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带着襄樊的战报来见曹丕,曹丕收拾起心中的想法,阅过战报之后,当机立断让司马懿将荀攸,程昱,陈群,崔琰等人都召来议事。

书房内气氛凝重,曹魏的谋士集团看到襄樊的战报后,都不乐观。

曹丕军略上的才能自然比不上房中的几人,他倒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君主,摆低姿态,耐心等待几位谋臣的对策。

崔琰提议让宛城的曹真率军前去支援樊城,不论是增强樊城的守军力量还是配合曹仁与甘宁决战,胜算应该都在六成之上。

“不妥。”

崔琰的建议刚说出口,就遭到了程昱的反对。

一脸老态的程昱眼眸之中仍旧闪动着睿智的光芒。

有人上书曹丕程昱蓄意谋反,此事程昱知道,而且是曹丕与他开诚布公谈过,就是为了表示对程昱的信任,而程昱根本不需要曹丕的表态,活到他已知天命的年纪,早就看淡一切,政敌那些不入流的把戏,简直犹如跳梁小丑,他对曹家的忠心,是过去二十多年劳心劳智的呕心沥血,谁也抹不去。

气定神闲地环视众人,程昱淡淡道:“诸位以为眼下的敌人是谁?是甘宁吗?错,是郭嘉。郭嘉一向深谋远虑,如若调动宛城的兵马前去支援樊城,恐正中下怀。”

书房内所有人神情凝重,包括曹丕在内都深以为然地点头认同。

如果以为樊城的危局,是对付甘宁可以解决的,那曹魏迟早必亡!

太平军中不管谁威望冲天,谁所向披靡,都离不开那个真正主宰大局的男人。

曹魏的敌人,只有郭嘉。

荀攸漠然道:“郭嘉屡次料敌于先,甘宁北攻樊城,所图恐非一个樊城那么简单。”

连荀攸都这么说了,在场之人无不心情沉重,脑筋急转起来。

程昱看过战报,里面有满宠对太平军攻城策略的分析,两方对峙之中,伤亡不大,但也许太平军是想将樊城守军的远程力量消耗殆尽。

如若宛城曹真率军去支援樊城,说不定会走进一个圈套,樊城外的十万太平军,加上上庸新城合计五万的太平军,难保不是就等着曹魏的援军呢!

可樊城必须去救!

只不过程昱反对调动宛城的兵马而已。

因为他害怕这是郭嘉声东击西或调虎离山之计。

“西凉铁骑,银翎飞骑,均未参战,不得不防!”

司马懿一语道破程昱所忧,同时还无声一叹。

去年曹操挥军南下之前在司隶的部署是鼎足之势的排兵布阵,扼守司隶北部的是曹休,镇洛阳的是张颌,屯兵宛城的曹真。

曹真在宛城既是联系襄樊的一个中转点,同时也是震动武关的一道屏障。

假若宛城的兵马调走,还未出现在任何一面战场的马超会不会率领五万铁骑出武关直插中原心脏!?

郭嘉用兵,一向奇谋百出,万一围攻樊城是假,削弱了司隶的防守力量,进而让西北狼锦马超率军杀入中原,那曹魏中原将会全面沦陷!

曹丕闭目沉思,宛城的兵马不能动,许昌有夏侯尚率领的六万兵马也不能动,算来算去,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最终能动用的只有河北募集的新兵。

“如此看来,只有将这半年来新招募的兵马派去支援樊城了。”

曹丕说完,左右观望一下,司马懿,程昱,荀攸,崔琰等人都没有意见。

派谁去?

夏侯渊?徐晃?李典?于禁?。。。。。。

思来想去之后,曹丕拍板让于禁率军去支援樊城。

曹丕上位后就开始在河北募兵,他当即亲自手书军令,让于禁率领各地募集的七个军南下。

军事行动上有了决定,刚要结束这场议事之时,司马懿向曹丕建议道:“魏王不如暗中联络江东孙权,怂恿他与我军夹击太平军。”

如果孙权肯背后给郭嘉来一刀,曹丕肯定会喜上眉梢,但他此刻疑惑地反问道:“江东与郭嘉可是盟友,孙权与我却是有仇,他会助我?”

