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千,还将霍彦彻底从虎卫清除出去。孙临这个时候才知道不妙,可他心气又高傲,不愿意厚下脸皮来向俞国振求情,于是少不得就在给方孔炤的家书中抱怨几句。
方孔炤回给他的信只有六个字:升米恩,斗米仇。
两人再怎么是亲戚,孙临自姓孙,俞国振自姓俞,俞国振给他支援是亲情是友情,唯独不是义务责任。孙临若再为此抱怨,那么方孔炤觉得自己甚至有必要与孙临的兄长孙晋联系,干脆让他去辞回家反省。
好在孙临终究不是死不认错的,再回信来时便说已经给俞国振写信道歉了。
方孔炤知道,若是道歉管用,还要国法做什么,俞国振也不会因为孙临的道歉而像以往那样给孙临更多的支援,两人的情份,终究因为孙临的大意而淡了。
“济民,献贼仍拥众三十万,我们不等熊总理,就这般去与之战,胜算几何?”
年轻人的事情,方孔炤不好多插手,方才拐弯抹角地提了一句就算了。他回到目前面临的难题上来,向俞国振问道。
“伯父不必担忧,公安之战、监利之战,都证明了正规部队对上流寇,哪怕是以一当十,都有绝对优势。”俞国振笑道:“若是流寇数量只有三万,全是精锐,那我倒不会如此与之战,现在流寇三十万,反而可以正面与之对战了。”
“何出此言?”
“三万精锐要撼动其不易,而三十万乌合之众,只要撼动其数千人逃走,余众必溃,那三万精锐也会动摇。”
方孔炤啧了一声,俞国振对于人心方面的拿捏真是到了兵法的程度。
“况且,我军虽少,但四处皆是友军——我敢公开攻左良玉,左良玉敢公开攻我么?献贼虽众,却四面皆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俞国振又补充了第二个理由。
至于第三个理由,就完全不必说了,如果说一百名虎卫只能正面击败两百名流寇,那么一千名虎卫完全可以正面击败一万名流寇,四千名虎卫则能轻易动摇十万流寇。想到俞国振仅用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便灭了左良玉两万人,方孔炤毫不怀疑这一点。
“既是如此,济民你就放手施为,我只是跟着你,当个泥胎木塑罢了。”想到可以解除献贼对于湖广的威胁,方孔炤笑着道。
他们很轻松,熊文灿却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在左良玉的惨败带动熊文灿整个大军崩溃之后,公安之胜擒获罗汝才让熊文灿有了应付朝廷追责的借口,而监利破围则遏制住流寇主力献贼沿江东顾的势头,可以说,方孔炤和他带来的湖广军现在就是战场上的中流砥柱。熊文灿不待见方孔炤,却还不得不借助于方孔炤的实力,特别是现在左良玉只剩余几千人的情形下,更是如此。
可方孔炤却不经他同意,就主动向献贼邀击——方孔炤兵力再多,也不过是一万四五千人罢了,面对的却是二三十万的献贼!
胜了好说,熊文灿乃是总理军务,最大的那份功劳总是他的,可是败了呢?
败了的话,不仅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荆楚局面再度崩坏,而且朝廷必然追究,熊文灿当然可以抛出方孔炤不听指挥来推卸责任,但他也讨不得什么好处,朝廷终究还是要打他板子!
“这个方孔炤,为何胆大如此?”他心中忧怒,当真是茶不思饭不想,坐在军营中一筹莫展。
方孔炤在给他的军报中,请他带兵向北,在荆门至当阳一带阻住献贼退路,或者是并力合击,将献贼灭于荆州城下。但这两个选择,熊文灿一个都不愿意——他实在不看好方孔炤此次出击,若是方孔炤败了,他岂不要去为其收拾残局?
因此除了派出斥侯侦察局势外,他就缩在沔阳,就是不肯移动一步。
崇祯十年九月初九日,他派出的第一批侦骑赶回。
“献贼连营三十余里,围荆州,在得知方孔炤兵发荆州之后,已经聚兵于一处,准备与方孔炤决战!”
这个消息让熊文灿忍不住埋怨:“方孔炤这桐城子向来自诩知兵,岂不知兵贵诡道之理,不突袭之,却大张旗鼓欲与之决战……这下完了!”
左良玉此时紧紧跟在他身边,脸色却变了变。
谁都知道,荆楚一带,现在就只有方孔炤的部队还有战力,张献忠同样知道。他若是能击败方孔炤,就意味着荆楚就成了他的天下了,献贼胆大贪心,敢于冒险,这种机会,他绝对不会错过。
方孔炤张扬而去,岂不正是为了诱使献贼决战?
