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不久之前还与曹操打了个旗鼓相当,这会儿就变成了阶下囚,袁谭心里很不是滋味,更加惊恐。
可曹操一没有杀他,二也没有把他锁入囚车,反倒是袁谭自己紧张兮兮地在营帐里浑身哆嗦。
哈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从营帐外传来,袁谭听到这把笑声几乎瘫软在地。
曹操是一个爱笑的枭雄。
袁谭作为袁绍长子,依袁绍与曹操的交情,他小时候就领教过曹操的笑声,那时听起来觉得曹操是个憨傻的大叔,现在听起来更似阎王催命的号角。
曹操孤身走入帐内,袁谭噤若寒蝉,浑身发抖,表现的一点也不像个成年人,他极力挤出一个笑容来迎接曹操,却比哭还难看。
“显思啊显思,可真是虎父无犬子,半年前你可让我头疼数月啊。”
曹操的表情,言语,都瞧不出是在明褒暗讽,看似这赞赏袁谭的话都是发自内心。
袁谭身子不哆嗦了,腰杆也挺直起来,曹操见了他没有挥起屠刀,至少让他冷静下来。
曹操要杀他,易如反掌,何必多费唇舌?
可偏偏曹操呈现出一副友善的态度,似乎忘却了袁曹两家的恩怨情仇,远的有官渡之战之惨烈,近的也有袁谭与曹操对垒数月之胶着,可曹操仿佛将这一切都抛之脑后。
现在的曹操,就像是十年十几年前袁谭眼中那个会不着痕迹恭维袁绍的大叔一样。
“明公说笑了,我,我怎么比得上父亲?”
袁谭脑子是清醒了,但说话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甚至吐字都有些走调。
曹操拉着袁谭在帐中坐下,摆出一副不胜唏嘘的嘴脸开始与袁谭谈话。
从袁绍和袁术的内斗,再到眼下袁谭被袁尚打得濒临绝境,曹操痛骂袁术不知好歹,又骂袁尚不尊长兄的无礼。
袁谭听着听着,也开始动嘴皮子回应曹操。
曹操说来说去,就是不提袁曹两家的恩怨,把袁家的家事从里到外说了个遍。
袁谭频频点头,对曹操的话积极附和。
袁绍和袁术争家主,说白了是袁绍不对,毕竟袁术是嫡子,可曹操偏说是袁绍作为兄长理应承继家业。
这个说法其实也可以从情理上通融一下的确没错,毕竟袁绍本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是过继出去后才变成了从兄弟。
至于袁尚被审配等人拥为袁家继承人,袁谭不甘心是实打实的在情在理,他是长,也不是庶,凭什么轮到袁尚在他前面继承家业?
血统和身份,是理,袁谭占理。
而袁谭自袁绍平定河北开始就屡立战功,比起袁尚不知强多少,这些功劳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情,他也有优势。
所以别说袁尚忌惮他来打他,如果袁谭有实力的话,恐怕早就攻进邺城了。
曹操言语之中支持袁谭,这让他十分感动,他心底无限的委屈与嫉恨,仿佛只有坐在他身边这位相貌粗鄙却十分和蔼的大叔才能理解。
“显思啊,袁家不能这样乱下去了,本初兄打拼出的基业也必须有人挑起大梁嘛,袁尚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本初兄若泉下有知,也会死不瞑目的。我看哪,袁家要重归正轨,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而且能够服众的人来主持大局。”
袁谭听到曹操的话,狠狠点头。
像袁尚这种目无尊长又在兄弟背后放冷箭的人有什么资格继承袁家?
但袁谭愤怒的神色又突然变得愁眉苦脸。
“唉,明公,实不相瞒,袁尚如今是大将军,审配那贼子伪造父亲遗嘱,现在冀州是人人都以为袁尚才是袁家的主人,我这……唉。”
曹操脸色一变,怒骂道:“笑话,官职爵位岂是他自说就算的?显思,我不瞒你,天子对袁尚所作所为异常愤慨,本初兄的官职与爵位,他想要继承,天子可不答应,这一回我率军来救你,就是天子授意,袁家的一切,理应由你继承,袁尚如今是大逆不道,你又何必怕他?”
