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群臣们也愿意睁一眼闭一眼。
至于诞下子嗣的顺序,群臣们倒不担心。嫡庶有别,就算梦珠和龙儿先诞下皇子,只有不染指后位,皇长子与皇太子还是不一样的。
朱永兴也感觉到了传统力量的强大,这已经不是他个人喜好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人心,关系到江山的大事。就象易成、郑昭仁等,都是他的亲信,亦持此观念,要一意孤行恐怕就不适宜了。
而朱永兴一再拖延,在另一方面却也给了很多人攀龙附凤、一举登天的期盼和幻想。增加宫人,托人说项,他们希望抓住一切机会,希翼着能让朱永兴龙颜一悦。哪怕是宫内的侍女,或者也希望着万岁能一时性起,使她们得到位列嫔妃的资格。
现在,张川天见到了朱永兴的神态,又知道了小公主与孙女相谈甚欢,要孙女弄些稀奇的动物。这无疑是接近皇室,接近皇帝的机会,别说什么长鼻猴和小松鼠,就是犀牛大象。凭张家的财力也能从婆罗洲给运来。
“乖孙女啊,你陪着爷爷就在就南京城,或者附近买处宅院住下吧!”张川天知道不能马上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这似乎有卖人邀宠的嫌疑,便委婉地说道:“爷爷老了。海外的家业就交给你爹和叔叔们打理。你也喜欢这里不是?”
如果真的能讨好皇家,哪怕是万岁看不上孙女,冲着小公主的面子,也能对张家另眼相看吧?有了靠山,张家在海外的气运,又能延续下去。嗯。如果真的能一步登天,那他张家就是南洋各宗族的领袖,谁敢跟老国丈叫板?
“好啊!”张施华当然不喜欢异地他乡,故国风情倒是让她流连忘返,周围都是同胞。相近的相貌,相同的语言,“不过,爷爷您不担心战乱了?”
“呵呵,以前担心,现在倒是不太怕了。”张川天轻轻吐出一口长气,伸手指了指茶楼外面,“你也看到了。这已经是太平景象。万岁能从大厦将倾时崛起,现在还能将半壁河山全丢了吗?此次筹款募饷,便是为北伐而用。没听说吗。明军已登陆山东,这是要光复京师,直捣黄龙的架势啊!”
张施华歪着脑袋想了想,点头道:“万岁倒是一副进取的姿态。嗯,北伐未竞全功,便要在海外组建武装。可见其尚有余力。”
“目光长远,胸怀天下。”张川天由衷地赞叹道:“且英明仁厚。此为海外华人之福。中华亿兆黎民之幸。”
“圣上很宠爱那个小公主呢!”张施华还惦记着柔儿所托,只是不知道爷爷是否愿意付出人力财力。便笑着试探道:“长鼻猴嘛,非要叫成象鼻猴,倒是很可爱。”
“那就从婆罗洲运来。”张川天很大气地挥了挥手,笑道:“什么猴子、犀牛、小松鼠的,都由我乖孙女给她送。嗯,多送几次,别一次全送完。”
张施华撇了撇小嘴,说道:“爷爷,您又打着什么主意?讨好了小公主,她一个小孩子,还能为您在万岁跟前美言?”
