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想明白了,这汝州军又非我家私兵,也是官军一支。我是拖得一时是一时,救得一人是一人,哪天我无能为力了,最多撒手,致仕回常州耕读罢了。”
“大人何出此言?”左吟立刻指责道,“上万虎贲可看着大人呢!而且大人刚过而立,怎能想着乞骸骨?遍寻朝野,又有几人如大人般白手拉起一支强军?真想给大人一击当头棒喝也。”
余子琏连忙向左吟行了一礼,致歉道:“先生教训的是。子琏谢过!不过长远之计也无需多虑,现关外鞑虏再犯京师,诏令我汝州军勤王,怎么样也要过眼下这一关吧!”
“那大人以为该做何种安排?”左吟问道。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全军准备,三日后北上勤王!”余子琏断然下了决断。
对于去勤王,左吟倒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可是对于全军出动,左吟还有些看法:“大人!汝州可是本军的根本啊!是否多派留守,以防陕贼与其他各家的窥探?”
“不留一兵一卒,全军出动!”余子琏早就想通了这一点,“鞑虏势强,去三、五千根本毫无作用,还不如全体上阵,起码也让鞑虏有些顾忌。至于汝州根本,我会让吴鄙夫派兵维持的。”
“啊?”左吟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大人怎么会想到吴总兵?那不是引狼入室吗?”
“汝州乃河南门户,要保汝宁、归德安宁,吴鄙夫就不得不派兵。”余子琏解释道。接着他沉默了一会儿,罕见地夸奖了吴世恭一句:“那吴鄙夫还算是有信之人,也从未有悔诺之举。换做他人来,那才是真的引狼入室了。”
这话也让左吟沉默了。他们都知道大明那些官员的尿性,如果让其他官员插手汝州军的屯田庄子,等到余子琏勤王归来,那些屯田庄子可能都被他们吞的连骨头都不剩下了。
“可万一吴总兵到时悔诺不走,那也是件麻烦事啊!”左吟最后规劝道。把希望寄托在有私仇的人的信誉上,这事怎么想都不放心啊。
“哎——!有路可走谁会想要这样啊!”余子琏叹息道,“其实那些百姓落在吴鄙夫手中也没什么不好。再说,此次勤王凶险异常,我也许不能全身而退。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让儿郎们的这些家人跟着吴鄙夫,起码有个饱食啊!”
当天晚上,余子琏亲笔给吴世恭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八个大字:“我去勤王,暂托汝州!”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三日,山东曹州刘泽清豪宅内。
刘泽清对着眼前的亲信详细吩咐道:“你一定要争取面见长敬老弟,确定他出兵的时日。那鞑子已经在通州、德州一带活动,我们孤军北上,很可能陷入重围。让长敬老弟配合着我们走,两军之间也好有个照应。切记!一定要让长敬老弟与我军加强联系。”
这些年,刘泽清遵守着当年与吴世恭说的:保存实力的做法,再加上山东也未有什么战事,所以他的曹州军一直维持着两万大军。当然,其中有战斗力的家丁部队也最多只有四千。
因为有盐场的收益,再加上刘泽清凭着灾年大肆吞并土地,再与吴世恭进行通商,他的小日子其实过得也相当美。
可是当这次朝廷的诏令发来以后,刘泽清就不爽了。凭什么山东总兵丘磊驻防德州,可以在本乡本土抵御清军进犯山东,而自己的曹州军却要北上勤王?
可朝廷的诏令又不能够不去遵守。那是去勤王,不是普通的调兵作战,起码刘泽清也要做出个忠君的姿态。
于是刘泽清就准备调兵五千北上。不过因为害怕途中遇上风险,所以他就想到了吴世恭,想要与吴世恭的汝宁军相互照应一同北上。
“可是大帅!小人肯定是日夜兼程不敢怠慢的,可一来一回就要十几天,大帅这里拖延得住吗?”那名亲信问道。
“想办法还不容易?这事你就不要管了。还有!万一长敬老弟不肯出兵,也让他把话说明白,那我就另作安排。”
“是大帅!”
“那就快些去吧!”
看着自己的亲信离开,刘泽清就开始琢磨:找个什么理由拖延几天呢?还是老办法,混病假吧!就是卧床不起。解决了这个难题,刘泽清心满意足地往后宅走去,前些天刘泽清新纳了一个小妾,现在确实也需要“卧床不起”了。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南阳城李禄大营中。
李禄站在校场的高台上,面对着七千多兵丁大叫道:“弟兄们!这些年爷对你们怎么样?你们也可以摸着胸口想想。废话也不多说了。这次爷准备要去勤王!”
