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们马上摇头,小秋的目光落在沈昊身上,“仔细想,这件事可能很重要。”
沈昊脸色微红,“好像是梦到过,记不清了,我做梦总是醒来就忘,何况那是三年多以前的事了。”
大良沉思一会,“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有一天晚上我跟二良一块吓醒了,都说自己梦到奇怪的小女孩,爹娘安慰了我俩,再睡一觉就给忘了。”
少年们一个接一个地回忆起当年的碎片,似乎都做过类似的梦,但是谁也说不清梦到的人是不是芳芳,甚至不敢确定做梦的具体时间。
“这就够了,谢谢大家,最好别跟外人提这事,尤其不要告诉芳芳。”小秋笑着眨眨眼,尽量令伙伴们对此不当回事。
“小秋哥,你到底是怎么决定的?”大良还是更关心小秋的未来。
“很快你们就知道了,但我得先告诉林都教。”
小秋的胸有成竹感染了众人,都觉得事情不会变得更差,于是纷纷告辞,大良在门口低声向伙伴们保证,“小秋哥肯定会去五行科。”
沈昊走在最后,看到其他人都出去之后,他转身说:“三年前的夏天,我也梦到芳芳了,可我没胆量,结果让你抢了先——我很后悔。”说完夺门而出。
小秋站在那里,等桌上的蜡烛熄灭之后,他走出房舍,通过指指点点与交头结耳,穿过密林,来到林飒的房间。
林都教站在门前,望着那个脚步轻松神情恣意的少年,脸上露出苦笑。
“送我去致用所,让我回到符合身份的位置,然后——”
小秋并不痛恨林飒,因为这是一位真心实意帮助过他的都教,他甚至不痛恨任何人,因为他知道决定一切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他自己的卑微地位,可他的语气里还是充满了永不服输的倔强,“咱们走着瞧吧。”
小秋没有提起幼魔,他再也不会将自己的问题交给别人解决,再也不会急不可待地展示自己的特殊之处。
(本卷结束)
第四卷 逆天之术
第七十七章 致用所
这是真正的雪,厚厚一层,遮盖目力所及的整片荒野与群山,冻得行人脚底板发麻,三十余名少年排成松散的队形,穿着厚重的蓝色棉衣,身背藤箱,跟随一名披着兽皮长袍的壮汉行走在冰天雪地里。
大良沈休明看着鼻孔里呼出的白气,颤声说:“养神峰可没这么冷,镜湖村都比这强。”
小秋哈哈大笑,刚走出养神峰的时候,他也觉得不适应,现在却已经喜欢上了这种粗冽纯粹的寒冷,“小时候你都不怕冷,现在反而不行了?”
“任谁在四季如春的地方待上三年,再回来也受不了这种天气。真是奇怪,你怎么就不怕冷?瞧你连脸都没红。”
小秋豁通三田,离开养神峰之后全部潜能得到释放,不仅不怕冷,反而有身轻如燕的轻松感,其他弟子就不同了,像大良只是洞开七窍,甚至还有人一窍未开,他们无法抗拒严寒,不由得加倍怀念平淡的养神峰。
走在前面的壮汉止步转身,冲少年们大声喊道:“加紧走几步!翻过前面的山岭就是致用所了。”
“都教们就不能用法术把咱们送过去吗?”大良觉得庞山实在是不讲人情。
小秋推着大良加快脚步,他相信一入致用所,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法术了。
在雪地里跋涉了多半天,众人终于爬上山岭,放眼望去,群山以南是一大片平缓的原野,这个季节全被冰雪覆盖,只在靠近山脚的地方横着一处小村庄,升起数缕炊烟,欢迎今年的新人。
壮汉站在路边,身体厚实像是三十岁左右,脸上却饱经风霜,仿佛六十岁的老人,养神峰的弟子们看见他的第一眼就知道这绝不是修行者。
“到了。”壮汉指着不远处的村庄,声音里带着回家的喜悦,“这就是致用所,今后你们将在这里种田、养花、砍柴、放牧。”
大良心中一凉,这可不是他想象的能学一门手艺的地方,紧跑几步,问:“就这些?不是能学手艺吗?”
“当然,我刚才说的哪一项不是手艺?”壮汉诧异地反问,“咱们这儿的出产大部分都要供给庞山的仙人,他们的要求可高得很。”
“那我要是离开庞山呢?这些手艺还有用吗?”
