和分镇各地的将帅们平等看齐,不搞特殊化。
不过像弗莱彻他们身在费城,多少还是要占些面子的,至少,他们是最先穿上新的将帅服,挂上新授予的勋章登上各大报纸亮相的。
弗莱彻摇了摇头笑道:“没有办法,哪能跟总统你们比啊,不过嘛,对于我来说,这不重要,因为上一次我们也风光过。严格来说,我应该比蒋帅他们要高兴,因为我可以风光两次。”
坐在弗莱彻身边的蒋百里手里拿着报纸斜斜的看了弗莱彻一眼,才嘿嘿笑道:“你比我高兴嘛?你不要忘记了,我跟总统也曾风光过两次,独立战争后08年那首次授衔,我们当年九个上将含金量可不比大将低,那次元帅没有,总统他们五个大将以下就是我们九个上将了,那报纸也是大幅照片刊登出来的,要说风光,那时我们比你们要风光多了。那才真正叫万众瞩目,费城万人空巷只为一睹我们的风采。”
叶枫见两人开玩笑攀比斗嘴,淡然一笑,其实前后三次大规模授衔,哪一次不风光,不过相对来说,08年那次虽然没有元帅,但作为建国后首次授衔,的确是万众瞩目,那时虽没有电视,甚至广播都还没有,但所受到的关注确实很非同一般。而且那次授衔也是最受万民认同的。争议相当少,毕竟那时著名将领就那么多,大家也没有什么以前的资历可比,谁功大谁功小只看独立战争中的功劳就行。那次授衔后,将军录的出版一度洛阳纸贵,全民追捧,叶枫更是在那一次之后,与俞安宁正式交往确定关系,所以对叶枫来说,那一次授衔也确实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而且想一想,那时叶枫多少岁,比叶枫不过年长一岁的蒋百里等人又是多少岁?都不过是二十五六岁的青壮小伙,却已经肩扛大将上将军衔,论风光,还有什么时候比那时更风光?弗莱彻那时也不过27岁,肩扛中将军衔,其实也是风光的紧,不过那时中将毕竟多达二十八人,所以报纸上也没有单独登大幅照片,一张中将集体照就交待过去了,自然没有稀缺的大将、上将那么让万人所关注和熟识。
“不过这次的争议确实是历次大规模晋衔中最大的一次。不少将领都承受着口水压力啊。”弗莱彻这时微叹了一口气道。
叶枫正好翻到后面几个版面的相关评论,看了看也皱起了眉头,又听到弗莱彻的话,叶枫把报纸放到一边拍了拍上面的评论道:“这就要你们正确引导了,你们看看,这些评论人员都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所谓的军事专家也不知道哪里找来的,他们了解一个国防军各个组成部分各自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吗?他们又了解哪些战役是雪中送碳,是有着重要的战略层面意义的胜利,哪些是战术层面的胜利,哪些只是锦上添花式的胜利?我看都是信口胡谄,他们只能看到表面,一场战役不是规模大或小,胜负损伤数字就能证明什么的。外人看不明白我们完全可以不计较那些难听话,但我们自己的国防军人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只要我们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何必在乎他人闲话?任他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那风浪终会慢慢退去。”
蒋百里也放下手上的报纸道:“不过就不知道我们的将领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啊。像赫马克估计就快被口水给淹死了,想不理只怕都难。”
叶枫淡然一笑道:“始终会想明白了,我想做为一名高级将领,不会连这点风浪也承受不住。心理素质这么差的将领只会让人失望。好了,这些话不说了,我们说说新的作战计划吧,我有几点意见……”
此时的第四方面军一片喜气洋洋,之所以喜气不是因为第五方面军总指挥严石乘机抵达,而是因为就在这一天,第四方面军上下几乎人人得以进步,穿上了新的衔级更的军服,方面军两大首脑李明泽跳级晋升元帅,参谋长赫马克也成为了大将,成为上将者更是达六七人之多。
“哈哈,李帅今日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看你这红光满面的。”严石一下飞机,看到前来迎接的李明泽,细细打量了李明泽那一身笔挺,一尘一染的元帅服,哈哈笑道。
“嘿嘿,严帅莫非要取笑我,与你们相比可不一样,我这元帅称得上是天上掉下来的,若不是当初朱可夫送上门来,我这次能顺升一级成为大将就不错了。”李明泽与严石互敬军礼后,上前给了严石的个拥抱,显然非常热情。
严石微微一笑,虽然这次严石同样晋升为元帅,排名还远在李明泽之前,但与李明泽不一样的是,严石是老资格大将了,1919年成为大将距今已经超过二十年,这次以中亚战区司令身份挟中亚雷霆大胜的威势顺势晋升在情在理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李明泽就不一样了,他毕竟是跳级,虽然在伊尔吉兹一战定乾坤,功劳很大,但光是一个跳级,就可以说明一切,像他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顺升一级也行,但跳级成为元帅则多少有些意外,毕竟此前他没有当过大军区司令,而伊尔吉兹大战的辉煌说到底也是因为最开始朱可夫决策失误,最终让李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