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雨航的一番话犹如惊雷一般,在座的所有高级军官望着宋雨航,目光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担忧,虽然之前已经有流言说后方的补给不济,但是前线作战部队的供给一直没有削减,所以众人也未做太多的关注。
现在从宋副司令长官口中得知了远征军正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所有的人不由得关注起了宋雨航所提出的那个似乎是孤注一掷的作战计划,用以连串的战术欺骗迫使山下奉文做出战略层面上的决定,或是保存实力以图在战,或是与中国远征军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既然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宋雨航之前的计划自然成为了讨论的核心,不同的是与会者所讨论的不在是该计划的可行性,而是如何将此计划实施处于完善中。
最后计划决定由后勤部长萧国栋组织大量的车队通过龙陵、密支那向曼德勒转运所谓的物资,陈纳德将军则使用仅存的油料组织几次规模适当的空投补给,第四轻装师不惜一切代价在抵达英帕尔后向加尔各答攻击前进,而与此同时郑洞国所指挥的中国远征军第三机械化军所属四个师配合常天放的坦克部队全线向日军发起战役反攻。
就在中国远征积极部署之际,印度腹地加尔各答的英国人的日子可就十分难过了,少量得以逃到城东的英印部队中的印度部队被中国远征军常天放所部装甲部队强行解除了武装。
英国人对此表示出了万分的愤怒,但是被解除武装的印度部队的官兵却十分高兴,这些印度官兵并不愿意与他们的同胞作战,尤其是和包斯所指挥的印度国民军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叛乱的英印部队中的印度官兵,一旦更换了国民军浅绿色的军服后,立刻摇身一变,变得异常勇敢,尤其对上英印部队时,这些印度伪军往往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加尔各答西城事件后,包斯所指挥的国民军已经由五个师变为了四个军,除了一个军继续留在加尔各答协助日军攻城外,其余的三个军兵分两路向印度腹地进军。
印度的战局糜烂的程度已经超过了蒙巴顿甚至丘吉尔的预计,对于印度殖民地军事上的失败,远在英伦的政治家们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替自己开脱。
往日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蒙巴顿勋爵此刻可谓是精神萎靡,由于英印第二十步兵师等部队的叛变,让蒙巴顿所指挥的第4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的主力部队遭遇了空前未有的巨大损失。
英印部队先后经历了英帕尔和加尔各答二次战役的巨大损失,蒙巴顿已经意识到了他所指挥的英军驻印的主力部队已经遭到了重创,加尔各答的英印部队叛乱更让印度的英印主力部队彻底的失去了战役组织能力,退回加尔各答东城的英印部队不足万人,斯德鲁·考尔上校,亨利·威廉准将等十一名高级军官和十六万官兵成为日军的俘虏,还有有数万部队自行溃散。
印度战场这一巨大的军事失利让远在英伦的丘吉尔首相感觉无比的苦涩,自1939年以来,英军在北非、在亚洲、在欧洲一直处于连续的失利,虽然有美国全力的物资、武器的支援,消耗的武器装备可以补充,但是损失精锐部队却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够弥补的。
然而,越是怕什么就越会出现什么!加尔各答的巨大失利被英美媒体比喻成自敦刻尔克之后最大一次军事失败,就连一向被主流媒体标榜成为胜利的敦刻尔克都因为加尔各答的失败而被蒙上失败的阴影,丘吉尔可谓气极一时。
蒙巴顿作为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自然要为加尔各答的失败负全责,此刻身处加尔各答的蒙巴顿自此已经顾不得什么绅士风度了,他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中国远征军驻印军身上,之前看着十分讨厌的郑洞国、廖耀湘、孙立人、常天放等人此刻无比的可爱和顺眼。
第三百三十三章 兵锋印度
蒙巴顿清楚的意识到,如果一直不服从“完全指挥”的中国远征军能够把加尔各答的局面扳回来,蒙巴顿相信加尔各答的巨大损失的责任是完全可以减到最小,甚至是可以弥补的。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第三机械化军现在已经完全担负起加尔各答的防御,蒙巴顿十分想将中国驻印军的指挥权接管过来,但是十分无奈的是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全部被宋雨航牢牢地握在手中,就连重庆一向独断专行的蒋委员长也表示对于宋雨航只能听之任之。
蒙巴顿对于重庆的那位蒋委员长不甚了解,但是亚历山大对于蒋介石和宋雨航却印象深刻,自从在缅甸亚历山大给了孙立人一个拜拜之后,中国远征军的将领们似乎都受到了宋雨航的影响,从来没有给予英国将军任何好脸色。
坐在郑洞国为自己在东城原防空司令部设立的指挥部内,蒙巴顿羞愧之情无以言表,然而更让他无以言词的则是当得知战况已经稳定之后,包括亚历山大在内的高级军官们都端起了一杯杯的午后红茶,悠然之意仿佛回到了科德勒郡的农场一般。
蒙巴顿将自己面前的红茶推了推对亚历山大道:“艾文,我们是否有必要做些什么?”