“此法可行。”

程昱点头认同司马懿的建议。

而司马懿则向曹丕解释用意:“孙权不是助魏王,而是救江东。魏王试想,倘若太平军攻陷樊城,中原都将是郭嘉的囊中物,届时,江东难道还能苟存?江东与郭嘉结盟之时,魏王独大,现在的情况不同了,郭嘉是三家中最强,江东现在对郭嘉已经没有了盟友的安全感,反而是惧怕,孙权嫁妹嫁女,正是他怕郭嘉翻脸,因此要结好郭嘉,让郭嘉伐江东无道,不敢轻举妄动。”

听了司马懿的分析,旁人频频点头,曹丕听从他的建议,修书一封派人火速送去江东。

议事尘埃落定,几位谋士相继告退,唯独陈群留在了书房之中。

曹丕正要开口询问陈群还有何事,陈群从袖袍中掏出一卷竹简双手呈给曹丕,垂首淡然道:“魏王,这是数日之前魏王询问在下之事的对策。”

曹丕听后,眼前一亮,如何拉拢士族为己所用,曹丕询问过陈群,没想到陈群还真能想出个法子,于是接过竹简打开一看。

九品官人法?!

曹丕看得聚精会神,刚轻松下来的神情再次凝重。

陈群的提议只是一个雏形,当时本质内容非常清晰。

这九品官人法比之汉朝的察举制更进一步,根据出身门第来划分品级。

这就等同将官职垄断在士族手中,并且是合法的。

平民百姓想要鲤鱼跃龙门,痴心妄想!

曹丕看过之后并没有当即回应,陈群躬身告退。

孤身在书房中静思,曹丕手中那份竹简如山沉重。

他很明白如果实行这个制度代表什么。

这就是政治利益的交易!

郭嘉为什么会得人心?会有平民百姓身心拥戴?

究其本质是郭嘉用政治利益换来的。

益州士族在郭嘉入蜀之前被刘焉打压过,郭嘉入主之后也清洗过一次,这就导致他的治下士族集团被连根拔起。

而郭嘉推出科举制的取士之途,则等同将政治利益交给了治下所有的平民百姓,因此郭嘉得到百姓的拥戴。

在打击士族的策略上,郭嘉实行循序渐进徐徐图之,在时机成熟后给予灭顶一击,不是益州士族没机会一起反郭嘉,只不过他们错过了,被郭嘉迷惑蒙蔽了,因此最终先被分化,而后削弱,最后遭受雷霆之灾。

至于关中,在郭嘉攻取之时,根本就没有士族可言,在被董卓和李傕郭汜荼毒之后,关中千里都荒无人烟,即便有苟延残喘的士族,也都在郭嘉入主之后逃去了关东。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郭嘉治下已经没有了士族,科举取士已经深入民心。

曹魏不同,曹魏的情况太复杂。

河北,是袁绍留下的烂摊子,是四世三公袁家经营庞大的山东门阀势力。

中原,也因曹操一路从夹缝中崛起,事情不能做绝,留给了士族足够的生存喘息空间。

现在,曹丕要解决的就是在政治路线上做出改变。

他无法平衡庶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与共存,那么他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曹丕拿着竹简不断敲着手掌,口中喃喃自语。

如果,他和郭嘉走同样的路线,那么势必会让内部产生一股投降派。

因为既然曹魏给不了他们更多的利益,或者说他们在郭嘉和曹丕面前的待遇相同,为什么一定要站在曹丕这边?

反之,曹丕拉拢了士族,那么当郭嘉来袭之时,内部将会空前团结,因为曹魏倒了,这些士族将会失去他们的政治利益。



曹丕深呼吸一口气,神情坚定,他已然做出决定。

第五十三章 收官阶段

孙权似乎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别的诸侯给他写信,他总是不回。

曹丕给他的来信,石沉大海。

当时孙权却很着急,他又一次来到了柴桑,这里就是江夏与江东的交界处。

江夏名义上还是郭嘉的,是郭嘉借给江东的,尽管实际上孙权能在江夏郡行驶自由意志。

孙权此次来柴桑,还带上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陆逊。

陆逊年少早熟,十几岁时便支撑家门,究其原因,和孙家有关,而陆家与孙家称得上有血仇,但陆家想在江东立足,显然不能跟孙家站在对立面。

博览群书聪颖过人的陆逊刚成年便进入了孙权的幕府,成为孙权众多幕僚之一。

名不见经传的陆续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书生,但他的才能,孙权是心知肚明,随着局势愈发诡谲与紧迫,孙权需要出谋划策的人就更多,周瑜镇江夏,孙权总不能只听鲁肃出谋划策,所谓集思广益,孙权希望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好从中选优。

太平军兵临襄樊,孙权又坐不住了,他带着陆逊与鲁肃来到柴桑,周瑜从夏口星夜兼程返回柴桑,主臣进行密议。

矮桌上摆着曹丕的来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