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北之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先是打了一场大仗,紧接着又来赈灾,这次甘肃,陕北损失之大,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东北不知道要投多少钱下去,才能保证这些难民不至于饿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东北可是把中央该办的事都办完了。”

“都停一下!”工地上的负责人向这些单着单薄的人拍了拍手。“排队过来,领东西了。”

远远的一辆马车驶来。上面是几捆被捆得结实的棉袄。大多数是东北一些城市里面的市民所捐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些破旧的军袄。

马车上的人将绳子解开,然后一件件旧棉袄被发到这些灾民的手里。不少灾民立即就试了起来,身体强壮,平时干活多的分到的自然要好一点。有一部分人分到了军袄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这些军袄可是从东北军里面淘汰下来的,东北军现在在民国的声望可谓是如日中天。能拿到他们淘汰下来的东西在这些灾民中也是值得炫耀的,更何况现在又是东北赈灾救的他们。虽然现在干活很辛苦,可总算有了条活路,不至于会被饿死,新的帐篷也被搭建起来了,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面虽然挤了些,但也还暖和,这样低下的环境,对这些灾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

第四卷 第316章 小结

莫斯科列宁的办公室里面,聚集了苏联的好几位元老级人物。

“没想到东北的那位军阀竟然打败了日军,那么是不是我可以这么认为,东北军也同样拥有击败苏维埃大军的能力。为了避免在远东这块薄弱的环节树立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我们应该停止策划外蒙独立的行动。”列宁皱眉道,他在军事上并不强硬,以致于为了退出欧战时,还与原来的德国皇帝签定了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刚开始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布列斯特和约自然就成了废约,而苏联提前退出欧战,给苏维埃这个新生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列宁的声望也因此在苏维埃达到了顶点。

“列宁同志,我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机会,东北军虽然赢得了战争,不过以日军的战斗力,东北军损失定然不小,而且据苏维埃的情报,中国爆发了一场世界罕见的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的人高达数十万,而去年和今年中国华中华北的数个省份爆发了旱灾,而东北的那位军阀正在忙着救灾,而他们的中央正在和地方军阀闹矛盾,双方局势剑拔弩张,一场大仗几乎无法避免,这个时候,中国是无法顾及到外蒙局势的。”斯大林跟以前的沙俄一样,对领土有着异常的热衷。“而且如果苏维埃要收回并且控制好远东,外蒙绝不能被中国控制。否则,西伯利亚大铁路即使再次修通,也会面临着随时被拦腰截断的危险,这将会使苏维埃在远东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加米涅夫道,“我赞同斯大林同志的意见,现在苏维埃红军已经拥有了高达550余万人的强大兵力,而中国东北的那位军阀加起来最多不过三十万人,苏维埃完全拥有击败他的实力,至于中国的中央,还有其它的军阀是不足为惧的。我们不能让外蒙的革命志士对苏维埃失去信心。”

列宁将目光看向了托诺茨基。

“我认为对东北那位军阀保持适当的警惕是必要的,那位军阀已经占据了苏维埃少量的领土,这种行为必须得到遏制。不过我并不赞成马上对外蒙动手,还是先看看中国政局的走向吧,如果中国真的产生大规模的内乱,才是苏维埃动手的最佳时机。”托诺茨基对加为涅夫的话有些不以为然,眼下苏联的军队虽然高达550多万,可是技术兵种却弱得可怜,俄国到现在长达6年的时间先是欧战,然后便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与白卫军进行殊死搏斗,俄国此时的工农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同样正在降临整个苏联,被饥饿威胁的苏联民众的人数,几十倍于海原大地震。而此时的西方列强对苏联这个赤色政权极度的敌视,虽然苏闻从前沙俄的国库中得到了一笔数额可观的财富,不过却是遭到西方列强的封锁,出现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窘境。

而此时被叶重炸断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完全修复,要支援一支十几万人以上的军队在远东与东北军作战,对于苏联来说,是极为艰巨的。

