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身登九五 十六
(马年第一天,再向书友们致上节日的问候,呵呵,大白话,吃好、喝好、玩好!)
汉宁候张鲁此次乃是一家进京,除了表示对这桩婚事的看重之外更是一种向燕王效忠的表态,自己的身家性命已然托付在对方手中。不得不说刘毅的亲笔信以及他一贯重信的表现乃是其中关键所在,假如在汉中之战前张鲁还有着一丁点的侥幸心理的话,大战过后这一点点的侥幸也不复存在了,无论是曹军还是燕军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战力都让他很是震撼,尤其是燕军那些威力令汉中诸将瞠目的器械。对方的攻坚之能加上这些精良器械,天险阳平关又能撑得住多久?况且看双方调兵遣将输攻墨守,张鲁更确信自己在争霸天下这条路上是绝对无法与刘毅曹操这对汉末双雄争锋的,选择更为强势的刘毅投靠就是眼下最为明智的选择,此战一了他更不会怀疑燕王将要一统天下。
对张鲁的到来刘毅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亲自与王妃蔡琰一道出城相迎,其中迎接远来之友之意远大于两方诸侯的会面,拿下汉中没有动用燕军一兵一卒,刘毅不希望张鲁心中存在任何的芥蒂,这是他对南方三雄的一种表态,更因为张教主在他今后的大业之中还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倘若操作得当的话其效果甚至不下于百万雄师。
先进皇宫见过伏皇后叙礼,毕竟在刘毅登基之前她还是大汉皇室的代表,之后就是在州府之中与张公祺共商汉中之事,刘毅在此对张鲁治理汉中十数年使之长治久安表达出了极大的赞赏,并再度确认此后这一郡的政事依旧会掌握在他手中,并由陈群钟繇等人为之详细解释了燕地的行政架构与种种行之有效的利民政策!这些让张鲁感触极深,与治政之道上他还是有着颇为精深的眼光的,因此也更能看出这些政策的不凡之处,而这些多半都是出自燕王手笔,由此除了战场上的无敌统帅之外张鲁对刘毅的了解又更深了一层,能有如今的威势,燕地又是如此兴盛,加上此来所见一切景象燕王确是文武双全。
待到晚间那就纯是私人性质的聚会了,燕王府正厅之中设宴款待汉宁候夫妻一家,此时的刘毅身上少了很多日间的王者威势,给张鲁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良友,这样的一个燕王无疑可以让他的心情放松很多。晚宴的主题自然是二公子刘信与张鲁之女张祺英的婚事,张家小姐论姿色虽比之刘家长媳杨烟稍有不及却也是端庄秀丽,刘母更是称其有一副旺夫之象乃是孙儿良配,老人家开心之余出手便是一对美玉,上党刘家富甲天下,老太太这对美玉可是寿辰之时甄家所献,说是绝世奇珍无价之宝也不过分,见刘母如此张鲁夫妇自是心中欢畅。
宴席之上便为刘信张祺英二人定下成亲之期,亦当场交换了文定之物,张家小姐在未来公婆面前表现出了恰如其分的羞涩,而刘信彬彬有礼之余洒脱自如,对这个器宇轩昂英挺不凡的女婿张鲁心中很是满意,其妻李氏便更是如此!刘毅登基为帝之事早在燕地传的沸沸扬扬,来时陆上张氏夫妇亦有听闻,对汉中张家而言这可是一件好事,燕王进位大汉之君,二公子刘信便定要封王,张家小姐也为名正言顺的成为王妃,且此次大战之中二公子可谓出尽风头,人人皆赞其有乃父当年之勇,用兵之谋,有此佳婿自然便可保张家的数代富贵。
当然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燕王的登基之礼,张鲁适逢其会自然是要留下观礼的,刘信与张祺英的婚事就定要在其之后,当日世子刘桓成亲之时刘毅尚在前线作战不得回转,此番位登至尊这次子之时也必将大操大办,可想而知这场婚礼的场面还要在乃兄之上。刘毅亦要借厚待张鲁向天下表明他的心意,无论之前如何为敌,只要能够真心投效止息兵戈他就定能保其富贵与地位不受影响,此亦是意有所指。
得到燕王的礼遇明确了日后张家的地位,又为爱女成其好事,更有长子相伴身边,此番再度回归便可一家团聚,张公祺心中自然欣慰不已。可这些还比不上晚宴之后在燕王书房之中的那一番相谈,又在另一处激起了张鲁的雄心壮志,观刘毅所言竟是要他将五斗米教不但传遍大汉全境,更要向域外扩张,而这一点张鲁根本就没有想过。
倘若是别人为此言语,张公祺只会将之当做痴人说梦,但出自燕王口中哪怕再过离奇都会让人有深深信之的感觉,十数年来刘毅高瞻远瞩之处实在是数不胜数,在他之前谁能将大汉商业发展的如此兴盛?又有谁能让水师远洋过海开辟疆土?汉中之战让张鲁争夺天下的雄心彻底偃旗息鼓,可当日刘毅信中所言的传教之事便更是涌上心头,此番相谈之下就更觉得燕王此语绝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理有节!
