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库利克正是凭借和朱加什维利的亲密关系保住了性命,没有像大多数红军将领一样被无情的处决。”
“内战结束之后,库利克更是直接在朱加什维利的关照下逐步走上苏军领导岗位。1926年,库利科克出任苏军军械部部长,领导苏军的军工生产和武器研制工作。西班牙内战期间,库利克作为炮兵权威专家担任了西班牙共和国军队的军事顾问。1939年返回苏联,库利克又被任命为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械部部长。直到两个月前,他突然空降至东南方面军担任总司令。”
“1926年担任军械部长,此后基本上没有在野战部队任职,如此这个库利克岂非已经长时间离开一线作战部队了?”叶枫问道。
事实上库利克也是后世二战时的苏联元帅,还是与铁木辛哥一起晋升为元帅的,按道理叶枫也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元帅的存在才是,但恰好相反,叶枫的脑袋里搜遍了他所掌握的信息,除了隐隐记得这是与铁木辛哥一起晋升的元帅外,其他的信息却似乎一片空白。
对于这一点,叶枫认为只有两个可能,要不就是库利克在历史上死得早,晋升元帅后可能没有赶得上参加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自然也没法建立更大的功勋名气,那叶枫对此人了解有限也就正常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此人在卫国战争中表示极其拙劣,使得后世战史中根本无法找出什么跟库利克有关的著名战役。而潜意识里,叶枫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高,特别是听到马天提供的情报后,更是确认了这个可能性。毕竟一个脱离一线部队达十数年,而且此前也只是担任了炮兵指挥官的将领,现在担任方面军指挥官,那么他的表现不出彩甚至拙劣就大有可能。
马天马上道:“是的,总统,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这个库利克不但长期脱离一线部队,其本身除了炮兵,也没有担任过高级的野战部队指挥官,而且此人虽然领导苏联红军的军工生产和武器研制十数年,但其军事思想却严重滞后,可说极为保守,他的军事指挥思维甚至仍旧停留在一战和内战时期,对新武器的研制和应用也一直持冷淡态度,甚至漠不关心,此人曾经多次公开宣扬他的主张,认为火炮最好还是用马来牵引,坦克不应当集中使用,应分散配置到营连级单位等等。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他的这些主张自然毫无可取之处,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朱加什维利很信任他,也许就像总统所说的,朱加什维利用人首重忠诚,而不是能力,所以库利克这个朱加什维利的忠实追随者才会突然空降到东南方面军总司令的宝座上。也许这同样是对新任东方面军总司令布琼尼的一种牵制吧,谁知道呢,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此人的军事指挥思维仍然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他在这个位置上对苏联来说只会是悲剧,而对我们来说则不缔于一大福音。”
“呵呵这的确可能是一大福音。”叶枫突然笑了起来,这进一步印证了他此前的猜测,当这个猜测被证实之后,叶枫突然间又对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人出现在东南方面军并不是那么担心了。
毕竟东南方面军的指挥层可不像是被架空的东方面军指挥层,可以说库利克呆在东南方面军总司令的职务上,就绝对有权力指挥包括朱可夫内的任何人,库利克是典型的守旧派,而叶枫却知道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是崇尚军事革新,崇尚新战术和新装备应用的,新旧观念冲突,而且就是崇尚革新的朱可夫和科涅夫叶枫也从后世历史片断资料中有所了解,朱可夫和科涅夫是有矛盾的,而且是公开的矛盾,当然此时他们的主要矛盾在于革新方向和观点上的不同和争论。
总之东南方面军的指挥可能会比东方面军更为混乱。而恰恰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最高指挥官是库利克这个守旧派,那么哪怕朱可失和科涅夫再厉害,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吧。
