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工房干,得的工钱好象比种那几亩地合算吧?”
    “这地还是要种的,心里踏实啊!”张大顺的婆娘倒有自己的心思,说道:“先领几亩,种些瓜果蔬菜,这一年也省了花钱买。你在工房,俺在家里,自己倒是也能伺弄得来。”
    “你还是这老脑筋。”张大顺已经听工友算得仔细清楚,此时便跟婆娘显摆起来,“现在领地一人只给五亩,还不一定是好地。等到干满三年,那可是要给三十亩好地。你不去种地,也闲不着。到了安南,工房就要扩大,听说要招收女工,制做军服被褥,也一样地给工钱或者是粮食。”
    “做针线活儿?那俺倒也干得来。就怕清军打过来——”张大顺的婆娘欲言又止,赶紧张望了一下。
    “混话,要是让人听见了,还想不想活?”张大顺也吓了一跳,边斥责边四下瞅着。看周围没人,才松了一口气,狠狠瞪了婆娘一眼,低声说道:“要是清军打来了,就更不能要地了,手里拿着银子才好逃命,你这榆木疙瘩想的是什么?”
    “对,对,当家的说得对,瞧我这张嘴。”张大顺婆娘连连点头,“殿下是好人,又得了神仙传授,自然是吉人天相,定能把清军打败的。”
    “殿下自然是神仙的弟子,满天神佛庇佑。”张大顺双手合什,祷告了几遍,方才抬头说道:“现在是手里有钱才心里得安,这地,早晚是咱们的,兴许到时候,咱们还能回老家去过日子,那多好啊!”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良贱之分(求收藏)
    感谢铭枫笑洋洋,1401110458,笑帅※天下,心漂浮,风之流浪行者,jforce,东靖家园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万事顺意。
    
    静谧的夜里,可能很多匠户都兴奋难眠,为豁除了贱籍,成为普通民户而落泪激动。这不仅仅是现在自身的待遇问题,更是子孙后代的福址,从此可以改业,可以参与科举,捐纳,甚至做官。最差也是同属“士、农、工、商”四民之列,可与“大百姓”正常通婚,可拥有土地……
    古代中国人分良贱,虽然没有印度种姓制度那样严格分明,贱民的人数也没有那么庞大,但是也相当严重。这当然是等级社会中必然要存在的事,只有把人分成各种等级,统治者才可高高在上,享受金字塔顶端的风光。
    中国的贱籍通常就是不属士、农、工、商的“贱民”,最主要的特点便是没有政治权利,法律地位很低,婚姻是阶级内婚制,身份是世袭的,规特定的户籍管理。在明朝,这种贱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安徽的“伴当”、“世仆”、福建、两广的“疍民”等。
    而明代沿袭自元代的匠户制度,也是属于一种特殊的贱籍。特别是军匠,身份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且要世代承袭,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而且还有规定,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受工官坐头的管制盘剥,工匠便往往以粗制滥造或浪费原料,乃至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
    后来,明朝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改征匠班银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并不曾真正解除手工工匠所受的封建劳役的束缚,因为匠班银就是基于匠户所具有的封建劳役义务的身份关系交纳的,并且这一劳役剥削方式的改变,也仅限于轮班工匠,住坐工匠仍照旧供役。工匠为服役,常常要借钱物绢帛,甚至典卖子女,甚为悲惨。
    虽然南明末世,这种匠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但朱永兴从法律上加以豁除,真正承认匠户属于四民之列,依旧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依然能令匠户欢欣鼓舞,如获新生。
    或许在别人看来,改善匠户们的待遇水平,可以使他们焕发劳动热情,对于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从朱永兴的角度看来,现存的匠户制度不仅使工匠们劳动热情丧失,伪劣产品增多,更严重的是阻碍了科技水平的发展,遏止了工匠们创新发明的。
    再者,工匠们大多不识字,没有文化,而仅仅依靠家传,这样的流传方式只能使技术逐渐没落。工匠们的成绩和创新又往往得不到上司的赏识,所以,宁可烂在自己手里也不愿作为上司升官发财的工具。