“小孩子是最真诚,最知道感激的。”张川天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凭万岁对她的宠爱,她高兴了,贵妃就欢喜,皇上也就喜欢。”
“爷爷想得还真远。”张施华想了想,调皮地笑道:“我想去杭州玩儿,以后还有苏州,还有……”
“好,都依你。”张川天无奈地苦笑道:“你这个丫头呀,也不怕把爷爷这老骨头累散了。”
“呵呵。”张施华得偿所愿,撒娇般摇着爷爷的胳膊,笑得欢快。
…………。
议和!对于要偏安一隅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弘光朝时,便热衷于“联虏平寇”,正式派出使团去同清方谈判,也就是议和。
谈判总要有个明确的方案吧,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左懋第感到朝廷赋予他的任务不明确,上疏要求澄清。然而,史可法、马士英等朝廷重臣“联虏”心切,听不进他的意见。在史可法等人的逼迫之下,左懋第违心地踏上了北行之路,在前途渺茫之中,他所能做的只是不屈于清廷,用死来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而已。
北使的结果可想而知,弘光君臣派出的北使团既没有相应的武力作后盾,适足以自取屈辱,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番清廷派出使者议和,朱永兴虽然不予考虑,但却借机使用了计谋。他派没有官身的张维翰作为本方谈和使,在镇江与清廷使者扯皮拖延。暗地里,他却利用筹募来的钱粮,积极进行着大反攻的准备。
首先是秘密向山东增兵,剿朔军第二师登船启程,第三师也将于半月后前往山东,从而彻底改变山东的敌我力量对比。同时,钱粮不断运往山东,于七的师预计在两个月后便会齐编满额。
其次是给国安部拔付了大量款项,用于在北地的渗透发展,收买利诱。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在北地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开展情报工作比以前应该更加的顺利。
还有大量的款项被用于军工,主要是火炮、火箭的生产。对于朱永兴来说,他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使明军达到或接近近代化军队的标准。起码在武器装备上,要具有近代化军队的水平。
就是这样,在议和的烟幕弹下,大反攻的序幕已经拉开,而清廷因为议和的拖延,在军事调动上便处于停顿状态。(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
拥有铁一般的强制性绝对纪律,以及大量的日常训练;有着用线式战术作战的,强调火力输出的步兵;能够实现步、骑、炮三军的良好协同。(。
当然,如果不是那么严格的话,满足前两点其实就已经是近代军队了。也就是说,明军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换,粮饷的足额供应,以及一直以来的诸般条例,完善的监督部门,长久以来胜利的鼓舞,已经可以算是非常接近近代化军队的标准了。
这也是几年来长久保持的结果,如果横推猛打,迅速扩军,战果或许更大,但却难免鱼龙混杂,兵多却难保证战斗力。
按照统治区的人口比例,两千万以上的数量,明军总数不过三十万,并不算是大幅度的动员。朱永兴的观点就是走精兵路线,用足额的粮饷和优厚的待遇,供养绝对能战、敢战的部队。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在限额限量的要求下,明军各部对裁弱补强的措施便能够持续实施。谁不想自己的部队人强马壮,谁不想手握强军、建功立业?
而勋分退役制,也给那些希望借当兵挣家当的人们一个宽松的选择。打仗杀敌积勋分,垦荒屯田积勋分,修筑水利积勋分,缴获物资积勋分……只要勋分够了,你便能光荣退役,领取田地过那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当然,也有那积功成为军官,想再晋升的人们的存在。这更好,爱军习武是出于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热爱,也就为日后要实行的军官职业化打下了基础。
相对的,明军的纪律随着宪兵、军法处的职权扩大而越来越严明,想混粮饷却又油滑怯战的空间被压缩得几乎找不到。而对不尊号令、怯战退缩等等的处罚,则更为严厉。可能被军令处斩不说,所有的待遇也一概取消,甚至家人也会因为被摘除军属门牌而遭到白眼和歧视。
换句话说,军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自己在军中的表现,也关系到家人的荣誉和生活。因为他们同样也因为军属身份而受益得惠。
在训练上,大明边军是五日一练,戚家军是三日一练,明军各部目前都能达到戚家军的水平,甚至有几个军能达到一日一练。这也是走精兵路线的好处,能够保证伙食的数量和质量。要是连饭都吃不饱,或者十天半月不见油水,五日一练也不是体力所能承受的。
时间对于满清来说要争取,而朱永兴在囤积大反攻所需的粮草物资的同时。也期望明军能够在这段时间里变得更加强大。当然,小战不断,以战代练,这是必需的,也能给清军施加持续的压力。
在明清两方各有心思的情况下,议和便成了拖延时间的最好办法。谈判嘛,就是扯皮,清廷使者两三天便派回信使请示汇报。明廷这边则漫天要价,不断加码。
以两淮为界?好象不行!万岁有言。山东百二河山不可轻弃,当界河间耳!
荆襄地区以汉水划界?不好吧,我军已经占领汉水以北的一些地方,难道要拱手相让?
重庆地区以长江分隔?这怎么可以?我军已据蜀地大半,长江亦是我军水师之天下,以汉中为界最为适宜。
…………
在讨价还价的扯皮谈判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