“现在白卫军大多都已经被消灭了,苏维埃庞大的军队让政府入不敷出,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地方的生产,我们现在的主要精力,应该是大量的裁剪军队,减少不必要支出的同时,鼓励生产,让苏维埃已经崩溃的经济回归到可控的轨道上来,另外改善苏维埃的外交环境,也是刻不容缓。可以说眼下的苏维埃在国际上是没有一个朋友的,有的都是敌人。这种形势必须被改变。”虽然列宁对军事上并不感冒,但对于政治,经济,外交这些领域却有着极强的洞察力。

“列宁同志说得对,不过苏联远东的局势实在不容乐观,同样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去,还有将东北那位军阀侵占的土地都夺回来。”斯大林道。

“先暂缓一下吧,仅管现在日本还在与东北已经宣布停战,但仍然进行着军事对峙,让他们相互残杀才是最好的,苏维埃这个时候还是静观其变的好。”托诺茨基道。

苏联的高层对眼下中国的局势看得十分透彻,皖系和直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毕竟曹锟的七八万河北军距离北京太近,换了谁控制中央,也无法容忍眼皮子底下有着这样一支与自己不对付的军队。

不过托诺茨基和斯大林却是完全会错了日本与东北眼下的关系,此时日本和东北就刮分俄国远东的问题上正争论得面红耳赤。

在东北与日本进行拉锯式谈判的功夫,关内的局势再一次变得紧张起来。

民国10年2月14日,曹锟与叶重经过紧急磋商,达成反皖同盟。而段祺瑞也没有闲着,将其控制的8个师,17个混成旅改名为定国军。纷纷离开驻地,往北京东西两面,以京津铁路,京汉铁路为依托,开始在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集结。

吴佩孚发布电文,一日三骂,指责中央遇到奉日战争的时候,仅仅派出一个战力低下的师,为了打击地方势力,却一次调动十数万的大军。对内跋扈专横,对外软弱无能。放着海原数十万灾民不理不睬,却耗用国力对地方政府肆意征伐。

段祺瑞和徐树铮操控的安福国会也指责以曹锟和吴佩孚为首的河北军形同军阀割据,穷兵黩武,以一省扩军至七八万,不听调遣,目无中央,威胁中央政权。

两军开打之前,首先掀起了一翻电报战,总体上来说,还是直系战据了舆论上风,骂得皖系体无完肤。毕竟国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皖系在奉日战争中,还有这次爆发海原地震之后的表现人人都看在眼里。在东北军与日军尚且还在对峙的时候,这个时候挑起内乱,让一些知识分子不由痛心疾首。

¥¥¥¥¥¥¥¥¥¥¥¥¥¥¥¥¥¥

就在关内人士一日三惊,形势多变时,东北军的参谋部的高级军官都已经坐到了一起,由于前线没有战事,王厚纯将前线的事暂时交给了齐恩铭,也乘坐火车赶回了奉天城。至于远在黑龙江的何锐,还有提防日军可能撕毁协议的师长们就没办法赶回来了。不过这些部队的主官都通过递交论文的方式,写出了此次在奉日战争中的作战心得。

“此次奉日战争中,我东北军总共击毙日本陆军7万1千余人。日军海军3400余人。俘获日军7400余人,(杀俘两千余人算在击毙人数里面),击落日机69架,击沉日本军舰38艘,另运输船只57艘,总吨位超过30余万吨……。”

“我东北军累计阵亡46652人,重伤23571人……”

今年不过28的中校参谋官邓古儒面对着台下的叶重,蒋方震,孙烈臣,郭琪开,王厚纯这些人,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不过说了几句之后,舌头也开始利索了起来。

“根据前线与日军接火的军官反应,我东北军士兵战术素养不及日军,主要表现在遭遇强攻时的反应速度,射击精准度,拼刺刀的技术等。”

“荐于我东北军表现出现的上叙不足,综合各师主官的建议,参谋总部作出如下决定,一,加强士兵的训练,尤其是实弹射击的训练量。二,增加营,团一级的对抗演习。三,增加连,营一级的火力配制,主要包括冲锋枪,轻型迫击炮。”

“另外,在辽东南战场上,各师的师属骑兵团在战争中的表现一般。在大规模现代化的战争中,骑兵已经逐渐势微。不过在俄国远东,利用骑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