袁谭倍受鼓舞,涌起信心。
甭管是天子还是曹操这么想,只要许昌朝廷说你袁尚是大逆不道的反贼,那从政治层面上,袁尚就没有立足之地。
看到袁谭意动,曹操神情缓和了几分,对他柔声道:“显思,我与本初兄是从小到大亲如手足,后来的确有一些误会和冲突,但我曹家一向对袁家怀有敬意与善意。你看,现在天下人都以为咱们两家翻脸不死不休,而袁家在河北,曹家在中原,你我两家就是大汉半壁江山的中流砥柱,为中兴大汉,首要便是结束这乱世,我为天子效命,若是不能与袁家化干戈为玉帛,那又谈何复兴大汉呢?我膝下有一子名整,若显思不嫌弃,咱们两家重归于好再亲上加亲,你不是有个女儿吗?我舔着老脸高攀一次,咱们做个儿女亲家。”
袁谭受宠若惊,立即给曹操拱手一礼。
曹操话里话外都是天子,袁谭听在耳中似乎有些明白。
天下人骂他是曹贼,但曹操至少这会儿还做着忠臣的姿态。
曹家,袁家,都是汉臣,两家结好总比两家刀兵相见要好。
在袁谭落魄的时候,曹操愿意与他结亲,撇开辈分不谈,的确是让袁谭切身感受到了曹操的诚意。
曹操拉拢人挺有一手,心肠也足够狠辣,他能把两个女儿送去给郭嘉的儿子,只为做一个善意的表象,也能笼络人心而用儿女婚事把手下重臣拉上曹家的船。
袁谭除了一份惊讶外,脸上更是展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当即答应下了曹操的提议:两家结亲。
当然,袁谭虽有女儿,但年纪还幼小,两家顶多是订婚,还没到真正嫁娶的时候。
曹操不杀袁谭已经是袁谭意料之外的事情,结果还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袁谭有些措手不及但肯定是在感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解了袁谭的危难,又跟他订下儿女婚事,还保证只要袁谭打败袁尚,天子就会将袁绍之前的官职爵位都一并封给他。
曹操率军回了许昌。
袁谭留在青州,在这里,他可以发展出一股对抗袁尚的势力。
可以说青州是袁谭的大本营,在袁绍开始与公孙瓒争夺河北霸主的时期,袁谭屡立战功都是在青州,后来被封为青州刺史,他在青州不管从各个方面,都绝不是毫无根基可言。
有了曹操的杀入战场,袁尚逃回邺城严加防备,给了袁谭足够的时间重整旗鼓。
就在曹操走后不久,袁尚在邺城得知消息,并且注意到了袁谭开始募兵扩军,目的是什么已经不用猜了。
两兄弟既然已经反目成仇,那自然是有你没我。
所以袁尚立即又调集兵马向青州杀去。
这一来二去,本来势强的袁尚又只能和袁谭陷入僵持的战局中,高下难分,彼此的实力却都在每日逐渐被对方削减。
在许昌过的比较清闲的曹操做梦都能笑醒,两兄弟内斗是个好局,但有一方败得太快则是这个好局的美中不足之处,所以曹操亲自率军插了一足,将局势演变成现在这样,河北不管有多少兵马,有多少粮草,反正都是在每日巨大的消损之中,曹操现在只要自己稳步发展,时机成熟时直接去河北接管属地就行。
第三十五章 阴差阳错
讨伐韩遂,郭嘉派出了五万大军,是韩遂兵马的两倍有余,他可以派十万,十五万,但出于粮草辎重的消耗考虑,只派遣五万出征,如果五万兵马都不能彻底剿灭韩遂,那郭嘉即便有百万之师,恐怕也没什么底气去征伐天下了。+d快速收藏"请看"
甘宁,张辽,马超,吴懿,孟达武将率军踏入西北韩遂的属地,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在兵临枝阳时,城中官民直接开城投降,而这,仅仅是他们出征行军的第一日。
在枝阳兵马休整过夜,同时,五位将领也要开始细致地规划战略部署。
太平军有一条军规,但凡出征进入敌方城池,上至文武将领,下到普通兵卒,不得扰民,不得强占民居,若无居所,则在城内城外就地扎营。
吴懿与孟达的兵马在城外驻扎,给手下安排好了巡夜防范敌人的措施后,两人骑马来到城中军营,甘宁,张辽,马超三人早已静候多时。
虽说是五人同时出征,各领一万兵马,但此次出征的主帅,是甘宁。
穿着铠甲的五位将领坐在营帐内,甘宁坐在主位上,左右两边分别是张辽吴懿,马超孟达。
摆开西北的地图,甘宁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我等率军五万,韩遂此刻在武威应该已经得到消息,此次征伐西北,我军兵力优势显而易见,因此我意步步为营,明日分兵两路,子度,你麾下步卒皆为刀盾兵,面对西凉铁骑是以短攻长,所以,明日就有劳你率军向东北方向的祖厉而去,我与诸位同僚率军直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