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妨无妨,反正就算谈不拢,先杀头的也是赵允弼,侯爷的两位义弟怎也要等到秋后勾决,有的是时间慢慢运作,北海郡王爷都入土了,不定案子再审的时候证人会怎么说,包大人会怎么判呢。”这更是**裸地威胁了,因为赵允弼要是被斩,他安排的诬陷高崖内和钱恃才的证人就连主子都没了,以安乐侯的手段,把这些人控制起来、改变证词、彻底推翻包拯的审断,不是轻而易举么。
“哈哈哈!”赵玄黄大笑起来,“天丁大人好一张利嘴,难怪安乐侯爷对你如此器重,好,那本王便替你传一回话,究竟应是不应,就全看允
赵玄黄起身告辞,眼看要出门,四哥叫住了他。
“宸王爷,有劳你代为提醒一下赵允弼,他的答复我可以等,我家侯爷也可以等,但包拯似乎等不了,京城的老百姓们更等不了,所以……”
“所以留给他纠结的时间,不多。”
第两百二十六章 赵玄黄背后的男人
开太师府后,赵玄黄上了等在门口的马车,却非径直T|西的府邸,而是转道向东,不多时便来到了城北的和中大街。
原本鼎盛繁华、号称“不夜东京”的汴梁城,因为近来反贼肆虐、闹出多桩命案,不得以而恢复了废除已久的宵禁制度,每天晚上开封府衙门的漏刻“昼刻”走时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早晨五更三点后,再擂响四百下“开门鼓”。但凡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便是触了“犯夜”罪名,以前是笞打二十下就完事,现在恐怕要背个“反贼同伙”的嫌疑,到开封府蹲上个十天八天挨几顿打的。连以前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这些抓到了可以网开一面的特例,如今也被严格限制。
赵玄黄从太师府出来的时候,离宵禁没多少时间了,街上人迹稀少,尤其这条和中街两旁,放眼尽是高墙大院,红墙金瓦的是官署,白墙黑瓦的是爵邸,住得全是高官勋贵、皇亲大臣。因此夜里的巡视守备也特别严密,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部由皇城精锐禁军负责驻防。
以赵玄黄的尊贵身份,当然无需在乎这些人,就算是统率皇城禁军的高太尉,见到他也要恭恭敬敬地行礼唤一声“宸王”,然后乖乖放行。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赵玄黄好像刻意要隐瞒身份一样,乘坐的马车无论制式、装潢,都和他亲王的身份完全不配,甚至连宸王府的标识都看不到,那么理所当然地马车被巡夜的禁军拦了下来,而且这时宵禁已经开始,理所当然地要把他扭送开封府。
“啪”地一纸文书丢了出来,甩在领队的校尉面前,校尉低头一看,见到文书上殷红如血的九叠篆,那斗大的“枢密使印”四字简直就像催命符一般(注:枢密使,宋朝最高军事长官,太尉的顶头上司),吓得魂飞魄散,慌忙移开拒马、喝退士卒,恭恭敬敬地让马车通过。
马车继续前行。,仗着大印文书一路通行无阻,兜兜转转到了一条小巷里,赵玄黄下车,左右看看确定没人,挥挥手让马车先离开,然后又走了一段路,这才进了一家清雅宅院的后门,
宅院甚大,重门深院、。廊曲迂回,赵玄黄却似十分熟络,三转两转便来到一座小阁前,无声无息进房,反手掩上大门,坐在书桌后头之人讶然抬头,旋即放落书卷,浓眉一挑:“来的恁晚,是说服庞四了么?”
“啪!”。赵玄黄伏跪在地,垂首道,“玄黄无能,被他也来了个‘约法三章’。”
“哈哈哈——”那人大笑,“原。来如此,想不到玄黄你也有被刁难住、束手无策的时候,起来吧。”
“玄黄不。敢。”
“没。什么不敢的,庞四可不是一般的家丁,如果那么简单就答应了赵允弼的条件,那才真的是枉费你玄黄出马和他谈判,而且也证明我高看了他——对了,你说他也给你来了个约法三章,哪三章?说来听听吧。”
赵玄。黄站起来。如是说了。
“哈哈哈!”那人又是一阵大笑。“好一个忠心为主地家丁。这种逼得赵允弼比死还难受地条件也亏他想得出来。明日你说给他听。怕不得气得他当场吐血。”
“玄黄一会便去开封府。”
“不急。这几日辛苦你了。休息一晚明晨再去。”
“是。”
“啊。对了。玄黄。你觉着。庞四这个人怎么样。”那人不经意地问。
“眼界非凡,能力也不赖,轰动京城的《大宋时代周刊》、卖到断货的庞氏香水都是出于他一人之手,口才更是一等一的好,连包大人都三番五次的被他刁难,这样的卓越人才,屈居太师府做家丁,真的可惜了。”
黑暗中,那人的眼里露出一丝赞许的神光。
“不过。”赵玄黄话锋一转,“庞四此人,激进有余,沉稳不足,有些想法固然可行,但未免太过狂放大胆。”
“年轻人嘛,谁不叛逆呢,何况他就是有狂妄的资本,为什么要收敛?”