崇祯十年九月初十日上午,第二批侦骑赶回:昨日夜方孔炤扎营于荆州东沙头市,次日凌晨时分,张献忠向方孔炤营发动突袭。湖广兵坚壁拒敌,双方激战,杀声四起,枪声震耳,张献忠还动用了火炮,而湖广兵似乎也动用了火炮还击!
“方孔炤竟然敢在沙头扎营,此地距献贼如此之近,他兵少,不求速战,竟然还扎营!”熊文灿又在咆哮了。
左良玉喉节动了一下,对熊文灿于军略上的蠢实在忍不住了。
方孔炤分明是在离张献忠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位置扎营,让张献忠如鲠在喉,不得不主动袭营,在某种程度上,张献忠是被动地出来应战!
除了时间不是方孔炤选的位,战场的地点完全是方孔炤选的,而且在见识过湖广兵那可怕的火力之后,左良玉可以想像得出,要想攻破这样的军队守卫的营寨,需要付出怎么样的伤亡!
就在熊文灿还在咆哮的时候,第三批侦骑赶了回来。
“大捷,大捷!”才一入营,那侦骑就声嘶力竭地喊。
第七卷四二零、帜焰赫赫看嚣张(四)
押送罗汝才的囚车进了北京城门,这是罗汝才第一次来到京师,看到那巍峨的城墙、壮丽的角楼,他忍不住咂着嘴:“老子若是有这么大一个城,整日里便缩在里头……”
“你这厮头都要掉了,还敢大放厥词!”押送的官兵冷笑道。
“怕什么,不过是先走一步罢了,闯王昨夜托梦给我了,到了地下,咱老子继续造反,你这朱家的江山,终究是别想安座!”
到了这个时候,罗汝才倒没有什么畏惧,他知道自己的下场。去年六月高迎祥被弄进了北京城,然后活剐于菜市场,他也逃不掉这两千刀。
“逆贼大胆!”
“胆子不大,怎么敢造反称王?”罗汝才哈哈大笑:“老子是输了,八大王还在,他狡猾着,老子来时听说,他已经败了熊文灿,接下来定是大闹荆湘,我倒要瞧瞧,朱家江山失了湘湖江汉这鱼米之地,还能撑上多久……”
他话声没有说完,后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有人在大喊:“八百里加急捷报,八百里加急捷报……张献忠已然受抚于谷城!”
罗汝才的话戛然而止,他瞠目结舌,不知道怎么会如此。
“怎么不指望八大王了?”押送的官兵一鞭子抽在囚车上:“呵呵,张献忠降了!”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罗汝才喃喃地道。
“献贼……真的受抚了?”
紫禁城中的崇祯颤声问道,然后不等对方回答。就亲自伸手过去,将杨嗣昌扶了起来:“卿速速起身回话!”
高迎祥死了,李自成遁了,罗汝才被抓了,最著名的流寇头目中,就是张献忠最为猖獗,也最让崇祯头痛。所以杨嗣昌在兵部接到塘报之后立刻赶来求见,说出这个消息,崇祯几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仰赖陛下洪福。慧眼识人,熊文灿果然招抚张献忠于谷城!”
杨嗣昌的回应很干脆,他相信。熊文灿派八百里加急报来的消息不会有假。据说熊文灿为了激励士气人心,还让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一入京城就大喊大嚷,现在恐怕整个京城都知道,他熊文灿战抚有方,将为祸天下多年的献贼都招安了。
至于具体的过程和细节,熊文灿的奏折里语焉不详,大致是先解了监利之围,然后督令湖广巡抚方孔炤等于沙头市与献贼浪战,大溃其军,狂追献贼五百里。沿途大小十余战,逼得献贼不得不于谷城求抚。
然后熊文灿列了一系列功劳名单,虽然他很谦逊地没写自己的名字,可奏折里外,都是说他自己运筹帷幄。亲冒矢石,功劳极大。
“好,好,好!”
听完杨嗣昌奏报之后,崇祯还有些不信,又亲看了熊文灿的奏折。然后大赞三声,坐入椅中,长长出了口气。
这太好了,如今天灾不断,流寇又四处肆虐,张献忠受抚了,那么大明便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关外的建虏。中原也用不着放那么多精兵强将,像左良玉、张洪范等,都可以抽调出来,前去充实边关。或许还可以裁汰部分冗兵,为本已空空的国库,节约一些钱粮……
一时之间,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