“相比之下我更担心芬兰方面,我们的援芬军队至少还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运抵芬兰,而在那里苏联人已经调集了铁木辛哥的西北方面军,梅列茨科夫的第七集团军,还有崔可夫的第九集团军,基本上苏联已经开始用上全力,我很担心芬兰是否能够扛住三个月。”马天这时又说道。
叶枫却摇头道:“不,只要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们必然向苏联发起进攻,芬兰人只要再坚守住一个月,一个月后,苏联人绝对没有可能再放肆的用兵芬兰了。而且不要轻视了芬兰人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事实上即便铁木辛哥这等名将到了那里,也不是说赢就赢的,此前那个崔可夫不是号称苏联新一代最杰出的将领吗,一个外交官出身的将领仁途坦荡,胜仗也打了几个,瓜分波兰就有他的份,但真正到了芬兰这样的战场,崔可夫也被打得丢盔弃甲嘛,集团军司令的官都快要丢了。”
崔可夫是比朱可夫等人还要年轻几岁的将领,是1900年出生的,外交官出身,却在军界节节高升,是典型的大清洗后从别的领域调至军队任职的出色范例,1938年4月,年仅38岁的崔可夫就被任命为步兵第5军的少将军长;仅仅三个月之后,他又升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博布鲁伊斯克集群司令官。1939年初,国际形势因希特勒德国的扩军备战而日趋恶化,位于苏联西部前哨的白俄罗斯特别军区进行重大改组,在原博布鲁伊斯克集群的基础上组建了第4集团军,39岁的崔可夫出任集团军司令官。
瓜分波兰的战争中,崔可夫的第4集团军编入白俄罗斯方面军参与侵略波兰的行动,直到苏芬战争爆发,崔可夫又被调任第9集团军司令官,指挥该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承担了对芬战争中切断芬兰“腰部”的任务。
只是这一次仕途坦荡的崔可夫在此次在战场上却没能交上好运,惨遭滑铁卢。虽然战争开始时,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迅速楔入芬军防御区40多公里,但在随后的战斗中,他的两个主力师即摩托化步兵第44师(就是被只有约六千人的芬兰第九师不可思议的分割围歼的那支倒霉部队)和步兵第163师(两师共拥有48000人、335门火炮、100多辆战车和50辆装甲车),极不适应芬兰的严寒气候,被芬军歼灭过半。崔可夫很可能因此被解除第9集团军司令官的职务。
马功成也点头道:“不错,芬兰坚守一个月的能力是绝对具备的,届时我们在东线发动闪击,苏联绝对要将重心完全转移,反倒是我们的援军到达芬兰后,这里才有可能再掀高潮,只是到时德迈尔的志愿军压力可能就要比较大了,重装备较少,空中力量,装甲、重炮力量也比较少,而他们所要面对却是铁木辛哥,梅列茨科夫这样的目前苏联为数不多的既有大兵团指挥经验又有出色战绩的高级统帅。”
叶枫却笑道:“这一点我倒是不担心,芬兰战场的主要作用在于牵制,哪怕没有能力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只是守住芬兰问题绝对不大。他们只要守住芬兰,就可以对苏联造成重大威胁和影响,也就达到了牵制苏联兵力和部分精力的战略目的。”
…………
斋桑城,仍然一如往常的宁静,只是因为处于冬季,天气也是极为寒冷。
刚刚从新西伯利亚返回的蔡锷在晚上散着步溜哒到了隔壁邻居家里,这个邻居正是大名鼎鼎的前中国西北军阀冯玉祥,一个在外人看来,中国统一中最悲剧的人物,唯一一只被阿拉斯加杀掉的鸡,用来儆了其他几个猴子。
当然说是悲剧,但在许多人看来,冯玉祥何尝不是在享福,他在阿拉斯加所受到的待遇可是在中国也不定有的,就连在阿拉斯加,像他这种待遇的也没有,即便前总统叶文德也不可能在任何方面享受免费福利。
在斋桑城这个疗养院,他也算是最受重视的一个客户了,没有哪个客户拥有他这么多保卫人员。一个排三十多个人负责他的安全保卫。
当然大部分人都不会羡慕这么多人保卫他的安全,因为那就是看守,禁锢冯玉祥的自由的人。
不过知情人却知道,事实上对冯玉祥的看守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慢慢解除了,除了限制他不得离开阿拉斯加外,冯玉祥可以在阿拉斯加境内任何地方自由行动。保卫这栋别墅的那一个排的警卫并非大家想像中的看守了,而是真正的卫兵,同样也是联络人员。其中有阿拉斯加人,也有中国人,反正这些人都是华人,都穿上阿拉斯加便服,谁也分不清到底是哪国人。
蔡锷走进冯玉祥的别墅时,在门口互相说着闲话,打着哈哈,看似两个邻居串串门的架势,但一进别墅里头,两人的脸色却都立即变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