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年开始在山丹军马场上小学。
1986年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户口又从山丹县迁移到榆中县城关镇。7月10日从定西县转学到榆中县城关中学继续上初中二年级。1988年6月榆中六中初中毕业。同年9月招工到国有企业榆中县塑料厂为合同制工人。
自小很乖也很听话,性格偏内向有些拘谨腼腆,平易比较随和不善言辞,更不喜欢张扬自己,但心里很有主见这样的性格。待人温情宽厚,诚实守信。在校期间道德品行好,团结同学,听老师的话。个人爱好比较喜欢踢足球,学习成绩小学比中学好。
初三快要毕业的前夕被我发现,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而且和同班几个同学逃学好几天。由此挨了我一顿揍,这也是最后一次对儿子的武力教训。当时让儿子当场写下了他自己现在心里的想法和以后打算。原文是:“当兵,做买卖,没什么要求,也许你们做的对。我也没希望和你们要什么,我的将来我自己也会安排。”
我看了不行让他重新再写一遍,这第二遍写下的原文是:“初中毕业后考不上学,我也不想念书,只求找一个活干,再没什么希望和你们要什么东西。一天下班回到家里,脸是那样的严肃,我不敢说说笑笑,你不在家时屋里常有笑声。我只希望家里没有那种紧张气氛,我再没什么要求,也没什么打算。但我保证以后再不做坏事。要是别人给我找事来打来,那我就保证不了。”
当看到儿子写的这些话时,我心情很沉重,此时此刻在自责自己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够,甚至太少,只是整天的忙于自己单位的工作。儿子说出了他心里的一些话,特别是对我提出的意见很对,的确我一回到家那一张脸基本上常是“阴天”,态度有些过分的冷峻严肃,不苟言笑,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
可是,我这张脸的表情在家或在单位却好像是枚“硬币”两面不一样。在单位里总是开朗活泼,不管和同志们还是和领导们之间都能融洽相处,喜笑颜开,却一回到家中就一下子变得寡言少语又阴森。
基于孩子的这种情况,在当时我的心里已经暗暗同意了儿子不再上学的要求,想着既然如此就给他去找一份工作上班去吧!可是我没当即当面向儿子表白出我心里的想法和意见。
让我万万没料到的事在儿子身上发生了,没过几天,也就是在他临升高中考试的前一天,他怕成绩考不好升不了高中要挨打,就采取不告而别的办法离家出走。这下可把全家人急坏了,儿子这一出走使全家人真的有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尤其是老婆急的两眼泪旺旺。我立即四处寻找,总算在老家的武家窑儿子同学家找到了儿子,当天用我单位小车把他接回家来。
儿子不告而别离家出走的事又一次告诉我,父子之间的交流是多么的重要。我恨我自己与儿子交流太少,我也恨我自己做父亲的父权思想太严重。由此看来父亲在一个家庭里对子女严加管教是对的,因为子不孝父之过嘛。但是,作为家长也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民主作风才行,这才有可能形成或者营造出一个最完美氛围的家庭来。我的这种严有余活不足的方法是失败的。
儿子当了工人之后,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心目中,他有极好的口碑和人缘,他给人们的印象是对工作总是有股激情,认真准备力求做到最好、最完美。做人诚实,心底厚道淳朴,没有半点浮躁和轻浪之感。不管是领导或同事们,还是同学们,大家总是愿意和他交往做朋友打交道。可以说在他身上“仁义礼忠信孝”这样的品质体现的非常的好,因此像俗语说的“子孝父心宽”,自从参加工作之后一直让我特别放心。
他与本厂女工***自由恋爱,于1994年1月1日喜结良缘。当年做了父亲,儿子叫**。
后来他所在厂子越来越不景气,于1997年“下岗”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当年从4月起到10月止,县就业局每月发给他们下岗工人生活救济金100元。到了1998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终于破产。当年1月份县政府“逼迫”工人们买断工龄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发给工人经济补偿金按年500元计共计4500元。从此就沦为社会失业人员,为“企业改革”做出了牺牲。