“哈,在庞山种过花的人,到任何一座城里都是抢手的人物。”
大良稍微安心,就跟在壮汉身边,向他打听致用所的事情。
壮汉名叫张企,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今年三十三岁,在致用所待了十年,对里面的一切熟悉得很,他没有道根,对养神峰充满了好奇,听一百遍也不够,因此和大良聊得很开心。
致用所的住宿条件非常一般,老旧低矮的石头房子,有些地方还在漏风,一铺炕要住七八个人,大家将自己的藤箱放下,跟着张企去村里认路。
饭厅是一座不大的厨房,每到开饭的时候房门打开,弟子们领饭回房吃,时近黄昏,厨房里正在忙活,饭菜香味四溢,大良深吸一口气,面露喜色,“好像有肉味,这可比养神峰强多了。”
接着是十几座库房,大部分用来存放各种各样的草药,还有木柴和应时的蔬菜水果,深冬季节,就是空置了。
库房有看管者,小秋在一间库房的门口居然看到了辛幼陶。
辛幼陶因为在修行时投机取巧,很早就被送到致用所,看他的样子似乎不怎么在意,面无表情,手里拎着一串钥匙,穿着厚厚的皮袄,毛领挡住了半张脸孔,像是富贵人家的小公子,但是缺少了跟班,一点也不像王子。
他假装不认识这批同年的弟子,没跟任何人打招呼,自然也没人搭理他。
村庄中间是一座占地颇广的长方形大屋,比周围的房子都要高一些,“这里是过秤的地方,你们每天的工作都有定量,没完成的人,抱歉,食物要减量。”张企怕吓着大家,忙又补充道:“别担心,活儿都很轻松。”
从大屋里走出一个人,张企指着那人说:“这就是管事,他会给你们安排工作。”
弟子们全都认识这个人,镜湖村馆舍的张灵生,不知什么时候调到了致用所,小秋忍不住想,不知道张灵生在宗师与首座的游戏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张灵生仍然是道士装扮,手里拿着一本簿子,走到众人面前,二话不说就开始点名,好像对这些人一个都不认识。
然后他开始派活儿,大部分人是去砍柴、劈柴,等到冬去春来再另行安排,个别人去看守花圃与库房,到了小秋,他不等张灵生开口就自告奋勇,“我会放牧,我从前是牧童。”
“我也是。”大良抢着说。
“放牧?”张灵生的手指在簿子上来回滑动,“慕行秋,去西山放马。沈休明,砍柴。”
大良失望地叹了口气,没敢再争。
天色快要黑了,张企将弟子们带回厨房,自行离去。
厨房大门已经敞开,饭菜却没有摆出来,大良抢在第一个位置,招手把小秋也叫过来,满怀期待地搓着双手,“三年,三年没吃过肉啦。”
从路上走来三五成群的少年,其中不少人小秋看着眼熟,都是前两年被送到致用所的养神峰弟子,他们看到新来者,谁也没有上来打招呼,反而站在一边观望,好像新人们犯了大错。
致用所冷漠的不只是天气。
大良被盯得不自在,小声说:“咱们是不是排队太早了?”
被他猜中了,几名又高又壮的十七八岁青年走过来,瞪了大良一眼,然后插队站在他前面,大良后退,整支新人队伍跟着后退,可是插队的越来越多,三十几名新人最后被挤到了队尾。
等到前面一百多人领完饭菜,厨房里只剩下一点汤水和糊饭,“抱歉,没想到今天人会这么多。”负责盛饭的也是从养神峰来的弟子,颇有趣味地打量着一队新人,脸上没有一丝歉意。
硕大的木碗里盛着菜汤泡饭,大良吃得囫囵吞枣,“我还真尝出一点肉味,唉,重新开始吧,就当咱们又回到了野林镇。小秋哥,你还要嚼三十六下啊?”
这里可不是野林镇,木碗和筷子得自己收拾干净,从此留在身边,成为他们的吃饭家什。
夜色降临,同屋的几个孩子还保持着从前的习惯,上炕做晚功,只是再也没办法“坐不同席”了。
小秋没做晚功,站在门口向外张望,想等再晚一点出去找个僻静的地方练拳。
十余名弟子并肩走来,将整条路都给占据了,小秋忍不住观察他们,果然如辛幼陶所说,中间的两个人夸张地甩动双臂,越往边上的人领地越少,双臂摆动幅度也越小,两只脚迈得却更快。
曾经与小秋比过武的周平也在其中,跟在右手最边上,那点位置对他的壮硕身躯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