“边关那些卵蛋都没有的孬货连个口子都扎不紧,一直放鞑子到京城。爷这位京城里出来的就忍不住了,就想去会会鞑子,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三头六臂。”
“一句话:自愿!愿意跟爷去的爷欢迎,不愿意的爷也不为难。等会儿想去是弟兄到前面来报个名,真的没兄弟陪爷去,爷就自个儿去,最多一百多斤扔那儿了,也要让鞑子见见京城里爷们的风采!……”
还没等李禄把话说完,底下的兵丁就群情激愤:“愿意跟大帅打鞑子啊!”
李禄一直对手下的兵丁很好,他发大财,兵丁们也得小利,所以现在被李禄这么一鼓动,那些兵丁就心潮澎湃地难以自抑。
半个时辰以后,李禄红光满面地听手下禀告:“大帅,有五千多兄弟报名!”
“人太多了!抽出一千五吧!不过报名的弟兄都有赏!”李禄一挥手说道。
“大帅!人是不是少了些啊?”
李禄立刻乐出了声:“我们就一千五百匹马,一人一马也跑快些。而且我肯定是和妹夫一起走的,带这么多的人干什么啊?你以为我真傻?不先想着弟兄们的安危?”
听了这话,周围的亲信顿时轻笑了起来。
第645章 汝宁军再次北征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汝宁军大营,吴府书房中。
“哎——!兵到用时方恨少啊!”面对着又召集起来的幕僚,吴世恭忍不住长叹道。
“长敬!此次又是何人来信啊?”邓启帆的问话引来了一阵大笑。
“是曹州刘鹤洲。”吴世恭也乐出了声,“他要我军沿运河行军,与其相互照应,护送其至通州大营。”
“这不是把我们的行军时间给打乱了吗?我们拖延越久,鞑子越发猖狂,就怕朝廷那里责难啊!”薛永利立刻皱起了眉头。
自从汝州余子琏、南阳李禄相继来信以后,汝宁军出兵的计划和调兵的方案一变改变,把负责军令司的薛永利搞得烦不胜烦,所以他对刘泽清的来信有着本能的反感。
“刘鹤洲那里难以拒绝啊!”知道薛永利的不快,于是吴世恭笑着解释道,“刘鹤洲那里二万鲁兵与归德隔运河相望,与其交好很为重要,万一有变,最低要其保持中立。哎——!汝宁军所在的四战之地太过麻烦了。”
“其实此事倒也非坏事,晚些去京师总是好的。”一旁的张之恒插嘴道。
张之恒的话引起了众人一阵点头。在前几天刚接到勤王诏令时,汝宁军的高层曾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去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去的时间确实越晚越好。
因为现在的吴世恭与朝廷的关系已经产生了隙缝,所以汝宁军如果抗诏不遵,那就立刻把矛盾激化了。而去勤王,起码也维持住了双方的关系,也不会让朝廷首先把目光指向自己。
但是汝宁军也不想去首当其冲。清军刚入关,正是气势正旺的时候,如果汝宁军与其发生激战,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万一惨败,更有可能是万劫不复。所以汝宁军准备让其他明军先消耗掉清军的一部分实力,等其撤退时,再尾随追击,争取占上一些便宜。
而现在沿着运河行军,正好有理由可以拖延一些时间,其实是符合汝宁军共识的。
“可朝廷那里又如何分说?”薛永利又提出给疑问。
“一事不烦二主,还是让叶监军上奏吧!”吴世恭答道,“还是以防陕匪的理由。”
这倒也不是汝宁军在寻找的借口。张献忠、罗汝才他们的投降地点也太靠近汝宁了,虽然熊文灿是信誓满满,可汝宁军上下一致认为这些农民军是在诈降。再加上余子琏又把汝州这个包袱扔给了吴世恭,所以汝宁军需要重新安排兵力。
周巡的南阳军一点儿也不能够动。因为余子琏和李禄的离开,他要防御南阳至汝州这么广大的地区,兵力其实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而且他的部队还需要调驻防区。
而湖广的薛勇和陶辛两个镇也不能动,他们要西防农民军,东慑凤阳、南京的官军,生怕汝宁军主力出动时,这些军队来个偷袭老巢。
而汝宁本部也要留下相当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