他们的企业破产之后被一家“康尔美”的私人企业主整体购买。根据县政府和私营企业主双方协议,将他们安置在新成立的这家私营新企业工作。可是这家私企不长时间就像泡沫一样消失的无踪无影。后来自谋职业又给另一家塑料制品私营企业打工一直到2012年,月工资从开始的600到现在2000多元不等。因技术过硬,工作责任心强,2010年起一直在担任该厂一车间主任。
2000年5月用2。4万元购买了一套60平米住宅楼,这时他才算是有了自己的“窝”。同年的7月8日飞出了父母身边的那个老窝,落到了自己的“窝”。从此开始过上了他独立自主自由的小家庭生活。
到了2005年10月8日,因他那60平米的住宅楼在质量上有点问题,而且面积也比较小,所以就以4。7万元的价格出售。又搬回到原来父亲我住过的城关镇一悟路129号501那套68。6平米的旧住宅楼中。
儿媳***,初中,工人。1971年农历11月28日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城关镇一教师家庭。1989年被招工到国有企业“榆中县塑料厂”合同制工人。
自她正式迈进我们王氏家门槛儿的第一天起,就开口叫我们老两口爸、妈,她这种表现一开始就给我们做老人的种下了不错的好影响。我们老两口私下在说:“这孩子很懂事理,很有头脑”。自此之后她一直比较孝敬公婆,团结小姑,关爱丈夫,勤快伶俐。尤其在婆媳关系上处理的特别好,因此受到了街坊邻居们的赞扬,大家都夸我们家娶了个好儿媳。
她最大特点是能自强自立、自强不息,这一点令我们老两口非常欣慰。比如“下岗”之后就主动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一开始时去学裁缝并给裁缝师傅打工,到后来的1998年3月13日那天,拿着我给她的4000元现金作本金,在榆中“兴隆市场”做起了卖服装的小本生意个体工商户。生意当天就净赚18元,第二天净赚仅高达72元的利润,一下子激起了她将生意做下去的信心和决心。到年底据她自己讲,全年共获利润9000元,除开销外还存入银行现金6000元。
直到2009年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做小百货小本生意的个体工商户。因市场拆建,所以然于2010年1月25日在县城西环路和她弟媳和弟妹合伙经营了一家起名“凝紫苑酒吧”,据说收益还可以。
一间商铺就是百年的一棵摇钱树,“一朝得商铺三朝受益,一辈买铺三代富足。”这些道理其实我都懂,非常遗憾的是我知道却没有做到。我当时又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按理说我也有条件买一间好点的商铺,我当时是登记预定了一间。但当时我考虑到儿子就要结婚成家立业,不敢动用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一万多元,所以就将所登记商铺让给了亲戚。
对此我后来非常的后悔。哎!不管怎么说,在这方面只能说明我还是没胆略,远见卓识不够,没有经济头脑,真正地没认识到生活在城镇的人有了一间商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这就成为我终生的一件很遗憾之事。
女儿***,乳名小娥,大专,干部,**员。1972年农历8月10日出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四连,1979年在军马场开始上小学。1986年随父母迁居榆中县城关镇。1992年6月在榆中一中高三毕业,同年考入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1994年12月电大幼师毕业。1995年1月被榆中县小学幼儿园聘请为临时教师。
1996年5月7日,经兰州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录用为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干部,具体工作安排在兰州市市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榆中市场建设发展服务所上班。刚转正每月工资313元,到2010年月工资2200元。2001年“服务中心”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分离出去,归兰州市商业局管辖。2007年兰州市转交榆中县商贸局管辖。
1997年1月10日与电大幼师班同班同学***结为夫妻。女婿大专,教师,1971年5月10日出生于榆中县一教师家庭。供职榆中县***小学校,后来调学区工作,到2010年月工资近3000元。1997年榆中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分给女儿70多平米一套平价住宅楼房,个人只出资3万多元,房屋产权100%。
1999年农历1月9日女儿的儿子出生。她儿子刚出生取名***,后在2005年9月上小学时改名为**