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坤?”崇祯皇帝听说之后,顿时紧张起来。崇祯皇帝不相信臣子,这是公认的事情,他虽然不喜欢太监干涉朝政,但是却信任太监,无论是王承恩还是曹化淳之类的,他都极为信任,否则的话,也不会让各地的镇守太监监视百官了,前不久还让高起潜去了监视宁城、锦州兵饷的。王坤坐镇宣府,一方面是为了监视宣府众将,但是更是为了监视李信,防备李信进攻宣府的,这个时候,崇祯听说王坤有消息传来,顿时惊醒过来,赶紧将奏折接了过来。

    正有点暗自庆幸的周延儒不知道怎么回事,见到眼下这种情况,忽然有种不妙的感觉。可是偏偏又不知道,这种不妙是来自何方。

    “周卿,没想到你交友甚广啊!连宣府的前任巡抚都是你的朋友啊!”就在这个时候,刚刚还是一脸喜色的崇祯皇帝面色变的极为阴沉,王坤上面记载的不但是周延儒写信给沈啓,让他和侯世禄二人出动大军围剿李信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那次围剿失败了,虽然剿灭了许多的马匪,还重创了一下林丹汗,但是损失也是不少,达数万精锐。只是被周延儒夸大了胜利,而缩小了损失。崇祯皇帝猛的想起这件事情,顿时怒火冲天。

    “啊!”周延儒失声惊呼了一声,面色顿时发白了,他总算知道自己被谁暗算了一下,一个叫做王坤的小人物,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双目圆睁,对温体仁射出一道冷光来,能让王坤这个卑鄙小人出手的人,无疑就是这个温体仁。否则的话,世上哪里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一想到这里,他赶紧解释道:“命宣府出兵,乃是当初内阁集体的意见,老臣写信给沈啓,也是小心叮嘱一番,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那战后之事呢?损失了数万精锐,这也叫大胜?”崇祯皇帝冷哼哼的说道。损失就损失了,只要打了胜仗也没什么,可是这个周延儒不但隐藏了其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战后的好处都让李信得去了,真是愚蠢之人。崇祯皇帝猛的发现,眼前的周延儒也是愚蠢之人,既然是愚蠢之人,自然是不能留在内阁了。

    “这个,虽然损失一点人马,但是斩获甚多,算是大胜。”周延儒赶紧说道。

    “哼。”崇祯皇帝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当下想了想说道:“先生这段时间辛苦了,先回老家休息一阵吧!”

    周延儒面色一白,崇祯皇帝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是周延儒还是听出来了,崇祯皇帝这是要将其罢官。但是他又能如何呢?只能是谢恩退了出去。

    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因为官贪鄙,任用私人而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有民谣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第352章 试探

    周延儒罢相不光是在中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对于温体仁,中原的士林中人,还是愿意接受周延儒。温体仁这个人在士林中名声并不大好,尤其是江南一带,当年钱谦益想进入内阁,就是被温体仁给阴了一把,温体仁进入内阁之后,就将钱谦益赶到了将南京,做了礼部侍郎。南京虽然也是陪读,也设了六部,可是那个地方的六部如何和京师的六部相提并论呢?那个地方,可是一些不得志的人才会去的地方,只有一些养老的人才会去的地方。由此可见,温体仁这个人心胸并不宽广。更有人传言温体仁当年在魏忠贤当权的时候,曾经写诗夸赞过魏忠贤,当然,事实是如何,大家并不知道。但是温体仁的名声不怎么样,却是实实在在的流传出来。

    “周延儒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在朝廷当中,除掉他也没有人能够帮助皇帝什么?可惜了。”琉璃宫中,李信望着手中的情报摇摇头。

    “朝廷无人可用,皇帝就算是再怎么厉害,也不行。”石元直摸了摸胡须笑了笑。

    “不是没人可用,而是没有发现人才而已。”李信指了指众人,说道:“诸位先生大才,都是宰辅之才,可惜的是,只能是为我李信所用。”