“是,若是能让他入朝任职,在官场历练十年,磨砺掉先今过于狂放的锋芒,日后当成大器。不过可惜,他……”赵玄黄顿了一顿,难掩惋惜。
“他只是一介家丁。”
“家丁怎么了?”那人淡淡一笑。
“布衣之身,尚且难在朝中立足,何况是屈身太师府的一介家丁下人……”
那人的声音陡然一厉:“我说可以,就可以!”
“是。”
“玄黄啊。”那人叹了口气,“你知道么,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
“玄黄愚钝。”
“是人才!”那人站起身来,“哗”地拂袖一揽,“我大宋现行至今的科举制度,沉疴腐旧,弊端重重,多少大才之人因为屡试不中而埋没,门第、出身的禁锢又使得多少寒门学子十年苦读成空。为政者,当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下人怎样?是家丁又怎样?只要有才,堪为国家栋梁,就是面的囚犯,也一样要用!”
“是。”
那人坐回席上,赵玄黄恭声问道:“允弼私通反贼的案子当如何处置?”
“你以为呢?”
“玄黄不知。”
“唉——”那人叹口气,“你是不是怕事多,麻烦,才什么都说不知道的?玄黄啊,论才华你不在庞四之下,为什么就是不愿入朝秉政,为国效力呢。”
“玄黄……怕麻烦。”
“……”
“好,那现在就给你答案,一个要钱,要女人,一个要权,要主政,要天下,为了大宋朝,选谁,玄黄你自己心里有数!”
“是,玄黄明白。”
×××××××××××××××××
三司会审!
两天后的早朝,仁宗皇帝颁下御旨,三司会审,清查反贼大案。
离上一次的三司会审,隔了仅仅一个来月,地点还是在菜市口,还是公开审判,只不过这一次,
里的疑犯他安定郡王赵允弼,而上一次被推上断头台9+'便人头分离的庞,这时作为被害一方的代理证人,正笑眯眯地坐在那里,模样很**的翘着个二郎腿,等着朝他捅刀子呢。
情形同上次截然不同,今天的庞,不再只是太师府一个新进的小小家丁,而是已经得到太子党多数成员公认的代理领袖,并且连堂堂的大理寺卿孔道辅、御史中丞张方平都得到了庞太师的指示,审理时一切看他的眼色行事。
这打了招呼其实也没啥用的,上次的只是涉及安乐侯,孔道辅、张方平两个算是铁杆太师派的高官就已经不敢随便说话了,何况这次是皇上亲自下旨严办的大案,太子党、王爷党、杨家、开封府,还有整个皇室宗亲都因为此事而斗个不休,试问还有谁活在世上嫌命长,跑去淌这滩浑水。
没有人!
所以,尽管“三司会审”“三司会审”喊得很响,但三司其实都是吃干饭滴,真正主审案件的还是包拯一个人。
比起上次简简。单单就给根本无辜的四哥定了个斩头的罪名,这一会包拯可不敢造次,整整传唤了三十七名证人,拿出来了二十多箱的案件卷宗,这可都是开封府上下日夜加班的成果,浸透了包拯要尽快了结此案、然后转过去继续匡扶正义,把高崖内、钱恃才一伙绳之以法的决心!
三十七名证人、二十多。箱卷宗,这还不是铁证如山?尽管为赵允弼辩护的汴梁第一讼师蔡管辽号称“金牙大状”,“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辩术口才放眼讼师界无人能敌,但他毕竟不能靠一张嘴就能把黑说成白、白说成黑的四哥,在堆积如山的证据面前,“金牙大状”惨然败退。
“本王没。罪,没罪!你们这是诬陷!!!”“包拯你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