此时来自古印度的佛教已然传入中原将近百年,与大汉之中吸收了不少的教众亦建立了一定的地位,不过论及影响力还远未达到后世的标准,不过在传播之中亦有很多值得张鲁借鉴之处。燕王委婉的指出想要将之传遍四方,目前的教义在保持根本的基础上还要与华夏古来的儒家及诸家文化做一个交融,使之更能适合大众的信仰。须知张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领袖,亦是汉末之时的一方豪雄,刘毅的这些话对他是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的,假使能将五斗米教传遍大汉再进一步远传域外使得信徒遍布四海,那将比争霸天下更让张鲁满足。
刘毅一向深信华夏自古传承的文化就是整个世界最为优秀的,没有之一,他亦要借此时将之推广到大汉之外的各地之中,这才能对后世形成更为深远的影响。强盛的武力可以让他去兼并周围的一众外邦,甚至有几个庞然大物他亦有信心将之败在大汉精锐之下,成吉思汗可以做到的事情他刘郎生未必做不到。只不过单靠极致武力进行征服虽可收效一时却始终因根基不稳难以长久,疆域最为光大的元朝历尽九十年便亡亦是例证之一,在内涵上他的基础实在太过薄弱。
想要稳定在武力征服之后就是继之以文化传承上的渗透,而当这一切根深蒂固之时那种根基才可稳定长久,目前他对匈奴乌桓高句丽倭岛等处采取的策略便是有鉴于此,此时距甘宁出兵灭亡高句丽已有十年之久,这样的渗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出生的这一批孩童现今已经能够流利的说上一口汉话,可想而知当十年之后他们成为社会中坚的时候这种汉化程度还要更为深入,匈奴乌桓的情况与之相似,这些都在实践上证明了刘毅想法的正确性,亦会将之贯彻下去。
文化传承的渗透有一个特点就是见效周期颇长,而除了那些小国之外现今存世的那些大国亦有着自己传承的文化,想想清朝末年的那些实情,传教就成为了刘毅眼下最佳的选择,此时不是后世,信息远没有那么发达,人们所能掌握的知识更是天差地远,他们会将很多难以解释的事物归之于天意而加以敬重,而两世为人的朗生相信自己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更能融合出一众最为大众所接收的教义,作为武力征服的后继或是先行手法,亦能在大汉不断的开奖僻壤之中起到奇效。
华夏最为原汁原味的宗教就是道教,张鲁的五斗米教乃是其中一个分支且在其中他有着正宗的传承和极高的地位,先从大汉内部做起利用张教主的影响将之不断扩大也会对他与后继者的统治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那些教义之中的很多都是要出自朗生之手。虽然有着上述的种种好处,可宗教亦会是一把双刃剑,刘毅要想方设法将这把剑的剑柄执掌在自己手中,这的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刘毅在有生之年都难以看见他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可他想将华夏无比壮大的理想亦非数十年之功,这需要他和他后继者持续不断的努力!未来到底如何朗生此时不敢定论,这个问题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出预测,但只要能将华夏传承影响扩大去改变后世的有效武器他都不会放过。
书房之中燕王与张鲁的这番商谈延续了整整一夜,待得天色放光之际二人还是余兴不减,刘毅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对宗教精神本质的了解大大出乎了张鲁的预料,他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有如此全面的知识,而在一些问题的争论上,刘毅虚心求知毫不逞强的态度更让他心存钦佩,今日的商议只会是一个开始,在之后的数年之间他们就此事还会有着更为细致深入的讨论并将之用于实践之中,此时张鲁对燕王口中所描绘的那副远景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