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知府正为采办太监的事情烦心,听出方应物有指责的意思,便十分恼火,硬邦邦地顶回去说:“本府如何应对,与你何干?更不需你来过问。”

方应物仰头哈哈大笑,啪的一声合上了扇子,极其无礼指着李知府道:“好一个与我何干!本钦差只是发了几个榜文,引起了一些流言蜚语,你便急不可待地跳出来,不但亲自上疏弹劾,还怂恿府中联名上书,给了本官一个难堪!

如今这采办太监公然凌虐百姓,之前还勒索官府,从你苏州府库掠走数千两白银。这样的事实面前,却不见你有何表现!”

李知府顿时哑口无言,这实在无法辩解,先前自己挟持民意弹劾钦差大臣的积极性是个人都看得到,又与现在面对王敬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知府的脸皮毕竟还没有修炼到刘棉花那种地步,若不然也不会止步于知府了。

方应物由此冷笑连连,毫不客气地继续讥讽道:“怎么?你有胆量反对本钦差,却没胆量与那王太监抗争?连一封弹劾奏疏都不敢上?”

李知府便强辩道:“时机未到,上疏弹劾也未见得有用!”

方应物立刻驳斥道:“就算弹劾无用,但也是个表面功夫,你李廷美连表面功夫都不肯做?这倒是个笑话,本官讲给别人听一定很好笑,祝李太守早日扬名立万!”

砰!李知府拍案而起,咬牙切齿地说:“方大人休要激将,不过弹劾一个中官而已,本官有什么不敢?”

“那本官便等着拜读大作!若你言而无信,本官便亲自密奏天子,弹劾你昏庸渎职!”方应物大笑几声,转身离开了府衙。

混蛋东西!李知府暗骂一声,方应物显然就是逼着他上奏疏弹劾王敬,最后一句话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但是李知府仍然搞不明白,方应物此举目的何在?自己是否弹劾王敬,与方应物有什么关系?

从府衙出来,方应物心情大好,决定去望江楼喝几杯小酒庆祝一下。但到了望江楼大堂里,却见唐员外站在柜台边上,神色忧心忡忡,盯着柜面发呆。

方应物忍不住嘀咕几声,唐广德神情如此,方才李知府神情也是如此,怎的今天所见之人都是愁眉不展?

他便走上前去,拍了拍柜台问道:“唐员外!因何而忧心?”

唐广德抬头见是钦差大人,忽然眼神一亮,将放在柜面上的帖子递给方应物。

方应物低头看了几眼,这帖子其他没什么出奇之处,落款却是采办太监王敬的印鉴……

唐广德苦笑着解释道:“王太监那边送了帖子过来,命令在下明日赴姑苏驿,至少要认领一千盐引。

本来在先想着,破财消灾也就罢了。但据汪太监那边开出的转让价钱,一千盐引约莫是一千五百两银子,这实在匪夷所思,在下哪里拿得出这许多银子?”

方应物对唐员外的遭遇表示深深同情……他知道那王敬抱着立威的态度,胡乱点了十家商户,没想到将唐广德点进去了。

这也真够倒霉的,苏州城里商户何止千家,上千家里随机指定十家,百分之一不到的概率,这都让唐员外撞上了,不是倒霉是什么?

也难怪唐员外看到方应物就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无论怎么说,方应物也是个钦差大臣,说不定帮得上忙。

方应物出主意道:“唐员外,你总有些亲朋好友罢?我看你可以叫上一批人联名上书,向朝廷控诉一下王太监,我可以帮你递上去!”

唐广德犹豫不语,方应物这个主意真不咋地!上书看起来可以出一口气,但细想之后实在没用。

一来担心王太监事后报复;二来觉得上书没用,难道圣明天子只凭着一封平民百姓的奏疏,就放手惩治亲信太监?

三来远水不解近渴,朝廷远在几千里外,而他明天就要被强逼着高价认领盐引了!

唐广德的心思,方应物一清二楚,似笑非笑地问道:“怎么?唐员外还在担忧明日的事情?