    给予工匠与良民平等的地位,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励他们教授徒弟,并按照熟练等级和工作质量发工钱,还有奖励发明创造的规定。朱永兴就是希望工匠们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振奋工作热情,把明军的军工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其实这只是个开始,在朱永兴的计划中,要豁除的贱籍并不只是匠户,还包括了惰民、丐户、蜑户等,甚至数量最大的贱籍奴婢,朱永兴也要视时机加以豁除。这种事情,与其让满清去邀买人心,倒不如由自己来做。从心里来讲,朱永兴的思想观念中根本就对这种野蛮的歧视制度极为厌恶和抵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废除了“良贱制度”,也暂时无法消除人们的“良贱之分”,自己也要去做,也要先从法律上推翻和否定这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陈规陋习。
    不说那些匠户如何喜悦,如何核计是在工房做工,还是领地去种,哪个更合算。朱永兴此时也是没有入眠,和几名将领探讨完安南攻略后,他并没有马上让人散去,而是命人添茶倒水,要与大家一起听评书。
    “殿下,天色已晚,不如……”众将都有些迷惑不解,马宝强笑着推托道。
    “呵呵,你当吾是没事儿消遣吗?”朱永兴摆了摆手,很执拗地说道:“且来听听,你们便知是怎么回事了。”
    众将无奈,只好坐着酩茶等候。
    “草民叩见殿下。”不一会儿,一个说书人走进营帐,跪倒叩头,他身上的衣服虽旧倒也干净,显然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朱永兴,并不是特别紧张。
    “起来吧!”朱永兴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吾交待的清楚,只是没想到你这么快便编好了新书,好好说,说好了吾一定言而有信,在宣教司给你留个官职。”
    说书人稳了稳心神,拿起响木,轻轻一拍,朗朗说道:“诗曰:腰间宝刀七星纹,臂上弯弓百战勋,血战磨盘万夫勇,始知青山有忠魂。今日且说那大明晋王李定国设计磨盘山,要一举全歼吴三桂这老汉奸所率之清军…………”
    “好办法,殿下思虑周详,下官不及。”宣教司司长刘佐宸是个极聪明的家伙,听了一会儿便知道了朱永兴的真实意图,“兵士识文断字者甚少,光有文字宣传收效不大,要是把宣传材料都变成评书,既能让士兵们听懂,又不会让他们厌烦,真乃绝妙好办法。”
    “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朱永兴得意的笑了起来,“这说书的确也有才,这么短的时间,便能将吾交待的编得这么顺溜,很难得。在军营中,给士兵们讲讲评书,既让他们接受了教育,又能作为一种娱乐,嘿嘿,听你的话,看来是行得通的喽。”
    “行得通,行得通。”刘佐宸连连点头,“殿下巧思,令人赞叹。下官觉得可以多招些说书先生,多编写段子,腾冲大胜就很好。”
    “腾冲大胜啊?”朱永兴沉吟了一下,随手一指,说道:“那就把汝阳王铁骑追逃敌,庆阳王、翼国公智擒线国安的事迹先编出来。其他的,为了暂时不让清军得悉机密,还是暂且不要公之于众的好。再找几个普通士兵或百姓的感人事迹,不仅要有英勇殉国的,还要有光荣负伤、勇战不退的。”
    马宝年岁长,听到朱永兴此语只是拈须微笑;马自德和刘震则喜笑颜开,眉眼直动;其他将领则或露羡慕之色,或若有所思。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人也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榜样,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使人可信、可亲、可学;一个模范,就是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一种导向、一个楷模。
    对于这样的舆论宣会以和教育的方式,朱永兴当然不会陌生,小时候他对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事迹可是耳熟能详。现在信手拈来,把这种宣传和鼓动方式建立起来,并要在以后大力推广。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人阴影(求收藏)
    国破何堪独采薇,欲凭只手挽余晖。
    沉沦忍见村村破,恢复谁知事事违。
    华夏魂随大王去,怒江水共彩云飞。
    黄泉料想多魑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