    “主公夸赞了。”虽然知道这只是李信的夸赞之语,但是众人心中还是很高兴的,就算是张春也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现在李信麾下,也只有五人可用,虽然这数量远不如朝廷,但是与朝廷不同的是,这五个人都是大才,帮助李信打理炎黄部落,井井有条,让李信不为俗事所累,专心经营军队,这让李信轻松了不少。

    “听说温体仁这个人对主公印象不错,曾经帮助过主公不少?”宋献策指着情报中的一处说道:“呵呵,曾以主公为剑,将周延儒赶下台来。”

    “温体仁小人也!”张春曾经与温体仁打过交道,摸着花白胡须,冷笑道:“当初魏忠贤在世的时候,就曾经为魏忠贤张目过,不过此人狡猾的很,皇帝刚刚继任,他就察觉到魏忠贤必将倒台,所以很快就倒戈了。”

    “朝廷如何,与我们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这边人才太少了,诸位可有什么办法?”李信摆了摆手,朝廷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李信暂时还没有时间去管,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地盘,地盘大了,不容易管理,而且草原不同于中原,城池较少,部落较多,要是管理起来很是困难。

    “主公可以写封信给崇祯皇帝,言语之间可以恳切一点,请他派遣官员治理草原。”石元直眼珠转动,说道:“朝廷每次科举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出现多少文官,朝野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举人,其中不得意者很多,这样的人,若是能牧守一方,想必很多人都愿意的。”

    “这个?”李信闻言面色一动,迟疑了起来,好半响,才说道:“招募人才,我肯定是赞同的,但是朝廷的那帮文人,啧啧,能办事情的能有多少呢?”

    众人感到惊讶,跟随李信久了,也知道李信的脾气,李信对朝廷的官员,欣赏的很少,当然,一旦是遇到欣赏的必定会得到重用。比如眼前的几位,可是实际上,他很少欣赏朝廷的官员,甚至还有一种蔑视的态度,这很让人惊讶。要知道,这个时代做官都是一群读书人的精英在做,这样的人治理天下也显的极为名正言顺。

    “诸位,可知道朝廷内部为什么有叛乱的存在?”李信扫了众人一眼,忽然询问道。

    “天有灾荒,官员们贪污受贿者不计其数,不能全力赈灾,还有一些野心家正跃跃而起。三者合一,自然就是有许多的叛乱了。”石元直有些奇怪的望着李信,不知道李信的跳跃居然如此之大,从人才方面一下子跳到这方面来了。

    “先生说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一切只有一个根底,那就是土地。”李信罕见的站起身来,面色凝重,说道:“土地应该是在国家手中,而不应该是私人占有,百姓租种土地,就应该向国家交税,这才是天经地义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土地一方面是在宗室手中,一方面是在大地主大豪强手中,百姓们手中无地,只能向这些人租种土地,然后一方面向朝廷纳税,一方面却还要向这些人纳税,如此一来,无论是灾年还是好年,百姓们都吃不饱。在朝廷,曾经说过,读书人不用纳粮,若是得了功名的读书人反而还可以庇佑一些人不用纳粮,这样一来,那些百姓们为了不纳粮,纷纷将自己的土地寄名在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这样就可以少纳粮或者不纳粮了。朝廷缺少了这一环,收入就减少了,没钱又怎么能平叛呢?所以只能是加饷,今天是辽饷,明天是另外的饷银,百姓苦不堪言,自然也就兴兵造反了。诸位先生,以为如何?”

    石元直等人听了之后,都是一脸的沉思之色。李信的言论实际上并不是很先进的,以前也曾经有人提过,只是没有像李信说的如此直白、如此的明白而已。

    “敢问主公,可有解决之道?”一直默不作声的孙元化开口说话了。众人也都是望着李信,等待着李信的回答,纵观历史上的许多改革家们,虽然动了许多手段,但是真正有很大收效的却很少,就算是本朝的一条鞭法,又能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若是说解决之道?却是很难。”李信想了想,说道:“一条就是土地国有,还有一个就是鼓励商业。现在的那些有钱人,一旦自己有钱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扩大生产,得到更多的钱来,而是用来购买土地,土地就变的更加的集中了,若是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让他们将钱不是去买地,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