这样好了!你要串联本地名流,联名上疏弹劾王敬,而我会写一封文书,你明天带过去。

在文书上,我自会表明,你们唐家已经被本钦差延请为佐贰,望江楼也被本钦差征用,预备为秋收时候的总会计房!如果王太监识相,自然放你一马。”

唐广德不禁喜出望外,这才是他所期待的!在钦差太监面前,找别人都没用,也就方应物在名分上能稍稍抗衡。有了方应物的撑腰,情况总不会太糟糕了。

虽然唐员外还是不明白,方应物为何要鼓动他上书,不过还是要利利索索的办了,争取多找一些人来,壮大声势的同时可以分散风险。

和唐广德谈完话,方应物径自上了三楼,但是他的心里翻来覆去的默念着,火候差不多了,这样总该可以了罢……

第五百一十六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上)

紫禁城,午门内向东,有左顺门,过了左顺门,便可以看到文华殿和文渊阁。

从理论上说,天子应当在文华殿处理日常政务,而文渊阁因为距离文华殿较近,所以在国朝初年成了近侍大臣值班的地方。

后来近侍大臣的名号统一变成了大学士,差遣叫做入直文渊阁,被外界称为阁臣。

又因为阁臣值班地点在皇宫大内,所以由阁臣组成的班子叫内阁,而部院监寺等衙门则是外朝。随着内阁体制不断发展,内阁由一个虚指名词变成了事实上的中枢机关。

而读书人组成的官场具有浓重的宰相情结,而大明朝在太祖之后没有宰相,结果位处中枢的阁臣便被当成了负天下之望的宰辅。

原本在皇宫无数殿阁中并不算太出奇的文渊阁,因为历史宿命变成了权力中枢,也就成了大部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入直文渊阁预机务,只怕也是传统读书人们的最高理想。

能与文渊阁相抗的地方,大概也只有东边不远处的司礼监了。不过虽然那里很美,但却不是读书人们想要的……

话说回来,文渊阁虽然具有神圣而特殊的地位,可也不得不说,文渊阁的硬件条件其实很差,还不如大多数县衙公房舒服。

当年设计这里时,谁能想到这里会成为中枢?只怕工匠们根本没考虑过舒适性问题。

号称宰辅的阁臣们,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文渊阁中堂,集体传阅重要奏疏、商议国家大事。天下所有的官民奏疏,大抵都要从这里走一遭,除去个别密奏之外。

后世比较流行中堂这个词,作为宰辅大臣的别称,源头也是由此而来的。现在内阁有四位阁臣,首辅万安、次辅刘吉、群辅刘珝、彭华,都可以称为中堂。

在中堂里,万首辅的座位是东边第一个,刘吉是西边第一个,刘珝是东边第二个,彭华是西边第二个。至于正中间,没有座位,只供奉着至圣先师。

今天,有两份奏疏在几位阁臣中间传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次辅刘吉手上。与此同时,其他人各怀心思或者说不怀好意地看向刘吉。

刘棉花沉吟片刻,又重新看了一遍这两份奏疏,其中一份是苏州知府所上的:“府内近日传言,钦差方应物欲变乱祖宗成法,重税于民。当此流言四起之时,方应物不肯分辩明白,似有默认之意,欲以诡术图利,致府内人心不安,士民不能乐业。又,东南三吴之地,乃国家钱粮之根本也,当求稳为上,断然不可因人而乱……”

而另一份则是苏州府士绅联名所上的陈情表,由苏州府代为呈送,辗转送到内阁这里:“吾府向来重赋,去岁又经大水,正值人心板荡之际,生民无不祈望朝廷雨露恩泽。近闻钦差欲行苛政,实乃雪上加霜,乡间无不惊惧,唯恐钱粮不周便成束手就缚者……”

在每天多达上百的章疏里,这事说大不大,也就是地方官民告御状而已,文渊阁里诸公都是老手了,处置此类事情驾轻就熟,三言两语就能快刀斩乱麻地做出决断。

但这事说小也不小,因为涉及到钱粮重地苏州府。更敏感的是,当事人方应物是文渊阁里某人的女婿。

所以几位阁臣没人先说话了,实在没法快刀斩乱麻,便抱着后发制人或者看热闹的心思,齐齐瞅着刘棉花。

刘棉花反复看了两遍,这才抬起头,面无表情地说:“这封奏疏,先在我这里放一放,且容我深思熟虑一番。”

天子可以将奏疏扣在不放,这叫留中不发,是表示一种政治态度。而宰辅大臣自然也能暂时压着奏疏拖延一下,不过前提是不能耽误事情,否则就等着被围攻弹劾。

原来是想拖延时间么……其他阁臣在心里默默想了想,便暂时放下了方应物被弹劾此事。

这个坑,如果刘棉花愿意跳进去,他们很乐见其成。他们才不怕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