艾文是亚历山大的昵称,在公开场合蒙巴顿无论是出于礼貌或者尊重都不应该称呼亚历山大这样一位资深的将领!
亚历山大也隐隐的感觉到了蒙巴顿的愤怒,作为败军之将,亚历山大认为自己此刻已经是毫无作为了,日本人成功的利用了印度民族主义独立分子包斯进行了成功的煽动,从英帕尔到加尔各答,原来作为抵御日本人的中坚力量的印度部队却成为了英国人的毒药,包斯这个英国人一直苦恼的民运分子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英国人的担忧。
象取得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指挥权在亚历山大看来不过是蒙巴顿的一厢情愿,宋雨航是何许人也?他会放弃自己的指挥权,尤其是将指挥权移交给宋雨航一直敌视的英国人。
但是蒙巴顿却好像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亚历山大知道中国远征军的伞兵部队已经奇袭了英帕尔,但是其主力依然尚未抵达英帕尔,胜负尚且未定。
蒙巴顿在傍晚在一次与郑洞国会面,这位一出世就挂着皇家军官军衔的皇室子弟虽然已经放弃了那份自傲,其的行为言谈举止还是让几位中国将军感觉很不舒服,加尔各答西城失守后郑洞国一直主导着东城的防御,蒙巴顿的企图郑洞国心知肚明,既然有宋雨航这面大旗,郑洞国也不想自己全当恶人去得罪英国人,蒙巴顿在郑洞国处碰了一个软钉子后,忿忿不平的起草了一封给丘吉尔的电报,要求自己能够得到华军的全面配合与名至实归的真正指挥权。
加尔各答的失利本来已经让丘吉尔焦头烂额了,对于前线最高军事指挥官提出的请求丘吉尔还是给予了慎重的考虑,为了维护皇室成员以及英国皇家陆军的名誉,丘吉尔还是十分勉强的与罗斯福取得了联系,希望罗斯福能够向重庆方面施压,使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第三机械化军接受英军的领导。
这封十分重要的电报却意外的落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国防部长马歇尔的手中,对于英国人到处都是强调指挥权一事,已经十分不满的马歇尔在接待了回国述职的史迪威后终于爆发了。
史迪威出于维护个人荣誉的目的,一一列举了自1942年第一次缅甸大战以来英军的林林总总,用以为自己的失败离任所开导,对于史迪威的辩解的由衷马歇尔大都十分了解,毕竟要让美国将领为了缅甸和印度的失败去负责实在太过于牵强,尤其史迪威离任后中国远征军可谓披靡所向的攻势,打得日军落花流水!
身为合众国军人的马歇尔自然不会承认之前史迪威的指挥协调失误,失去了英军的配合的华军以凌厉的攻势先后歼敌复土,兵锋所指日军所部纷纷落马,这一切只能说明是英军的无能,之前的失败只能说是懦弱的英军拖了华军的后退,而不是美国将军的指挥问题。
马歇尔的态度得到了罗斯福的支持,在对待缅甸、印度盟国军事失利的这个问题上,罗斯福自然要偏向他执意提供大量援助的华军,华军的战斗力让罗斯福看到了以中国陆军部队代替美军担负部分作战任务的可能性,之前的意向已经极具可实施性,这对于罗斯福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好消息。
从战略角度,罗斯福认为在亚洲战场,中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抓紧时间恢复驼峰航线,打通印缅、滇缅公路,以其远征军主力部队进入印度击败入侵印度的日军之后,抽调精锐加入太平洋战场才是耽误之际,中国远征军越早加入太平洋战场,美军的损失就能够减到最低,瓜达尔卡纳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